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法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发布时间: 2021-11-25 12:49:41

❶ 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❷ 宗法制度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许多外国民族所没有的。其次,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今天,海内外华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并以此为荣。大陆每次举行黄帝、炎帝、大禹等祭祖活动,海内外炎黄子孙来者如潮。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今天,我们炎黄子孙无论是何种信仰、来自何地何界别,但“反台独”、“反藏独”、“反疆独”,维护统一的思想高度一致,也与这一制度的影响息息相关。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集中表现在: 第一,从政治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在宗法家族社会里,统治阶级和思想家们提倡“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甚至提出“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这些极端专制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禁锢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将个性丰富、富有创造力的人,一个个变成了奴隶和机器,使中国的封建社会维持了数千年,世所未有。几千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国家有个皇帝、有个主宰,习惯了被压抑、被支配、甚至被奴役的生活,好象不如此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寄托。于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个奴隶、封建王朝被推翻,一个个皇帝被打倒,一个个奴隶、封建王朝重又登上历史舞台,一个个皇帝重新主宰庞大的中国,几千年来人们竟没有想过如何推翻这种专制的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皇帝和封建王朝,但是接着又上演了袁世凯、张勋复辟的丑剧。包括毛泽东晚年的个人主义崇拜,毛泽东去世后中央提出的“两个凡是”,均与此可谓一脉相承,见怪不怪。到今天,虽然专制制度不复存在了,但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专制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中可谓根深蒂固,很难消除,并时不时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极大地制约着当今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二,从经济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宗法家族社会强调血统,尊崇共同祖先,排斥异姓异族,使得我国形成了聚族而居、聚姓而居的习惯,直到今天的广大农村,这种情形仍未根本改变。这种聚族而居、聚姓而居的传统,使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亘古不变,影响至今。早在先秦诸子时期,“农本工商末”这种重农抑商思想即成了经济思想主流,并影响到整个封建时期。农业社会是小农经济存在的基础,而在一个聚族则居的社会里,只能是农业社会。到宋代,叶适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否定重本抑末思想,提出“抑末重本,非正论也”。同代人陈亮提出农商“相辅相资”,到明末清初黄宗羲更提出“工商皆本”,此时资本主义经济已早于欧洲在中国萌芽。但是,由于宗法家族社会这种聚族而居的局面无法打破,小农经济安如磐石,资本主义这种新型经济形式最终未能得到发展,从此使中国经济逐渐落后,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使中国由1820年的GDP占全球1/3下降至1900年的不到10%。一个东方帝国从此衰落。(5) 第三,从文化角度讲,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文化与政治从来就难以分离,在中国尤其是如此。李慎之先生曾经指出,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专制主义,对上是专制主义,强调专制,对下是奴隶主义,奴役人民。所以,中国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在宗法社会,传统重于变革,礼教高于一切。在元、明、清三朝的科举考试中,明确规定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标准答案,读书人只能用八股文重复这些迂腐的说教,称之为“代圣贤立言”,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人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伦理重于科学,比如,即使明知君主、长辈的观点是错误的,臣子和晚辈也必须默认,不但不能与之辩论,而且要付诸实施,将错就错。在这样一种缺乏民主、极端专制的环境下,谈何科学,谈何创新,谈何变革,谈何发展?

❸ 用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社会存在原理说明道德和法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它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领域,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步性就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①社会意识第一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变化和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以社会存在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趋势和未来。③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可能落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意识形态可能先进。④社会意识各种形态之间能互相作用,其中政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意识形态有巨大影响。⑤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后人总要集成前任的思想材料,并加以改造和发展。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其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社会意识的反作有用表现在:第一,从性质方面看,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二,从程度方面看,社会意识的作用有程度深浅、 范围大小、 时间久暂的区别。第三,先进的社会意识和落后的社会意识有一个在斗争中此消彼涨的过程,先进的社会意识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最后战胜落后的社会意识。
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加强道德建设。道德建设的加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从整体上带动了道德进步,但另一方面也有某些消极效应,如出现“道德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在许多方面,以致于把市场经济歪曲为“一切向钱看”,“坑蒙拐骗”。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价值观,健全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❹ 法与社会的关系

法以社会为基础
法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法律。即使是同一性质或历史形态的社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法律的内容、特点和表现形式也往往不尽相同。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迅速变革的时期,这一伟大变革必然带来对于新法律制度的巨大需求。

但是,法律也像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并不仅消极地反映社会,而且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要么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么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社会是法的基础;如果相反,以法为社会的基础,那么,实质上就可能强迫社会接受那些已经被这一社会生活条件及物质生产本身宣判无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恒不变的东西。

新的法律不可能产生于旧的社会基础之上,旧的法律也不可能长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生存和延续。

旧的法律是从旧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必然同旧的社会关系一起消亡。因此,旧的法律不可能成为新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保存那些属于前一个社会时代的,由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会利益的代表人物所创立的法律,这种法律肯定会同新的社会共同利益发生矛盾,因此会导致滥用国家权力去强迫大多数人的利益服从少数人的利益。

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的起源和经济根源。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的出现,也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

社会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最终决定法的本质 。马克思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本的,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4)法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反作用扩展阅读:

法与社会共同利益:

社会共同利益是以社会名义出现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以及实现这些需要的手段和措施。每一个社会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每一种类型的法都维护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而通过法来维护和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程度和方式都与法的阶级本质密切相关。

法律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对全社会都有利,能够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但这个社会总是一定阶级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所以法律维护一定社会的共同利益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同时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这部法律规范也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要服从于整个法律体系的规律性和使命,所以,这部分规范也具有阶级倾向性。

法通过规定社会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认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调节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等的关系,积极预防和制裁侵犯社会共同利益的违法行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社会共同利益的范围大大扩展,社会主义法对社会共同利益的确认和保护也呈扩展之势。

❺ 谈谈法律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没有法律必然会天下大乱

1、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3、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教育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实景作用和示范作用。

4、通过法律,人们可以事前预计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在法律上是有效还是无效,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等。


5、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6、法律的社会作用,是执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为实现阶级统治的社会目的而发挥的作用。

7、法律的社会作用大致包括两个方面:意识政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二是社会职能,即履行社会公共事物。

❻ 法律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精彩辩护词》

❼ 为什么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因为,文化具有能动作用。积极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而消极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所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

❽ 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始终起进步作用

观点: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始终起进步作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理由:1.从法本身的属性来说。法自身本来就有优法和劣法的区分,优法对经济起进步作用劣法则对经济起阻碍作用。
2.不同时期的法对经济起不同作用。农业时代的法对农业时代经济起促进作用,如果到了工业时代,它就不一定起积极作用了。
3.法对经济的作用不是独立的表现出来的,它必须同社会的其他因素一起发生作用,有时尽管法是优法,但其他条件不成立,那么法也不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所以,题干结论是不全面的。

热点内容
党的规章制度学习心得 发布:2025-09-13 21:49:28 浏览:336
条例算法治吗 发布:2025-09-13 21:45:46 浏览:495
新民事诉讼法56条 发布:2025-09-13 21:35:35 浏览:707
原告虚假借款事实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3 20:47:42 浏览:381
农业种植公司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3 19:58:22 浏览:752
不断推进法治 发布:2025-09-13 19:45:05 浏览:17
套印印章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3 19:43:11 浏览:226
2017技术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3 19:40:17 浏览:949
泉州市丰泽区法院 发布:2025-09-13 19:34:04 浏览:667
从法的产生对诉讼法进行定义 发布:2025-09-13 19:17:56 浏览: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