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关于孩子姓氏
❶ 新的婚姻法规定离婚后孩子可以改姓吗
离婚后孩子改姓的问题,法律没有规定,孩子姓氏随父或者随母由孩子父母决定。
❷ 婚姻法关于孩子的姓氏规定体现什么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为使人民法院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请求对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的规定作法律解释,明确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如何适用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上述规定的含义,认为: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公民行使姓名权属于民事活动,既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还应当遵守民法通则第七条的规定,即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公民选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则上随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符合绝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和实际做法。同时,考虑到社会实际情况,公民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选取其他姓氏。基于此,对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解释如下: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公民行使姓名权,还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❸ 子女姓氏如何确定,我国婚姻法对子女姓氏是怎么规定的
孩子可以随父亲的姓,也可以随母亲的姓,双方协商解决。
❹ 我国婚姻法规定,孩子的姓氏原则上应当随父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随母姓
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❺ 婚姻法关于孩子姓氏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一、新婚姻法对于子女姓氏的更改无规定 新婚姻法在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没有规定姓氏变更事宜。 二、子女姓名的变更,各地公安机关均有响应的规定 临沂市规定(供参考): 变更姓名。提供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单位(村居委、学校等)证明;申请变更为父姓或者母姓的,需父母双方同意并提供父母的结婚证。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依据您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才能最终确定。
❻ 法律上对孩子的姓氏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夫权社会,妇女完全没有地位,出嫁后一切要听从丈夫的,所生的子女也被视为夫家的传宗接代人,这样的情况下,不存在子女的姓氏问题,孩子随父姓也成了我国家庭长期以来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发展,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有的妇女希望孩子可以随自己的姓氏,这经常受到丈夫的阻止。那么孩子是不是一定要随父姓呢?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孩子既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还可以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性的。所以,非要孩子随父姓是没有法律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