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发布时间: 2021-11-19 23:27:37

❶ 法的主要内容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去人,保证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❷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对不对

个人认为不是很准确 因为规范是人们以交换为目的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适应性行为模式。它一方面是对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基本要求的概括。另一方面,它是通过某种习俗、传统方式固定下来或由国家及社会组织认可,构成一定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根据社会规范的控制手段和产生的历史顺序,可以将其划分为习俗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规范实施和作用的共同特征是:标准性、普适性、导向性、强制性、权变性。

❸ 法理学简答题:法的价值及其特征

法的价值
就是法这种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法对主体需要的满回足及其程度。换而言答之,是法律的存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美好的、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法这样一种社会规范有哪些为人所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所谓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法的特征
1.法是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的社会规范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❹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是否正确)

正确。

❺ 如何理解"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权利义务理论的基本内容。法律关系主体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一部分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一部分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三种形式。从这一立论出发,权利义务关系对同一主体就形成了两种形式:当他人履行义务而自己是单纯的权利主体时,权利和义务是以分离的形式统一于一组关系中的;当该主体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而具双重性时,权利和义务是以相合形式统一
于一组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同一主体两种形式的结论来自于马克思关于“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思想,由此,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对立统一关系。
权利义务的对立统一,首先表现在权利义务的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过程中。言其对应,是说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而不管这个义务是权利人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有其一,必有其二,无其二,其一便毫无存在意义。言其依存,是说权利以义务的存在为存在条件,义务以权利的存在为存在条件,缺少任何一方,它方便不复存在。就像婚姻关系中的男女,缺少任何一方,其夫妻关系便无法结成一样,夫为妻而存,妻为夫而存。言其转化,是说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从二个角度看该主体是权利人,从另一角度看,该主体是义务人,也可能他既是权利人又是义务人。权利和义务就是对应、依存、转化的过程中在一组关系内由对立走向统一。权利和义务的另一关系式是一社会的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的等式。如果把权利作为数轴的正侧,把义务作为数轴的负侧,则权利每前展一个刻度,义务必向另一方向延展相同的刻度,权利的绝对值总是等同于义务的绝对值。该关系式的原理可适用于每一社会主体。一个为社会履行义务量多的人,必然社会应赋予其更多量的权利,这种量的对等关系是社会公正与正义的基本标准。如果允许没有贡献的权威存在,如果允许没有劳动的财富存在,那么必定是做了贡献的人反而受制于人,付出劳动的人反而成为愈加贫穷的人,这种社会便是容忍罪恶存在。虽然社会权利的总量与义务的总量不因罪恶而失衡,但总量平衡关系在具体主体身上的不公却能证明社会实体的不正义。
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种展现方式是价值的一致性与功能的互补性。价值的一致性是说无论是权利还是义务,其设立的目的都等于立法目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主体所需要的,它们是主体所执左右两柄,共同构成了主体支配客体的手段。功能的互补性是说权利与义务对同一主体同时贡献着启动与抑制、激励与约束、主动与被动、受益与付出两种机制。以社会需要而言,当活力与创造及革新为人们所追求时,权利的功能就会被人们格外重视;而当稳定、秩序与安全为人们所珍视时,义务的功能更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第四种展现方式是权利义务守恒定律。该定律表现为权利义务在不同关系中的三大比例关系:其一,在权利义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私权利义务与公权利义务间成反比例关系:其二,私权利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成等比例关系;其三,权利义务相对于一国经济、社会文化及民主的状况成正比例关系。用权利义务守恒的定律来分析公民与国家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两种不同本位的对立。以国家权利(权力)为标准,强制公民只有服从的义务,该类型的法律便是义务本位的法,资本主义以前的法皆具这一特征。反之,以公民权利为标准,以之判断国家是否以服从于公民权利为根本义务,该类型的法律便是权利本位的法。民主制的法必定是权利本位的法。权利义务关系,如果从价值主次上分析,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

❻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对,抄正确。
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指袭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法学中,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有时又简称法。
法的特征一般观点认为有六个: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公共权利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4.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5.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6.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 1.法的正式性,又称法的官方性,国家性,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 2.法的阶级性,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3.法的物质制约性,指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❼ 为什么说法是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法规定了一定方向性的价值观,以权利义务作说明,以达到规范言行的目的

❽ 法律规范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法律与规范是不一致的。法律的属性
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物质制约性和阶级意志版性
法的基本特征权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一致性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❾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的社会规范

三、法抄的基本特征(名词)袭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以维护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首先,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规范;在所有的社会规范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其次,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规范;任何社会规范都依赖某种强制力,但除了法以外,没有一种社会规范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再次,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的法,它的规范作用是通过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实现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其他社会规范,有的虽然也有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但这种权利和义务都不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

❿ 宪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对吗

严格说来,不对的。
宪法主要规范国家和公民的关系,即规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和权力运行,同时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若是以权利义务为规范内容,也应该说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热点内容
教育机构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发布:2025-09-14 20:31:08 浏览:766
行政诉讼法独立 发布:2025-09-14 20:29:20 浏览:444
村法治宣传栏内容 发布:2025-09-14 20:29:11 浏览:131
法律援助窗口服务职能 发布:2025-09-14 20:28:24 浏览:358
行政法学热门冷门 发布:2025-09-14 20:11:32 浏览:398
欠薪按劳动法处罚程序 发布:2025-09-14 20:10:39 浏览:961
诉讼法一百五十六 发布:2025-09-14 20:09:37 浏览:175
苏州吴江基层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9-14 19:55:41 浏览:869
中国刑法起源 发布:2025-09-14 19:28:36 浏览:660
我自愿遵守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4 19:05:50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