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互负义务抵消

合同法互负义务抵消

发布时间: 2021-11-29 14:10:38

⑴ 互负给付义务是什么意思

1、通俗地说就是抄一方欠另一方钱应当支付,而另一方又欠一方应支付,这种情况下法律称为互负给付义务。一般这种情况下可进行给付义务抵消。不足的部分由不足一方继续履行给付。

2、给付,即债权债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我国债法理论上的客体,在德国民法称为内容,在日本民法称为目的。

3、互负义务的概念一般在民事关系中适用,是指民事关系相对人具有相互履行各自义务以使得民事关系成立的行为。比如合同关系中的买卖合同、保管合同、租赁合同、质押合同。

(1)合同法互负义务抵消扩展阅读

1、给付义务包括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又简称为主义务,指的是债所固有、必备,也决定债的类型的基本义务。

2、从给付义务又简称为从义务,指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目的不在于债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的满足的义务。

3、主义务是基于合同之债而产生,而从给付义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 基于法律的明文规定而产生,二 基于当事人的约定,三 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及补充合同解释而产生。

⑵ 合同法对债务相互抵消是怎样规定的

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内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容。
根据我国《合同法》
第八十三条【债务人的抵销权】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第九十九条【债务的抵销及行使】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第一百条【债务的约定抵销】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⑶ 合同法中为什么用“抵销”而不用“抵消”,之间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上:

“抵销”是说金融方面冲抵债务。法律中有“抵销权”的术语。

“抵消”是内说两种事物因为作容用相反而全部或部分消除。

2、合同上: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企业会计准则》中用的是“抵销分录”,而《会计》中叫“抵消分录”,因此合同上也采用这种写法。

3、法律上

《合同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3)合同法互负义务抵消扩展阅读:

合同法中的两种抵销:

一、约定抵销

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是法定抵销和约定抵销的一个共通点,只是约定抵销对于标的物的种类、品质没有特别要求,对于双方所负债务是否届履行期限也无要求,只要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原则上都可以合意抵销。

二、法定抵销

主张法定抵销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1、双方债务均已到履行期;

2、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

3、主张抵销应当通知对方;

