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上的其他组织
1. 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适用的合同包括各类民事主体基于平等自愿等原则所订立的民事合同;
3、适用范围既包括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也包括当事人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
由此也可见,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合同的相对性源于债权的相对性、债权的对人性。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合同只约束合同的当事人,即债权人与债务人,而与合同之外的其他第三人无涉;二是其他第三人不会承担违约责任,也不会受领违约责任。
(1)合同法上的其他组织扩展阅读:
合同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2、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4、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
5、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2. 合同法:合伙企业等其他组织有资格独立签订合同
合伙企业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进行民事诉讼。合伙企业可以起自己的名内称,并可以自己名义容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外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并且合伙人只有以合伙企业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才能对合伙企业具有约束力,否则只能由合伙人个人负责。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合伙企业可作为“其他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诉讼,具有独立的诉讼能力。
3. 《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的买卖合同,城市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等15种有名合同适用该法。除此之外,适用《合同法》的合同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无名合同
《合同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未作出明确规定的合同是无名合同,例如借用合同、典当合同、邮电合同、演出合同、悬赏合同、培训合同、旅游合同等等。这些无名合同同样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二)《合同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其他法律法规对合同订立、生效等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应当优先适用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他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情况下,适用《合同法》。以《物权法》的规定为例,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地役权设立合同、抵押权设立合同、质权设立合同、共有合同等多种类型的合同。这些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仍然适用《合同法》。
(三)《合同法》调整的是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不适用合同法根据《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但也有例外,如肖像权许可使用合同通常是有偿的财产性质的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是主要以人身关系为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则不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之内。
案例2:姓名权纠纷是否适用《合同法》?
[案情回放]
何忠与黄丽协议离婚,双方书面约定:儿子何亮由黄丽抚养,但黄丽不得擅自更改何亮的姓氏,否则要给予何忠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黄丽后来再婚,在何亮继父的要求下,将何亮的姓氏改为继父姓氏。何忠获悉后,要求黄丽赔偿5万元。
[专家点评]
本案就不能适用《合同法》。因为姓名权属于人格权,是人身关系而非财产关系,应当适用《婚姻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4. 合同法中有哪些制度
①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同时也是我们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具有道德内涵的法律规范。②合法原则:是基本的民事活动准则,也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法原则具体包括:
第一,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中必须遵守全国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第二,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而不得拒绝根据指令性计划和订货任务的要求订立合同。③鼓励交易原则:合同法确立鼓励交易原则,不仅仅在于其以规范交易关系为目的,而且还在于:第一,鼓励交易是促进市场发展所必须的;第二,鼓励交易是提高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积累的手段;第三,鼓励交易是与维护合同自由、实现合同当事人意志和订约目的密切联系在一起。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目标,也是我国合同法中所必须具有的方针和规范功能。我国合同法在以下几方面充分体现了鼓励交易原则:第一,合同法减少了合同无效的类型,并特别强调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才是无效合同。第二,合同法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第三,合同法区分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第四,合同法第一次规定了合同订立制度,并在该制度中充分体现了鼓励交易的精神。第五,合同法在合同的形式要件上,实际上将形式要件作为证明合同存在的标准,而不是作为决定合同是否成立的要件。第六,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合同的解释制度。第七,合同法严格限制了违约解除的条件。
第三,当事人必须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很高兴为你回答 希望采纳谢谢!
5.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的协议。
《合同法》上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以下四点:
1)平等主体;对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比方说基于行政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之间就某一事项的所达成的协议,不属于《合同法》上的合同;
2)变动民事法律关系;从内容上来看,这一协议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说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了物权关系、债权关系、身份关系;
3)协议;合同首先是一个协议,所谓协议就是指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
4)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这里排除了身份协议由《合同法》来调整;实际上,根据我国《担保法》以及即将出台的《物权法》,物权协议也是排除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之外的。
6. 关于《合同法》
合同是复有效的。
但是因胁迫手段或者制乘人之危,使张某的意思表示并非真实。这个是可以请求法院撤销的。
我的意思就是: 合同在请求撤销前是有效的,如果法院依法撤销后,就自始无效。
但是这样的官司不是很容易打,因为你要举证此份合同是违背了张某的真实意思,而且确实是显失公平。
7. 合同法第五十条 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这个怎么理解,求通俗案例。
原文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法人是指的机关法人或企业法人,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单位。还有一些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这句话涵盖了所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主体其实就是指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
比如机关法人单位现在购买汽车需要按政府采购的程序处理,如果该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没有按程序申请政府采购,而是自行到市场购买了汽车,我们应推定该购买行为有效
8. 其他组织可不可以其他企业订立合同
《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回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答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从《合同法》第二条可知,订立合同的主体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以,其他组织也是可以订立合同的。
9. 合同法中的其他组织是什么
根据条文就是指除了自然人、法人之外的其他任何组织,自然人就是人,法人就是法律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