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约定大于法定解释

合同法约定大于法定解释

发布时间: 2021-11-30 03:10:06

合同法哪条规定定金不能超过20

合同法中并没有相关规定,担保法中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担保法》第八十九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九十条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第九十一条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1)合同法约定大于法定解释扩展阅读:

合同的含义

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此类合同是产生债的一种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根据,故又称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所规定的经济合同,属于债权合同的范围。合同有时也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的协议。又称契约。如买卖合同、师徒合同、劳动合同以及工厂与车间订立的承包合同等。

⑵ 适用哪个法律合同法的效力是否大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的效力等同于抄其所解释的法律。比如合同法,合同法的司法解释和合同法本身的条文效力是一样的。很少会出现司法解释的意思和其解释的法律相互矛盾的情形。
但是,可能出现司法解释和其他法律矛盾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其所解释的法律的效力等级来对比。比如物权法的司法解释和担保法出现矛盾的,就应当用物权法和担保法进行法律效力对比。由于物权法是新法,效力高于担保法,因而物权法司法解释的效力也是高于担保法的。

⑶ 约定优于法定,具体指什么

具体如下:

考虑到单位与发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民事关系,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等民法基本原则。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发明对于单位经济效益的贡献差别非常大,很难作出统一规定;

为了建立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草案在权利归属和奖励报酬方面规定了约定优先的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依法达成的协议对权利归属和奖励报酬有约定的,首先适用其约定。

同时,为了防止单位变相剥夺或者限制发明人的权利,草案对约定优先原则进行了
一定限制,规定:

任何取消发明人依据条例享有的权利或者对前述权利的享有和行使附加不合理条件的约定和规定无效。

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单位建议在总则中写入约定优先原则,明确单位与发明人可以就发明的权属划分、发明报告、署名权和奖励报酬等所有事项进行约定。

我们经讨论认为,单位相对于发明人总体上处于优势地位,如果法律允许职务发明的所有事项都可以约定,则可能导致单位通过约定剥夺发明人的基本权利,最终使发明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条例草案在权属划分、发明报告和奖励报酬等可以适用约定的条款中都已明确了约定优先,其余发明人的署名权、获得奖励报酬的权利、知情权等基本权利是不能通过约定取消或者限制的。因此,我们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3)合同法约定大于法定解释扩展阅读

案例:

在审理原告某银行与被告张某、李某、汤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原告某银行诉称:被告张某与李某系夫妻关系;

2013年3月25日,被告张某向原告某银行申请抵押贷款400万元,2013年4月10日,被告张某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李某作为张某的丈夫在合同尾页的借款人配偶栏进行了签字确认,表明其同意张某的该笔借款并同意承担连带责任。

被告汤某与原告签订了一份抵押合同,约定被告汤某以其自有房产为被告张某在银行处的贷款设立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贷款到期后,被告李某没有按约还款,现原告某银行起诉要求:

1、被告张某、李某向原告偿还止于2014年8月19日尚欠的借款本金400万元,利息32998.17元及止于清偿之日的利息及罚息。

2、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确认原告对被告汤某的抵押房地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3、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在本案中李某应该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理由如下:

民法属于私法,意思自治原则作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现代私法制度的重要基石,意思自治原则又称私法自治原则,是民法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民事活动,创设自己的权利义务。

在本案,张某与某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张某对该笔借款进行了签字确认并同意承担连带责任。该约定并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属合法有效。

虽然该笔借款发生在张某与李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按照约定优先于法定的原则,被告李某应该按照约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所以本案的400万元借款不应判令由其夫妻二人共同偿还。

⑷ 民法通则大于合同法

《民法通则》是我国民法立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妥协之作。因内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容政治条件不适合进行大的民法典的立法,于是先出来一个通则性质的民事立法,以为救急。
《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按照传统的民法体系,都是民法典的组成部分。《民法通则》类似于民法典的总则和各编的总则,是原则性很强的规定,《合同法》相当于民法典债编的合同部分,是很具体的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同法是合同领域的主要调整法律,现行法条件下,相对于《民法通则》属于特别法,依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的原则,只要是合同领域的案件都优先适用合同法,合同法没有规定的,才上溯至民法通则。
至于两法的效力位阶,都是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效力上没有区别。

⑸ 劳动合同法中离职补偿金的约定大于法定吗

不能。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由此可见,《劳动合同法》只对高工资收入者的经济补偿标准及补偿年限做出了限制,而对非高工资收入者的经济补偿标准及补偿年限则没有任何限制。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实践中有很多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往往一走了之,不履行工作交接的义务,这时候用人单位可暂不予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的支付时间做出规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司法实践中,很多劳动者不履行工作交接义务,却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按照以往的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和履行工作交接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用人单位不能因劳动者未履行工作交接而拒绝支付经济补偿,因此常常导致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判令用人单位支付了经济补偿金,但劳动者最终也没有履行工作交接的义务。

⑹ 法定大于约定还是约定大于法定

两种情况都存在。需要看具体案件情况而定。

⑺ 合同法超过多少金额需要签署合同有效

一、凡是确定权利义务,都要订立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当回事人订立合同,有答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没有规定以金钱的多少来确定签不签合同。
二、是否签订书面合同,要根据方便履行的原则,如市场买菜,一手交货,一手交钱,达成口头合同即可,用不着签订书面合同。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订立合同要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四、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⑻ 司法解释大于合同法吗

合同法效力高于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对法律的解释
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强

热点内容
因纠纷企业停产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2 20:00:48 浏览:189
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 发布:2025-09-12 19:56:20 浏览:355
自家狗咬伤别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2 19:42:38 浏览:322
行政诉讼法合议庭人数 发布:2025-09-12 19:36:45 浏览:545
复旦的法律硕士学费多少 发布:2025-09-12 19:18:19 浏览:497
李昌麒经济法pdf 发布:2025-09-12 19:18:06 浏览:312
2016林鸿潮行政法讲义 发布:2025-09-12 19:15:30 浏览:549
刑事诉讼法自首加立功 发布:2025-09-12 18:43:32 浏览:907
法官检察官警察哪个职业好 发布:2025-09-12 18:07:07 浏览:166
道德经前提 发布:2025-09-12 17:49:39 浏览: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