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明示

合同法明示

发布时间: 2021-11-18 14:47:03

A. 合同法关于默认的规定

默认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推定行为人作出了意思表示。合同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合同。一般来说要合同当事人要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意思表示,例如:合同当事人订立书面合同,或者通过口头的要约或承诺订立契约。但是特殊情况下,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条 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B. 合同法51条的追认是否要明示

合同法
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
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不需要明示,无权处分无效,追认才有效。追人最好是书面,以免出尔反尔。

C. 没有明示收费标准。合同法是怎么规定的

什么收费标准?一般合同上没规定具体的价钱,是按照当地的市场通用价格来定。如果政府对这行业有规定的,按照政府规定的价钱来确定

D. 没有明示其收费标准合同法是怎么规定的

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
能确定的回,适用下列规定:答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
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
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
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纵横法律网-北京市国韬律师事务所-卢志红律师

E. 帮忙解释一下 合同法上的在签订合同当中所谓的明示其一就排斥其他原则。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列明了特定的款项,未采用更为一般性的或包罗万象的术语,那么,其意图就是排除了未列明的项目,尽管未列明的项目与列明的项目类似。这就是所谓“明示其一就排斥其他”。

F. 什么叫明示或暗示的合同责任

合同责任的分类
明示的指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违约后将会承担的责任,具体到条款中的细节;
暗示的指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违约后的责任承担,但依据《合同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将要承担的违约责任。

G. 什么是格式合同《合同法》对格式合同有什么规定

、关于格式条款的成立
(一)法律条文
《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二)学理分析
我国《合同法》对于格式条款订入合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只是规定免责条款(只是格式条款的一种)订入合同的条件。这就给人一种印象,是否只有免责条款才有提起当事人注意的义务,而一般格式条款一经拟定就可以直接纳入合同之中。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格式条款一旦由条款制作人起草出来,便自然应当纳入合同,成为合同的条款。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妥当的。
首先,我们要区别格式条款和格式条款文本。《合同法》所称的格式条款实际上是指,已经订入的条款而不是起草者起草的文本,因为并不是说起草的文本都应作为格式条款纳入合同,该文本只具有示范和建议的性质。尽管相对人对格式条款没有自由协商的权利,但也必须有概括的接受或不接受的意思表示。只有这样才能使格式条款纳入合同。否则如果将格式条款制作人起草的任何格式条款文本均作为格式条款,而不需要考虑订入合同的程序,将会使人们误以为格式条款文本可以直接订入合同,而不需要考虑相对人是否愿意接受该条款。这是不妥当的,也是很危险的。正如有人指出的,“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格式条款成为了一项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规,对方当事人只有无条件接受并执行的义务,而没有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权利,这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注:苏号朋:《论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规则》,载第二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272页。)
由于《合同法》将格式条款视为已经订入合同的条款,因此免除了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程序规定。这是否意味着格式条款除格式化的免责条款以外,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便可以纳入合同?笔者认为不是这样,格式条款订入合同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并不能自动纳入合同。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程序实际上也就是《合同法》第39条所规定的条款制作人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这就是说,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在订约时,有义务以明示或者其他合理、适当的方式提醒相对人注意其欲以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事实。该提起相对人的注意应当达到合理程度。判断其是否达到合理的程度时,应当依据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1.文件的外形。从其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应当使相对人产生它是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条款的印象。2.提起注意的方法。根据特定交易的具体环境,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可以向相对人明示其条款或以其他显著方式如广播、张贴等公告形式提醒相对人注意。在这两种提醒方式中,应当尽可能个别提醒其注意,而以公告方式为例外。3.清晰明白的程度。即提醒相对人注意的文字或语言必须清楚明白。4.提起注意的时间。提起相对人注意的行为,必须是在合同订立之前或订立过程中。5.提起注意的程度。即必须能够引起一般相对人的注意。合理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其确定的标准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应通过合理注意而使相对人对条款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换句话说,应向相对人提供合理机会了解条款内容。这一规定目的是为了使相对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认真的研究格式条款。总之,笔者认为,《合同法》第39条的本来含义应当是指任何格式条款都必需要有条款的制作人向相对人提请注意,只不过是对格式化的免责条款,条款的制作人应当尽到更高的提请注意的义务。例如原则上应当采用个别提醒的方式,提请注意的程度也应当更高。相对人同意使用格式化的免责条款订入合同,原则上应当以明示同意为原则,当然,如果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据交易惯例或双方当事人约定,也可以以默示方式作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以公告、告示、通知、说明、须知等方式提出的文件,并不一定都是格式条款。这些文件是否能够成为格式条款,除了需要订入合同的程序以外,还必须要看这些文件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能否纳入到合同之中,或者已经纳入到合同之中,或者能够独立的成为合同条款。如果根本不能成为合同条款,也就不能成为格式条款。例如,原告张某在一周前便知道被告(某商场)曾在大门上张贴营业时间的告示,称其营业时间为每天早9时至晚9时,后来原告于一天早晨赶到商场时,发现商场已张贴一告示:“今日盘点,不营业”,原告认为被告关于营业时间的告示属于格式条款,被告违反该营业时间的规定属于违约。笔者认为,营业时间的告示根本不能够纳入到未来的买卖合同中,也不能单独作为合同条款存在,因此不是格式条款。

