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用工之日劳动合同法

用工之日劳动合同法

发布时间: 2021-11-30 05:19:25

① 用工之日起劳动合同是否成立

用工之日起劳动合同没有成立,只是建立了劳动关系。
我国《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②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82条中“用工之日”的定义

用工之日,是指复劳动者制实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实际使用劳动者之日。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③ 劳动合同法怎么算用工之日

用工之日,指的是你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根据你的情况,你需要做的是留下你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证据,比如:工资条、工作服、考勤记录、工作证、出入证等等。没有给你缴纳社会保险、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最终会让你得到巨大的利益。
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不尽义务,你在离职的时候,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补交社会保险(注意,社会保险不是福利)。由于没有劳动合同,单位也不能依据劳动合同约定与你解除劳动关系。而且你可以就你每月工资数额的多少提出争议,法院将按同工现酬的原则确定你的工资数额,按你实际工资收入计算你的加班加点工资。如果发现单位没有足额支付,不仅要令其补足差额,你还可以要求加付25%的赔偿金。
当然在1月1日后,你还可以要求事实劳动关系这几年的双倍工资。
另外,提醒你一句,用人单位开人不是那么容易地: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否则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将是无效的。你可以和他打官司,赢了之后,打官司这段时间的工资视为你上班,会照样给你。然后如果你想走人,他应该给你经济补偿还得给你。
法定条件我记得规定在《劳动法》第二十到第二十七条。其中除了第二十五条的四种情况,其他的都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就算单位愿意支付经济补偿金,也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拿钱也送不走人,给了的钱也算白给”。
希望我的回答你满意。

④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最迟可以自用工之日起,多久签订

用人单位应该在于来劳动者建立劳源动关系的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否则自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⑤ 《劳动合同法》中的“自用工之日起”适用于续签劳动合同吗

续签不属于“自用工之日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4条也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上述解释与规定明确了这样一种法律关系:即未续签劳动合同情形下,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既然是“视为续签劳动合同”,理所当然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情形,也就不能主张支付“双倍工资”了。
当然,若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续签劳动合同,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⑥ 是不是应该从用工之日起就要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未签劳动合同的,不需要因此支付补偿,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期限。
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公司若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从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资。
自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⑦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多少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

你好,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⑧ 劳动法上面说的用工之日是签订劳动合同后的日子么

是指你实际工作的第一天,与合同无关。

⑨ 劳动关系建立之日是 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还是实际用工之日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⑩ 劳动合同法中“用工之日”理解

不说理论,只讲常识。用工之日,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实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实际使用劳动者之日。

引用一个条文:《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这里的“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之日就是用工之日。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对人的效力 发布:2025-09-12 20:25:54 浏览:66
酒驾立法效果数据 发布:2025-09-12 20:22:23 浏览:426
因纠纷企业停产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2 20:00:48 浏览:189
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 发布:2025-09-12 19:56:20 浏览:355
自家狗咬伤别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2 19:42:38 浏览:322
行政诉讼法合议庭人数 发布:2025-09-12 19:36:45 浏览:545
复旦的法律硕士学费多少 发布:2025-09-12 19:18:19 浏览:497
李昌麒经济法pdf 发布:2025-09-12 19:18:06 浏览:312
2016林鸿潮行政法讲义 发布:2025-09-12 19:15:30 浏览:549
刑事诉讼法自首加立功 发布:2025-09-12 18:43:32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