劳动合同法主体的是
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是什么意思
劳动者需年龄段在16-达到退休年龄,用人单位指经过注册登记合法单位
2. 劳动合同法的主体适用范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版劳动者建立劳权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3. 比较劳动法的主体和劳动合同法的主体
劳动法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的主体也是劳动者。只是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专善劳动合同制属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的。而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既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4. 可以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监督的主体有哪些
最主要的就是劳动行政部门,也就是现在说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有工会组织,以及包括人大、法院都属于监督主体,甚至包括社会公众。
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主体主要是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是普遍管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是地域管辖。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不包括乡镇一级。
此外,我国劳动合同法第76条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可见,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管理主体不仅包括劳动行政部门,还包括建设、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
望采纳!!!
5.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进行监督的主体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六章规定了监督检查的规定:
第七十三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申请正义团队为你解答
6. 个体工商户就是个体经济组织吗那是不是也是劳动合同法的主体呢
我国个体工商户属于标准的个体经济组织,具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个体工商版户与其使用的劳权动者之间就劳动权利和义务签订的协议就是劳动合同。个体工商户业主在经营范围以外以个人名义与其他劳动者订立的协议才有可能是劳务合同。
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个体工商户条例》第2条第1款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7. 《劳动合同法》 对主体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属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体育、文艺等特殊行业除外),未到退休年龄。
8.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仲裁主体问题
依据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
第四条规定:【不具备经营资格和挂靠情形下的主体确定】劳动者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因用工关系发生争议,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作为共同当事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还应当将出借营业执照的一方作为当事人。
劳动者与挂靠在其他单位名下的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和被挂靠单位为共同当事人。(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实施条例第四条)
————————————————————————————
根据以上解释,是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的;
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查处,再向劳动仲裁主张权益;
9. 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责任的主体的是
享受养来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源休金的人员,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责任的主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规定,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