H. 明示合同有法律效应吗

中国合同法下没有这个概念。只有明示要约,明示条款和明示违约。比如,明示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法律责任、权利义务等主要内容所订明的条款。

I. 根据合同法94条第二项和108条,思考从履行届至到履行届满期间,对方已明示或者默示不会履行主要义

你好,根据《合同法》
第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其中很明确,合同解除=双方权利义务终止。
合同解除本身是个正规流程,在办理流程间,清算双方权利义务。要不要解除合同是自己选择的。
我觉得你的真正问题可能是,针对你目前的情况,解除合同对你的利弊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旦合同解除办理完成,双方对等于陌生人。

按照你的描述,我想您可能已经和对方签订合同。可能与您签订合同的那一方有不履行或者“默示”(以行动方式表明)不会履行主要义务的。
但是只要合同已经签盖,一般情况下合同都会生效。对方不履行合同内描述的责任义务的时候,是属于违约行为,可以要求赔偿的。

根据《合同法》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九十七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中间的其他条款是针对具体的事件发生,权责的划分方式。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即可。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J. 合同法中有“明示其一即排除其他”原则,我不理解,其举例说明

“明示其一即排除其他”规则的意思是: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列明了特定的款项,未采用专更为一般性的术语属,其意图就是排除未列明的项目,尽管未列明的项目与列明的项目相类似。

  • 举例如下:

2009年3月14日,金达纸业在其住所地与华能建筑集团签订建筑施工合同,其中约定“合同履行中如有争议,可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可在合同签订地起诉”。

上述合同条款中明示的争议起诉地是合同签订地,因此就排除了在其它地起诉的可能性(比如合同履行地)。也就是说,当发生争议协商不成时,只能起诉到合同签订地的法院。这就是明示其一即排除其他”。

热点内容
行政法笔记李佳 发布:2025-09-15 02:18:34 浏览:139
经济法法律援助 发布:2025-09-15 02:14:13 浏览:482
检察院警察和法院警察 发布:2025-09-15 02:03:18 浏览:850
看铜陵好人好投票规章 发布:2025-09-15 01:49:40 浏览:725
江西省普法官网 发布:2025-09-15 01:48:50 浏览:737
中级法院法官乱判 发布:2025-09-15 01:44:27 浏览:610
自考合同法小条 发布:2025-09-15 01:43:35 浏览:868
实验基地规章条例 发布:2025-09-15 01:42:46 浏览:800
元谋龙湖法院 发布:2025-09-15 01:23:31 浏览:118
中级经济法零基础听谁的课件 发布:2025-09-15 01:23:30 浏览: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