4、抵销不能附条件或附期限

⑷ 合同法中,合同义务转移,抵销权不转移为什么

一、抵销权的概念、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已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依照合同的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到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以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数额内相互消灭。并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条之规定,抵销可以经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形成。从合同法的前述二条款可以看出,抵销可分为二种,即法定抵销和合意抵销,二者主要是依据其产生的不同而进行划分。法定抵销系合同法第九十九条规定的,在性质上为形成权,即由法律规定其构成要件,并依享有抵销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发生互负债务抵销的法律效力。合意抵销指双方当事人共同意思表示,而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一种互负债权债务抵销的合意或称合同,它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的限制,仅依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发生法律效力。 法定抵销的构成要件 法定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同种类的债务,且债务均已届清偿期时,为使相互间所负相当额之债务同归消灭的一方意思表示。用作抵销的债权,称为主动债权,被抵销的对方当事人的债权称为被动债权。法定抵销如前所述为形成权的一种,只有具备一定的要件,才能形成该种权利。第一、须二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抵销的目的在于使对等数额内的债权债务消灭,故只有双方债权的存在为必要前提。同时,当事人存在的二个债权债务关系必须均为合法,如其中有任何一个不法,即不得进行抵销。另附条件的债权中,如所附条件未成就前,债权尚不发生效力,自不得为抵销,如其为解除条件,则条件成就前债权为有效存在,故得为抵销,对于已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因其不具备强制力,故不得进行抵销,附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债权,不得以其为主动债权而主张抵销。第三人的债权也不得进行抵销。第二、须双方债的标的种类相同,即同为种类物,如金钱或质量同一的同种物等,质量较差的种类物不得作为主动债权主张抵销,而质量较好的种类物可作为主动债权主动抵销。第三、须双方的债务均届满清偿期。抵销具有清偿功能,应当自债务已届清偿期始得为抵销。当然,未届清偿期的债务的债务人如放弃期限利益,也可用于抵销。在破产程序中,破产债权人对其享有的债权,无论是否已届履行期限,无论是否附有期限或解除条件,均得抵销。第四、双方的债务的需可用于抵销。不得为抵销的债权主要有以下二种,一是性质上不得用于抵销的,如不作为或抚养费等;二是法律上规定不得为抵销的,如禁止强制履行的债务、因故意侵权行为产生的债务等等。 合意抵销 合意抵销系当事人双方为消灭相互间的债权债务而达成的合意,是通过协商而达成的对权利义务的处置,故理解起来比较直观,本文不作过多赘述。 二、抵销权的行使方式及其效力、效果 如前所述,抵销权的性质是形成权,适用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有关规定,其行使可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九条第二款规定: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附期。”故这种意思表示一经抵销权人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并不依对方当事人的同意与否作为必备条件,因而也不应以诉讼上的裁判为必要。主张抵销者只要享有民事行为能力,并对债权有处分权即可作出,并于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处发生法律效力。同时,抵销不得附有期限或条件,这是因为附期或条件与抵销的本意相悖,也可能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另外依形成权的特性抵销一经作出,即不得撤回。抵销一经作出一般发生以下几种效力:第一、双方互负的债权债务按抵销的数额归于消灭。双方债务数额相同时,其互负债务均归于消灭。双方债务为不等时,债务数额软较小一方的债务消灭,债务数额较大者,发生一部分消灭的效果。第二、债权债务关系因抵销溯及至可为抵销时消灭。双方的债务清偿期有先后的,当以在后的清偿期届至时为准。抵销的溯及力所发生的效果还包括:从可以抵销时起,即发生不支付利息的后果,同时也不承担违约责任,不承担赔偿责任等。另抵销于可为抵销时即可为之,换言之,当抵销的要件成立时,当事人即可主张抵销,法律并未规定抵销权的行使期限。

⑸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抵消一般情况下可以附条件和期限吗 答案请详解!

根据合同法规定,债务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以下是相关规定:
《专中华属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九十九条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⑹ 合同法对抵销该如何界定的

合同法对抵销怎么界定的抵销也是债的消灭的原因,并且用抵销方式消灭债,可便利当事人双方,节省交易成本。因为在当事人双方相互负有同种类给付的债务时,若各方均须履行自己的债务,双方就要相互交换给付,势必增加给付的费用。此外,抵销还有担保作用。例如,双方互负同类债务时,若其中一方的资力恶化,另一方向其履行,就有可能得不到相反的履行。但若实行抵销 ,则另一方即使不能履行债务,他方的利益也可得到保障。《合同法》第九十九条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理论上认为,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为自然债。由于诉讼时效届满,债权人不能要求通过诉讼程序强制债务人履行,但债务人自愿履行可以得到法律的确认。已经履行的也不能因为超过诉讼时效而要求返还。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只丧失胜诉权,不丧失权和实体权利(即债权债务关系仍然存在)。因为权仍然存在,债权人可向人民提起确认之诉,要求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存在、或诉讼时效期间是否确已届满;因为债权债务关系仍然存在,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债权人可以接受;债务人不自愿履行的,但双方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债权人可通过行使抵销权行使权利。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可以押押金吗 发布:2025-09-12 23:17:54 浏览:877
共和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2 23:01:11 浏览:405
东京大学考研经济法 发布:2025-09-12 23:01:00 浏览:512
古代刑法电影 发布:2025-09-12 23:00:59 浏览:520
行政法名词解释行政主体 发布:2025-09-12 23:00:09 浏览:81
法律规定责任 发布:2025-09-12 22:50:14 浏览:885
合同法经典案例分析 发布:2025-09-12 22:49:08 浏览:10
二手房协议合同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2 22:48:28 浏览:386
民法三剑客 发布:2025-09-12 22:43:23 浏览:195
什么是司法责任制 发布:2025-09-12 22:28:50 浏览: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