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国际经济法简单的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法简单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2021-12-17 01:37:22

① 急!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1不可以,信用证的无因性和文义性
买卖合同无效,向B主张返还不当得利

② 国际经济法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如下
2001年12月,中国深圳某公司与德国一公司签订了6万箱 芦笋罐头出口合同,合同约定:1. 价格条件为FOB青岛;目的地为汉堡;装船时间为2002年6月;2. 深圳公司负责联系船舶,德公司开立以深圳公司为收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合同签订后,深圳公司依约备好货物,德国公司也开立了信用证。但由于船舶紧张,深圳公司联系不到运输船舶,于是致函德公司要求派船;并称:根据《 Incoterms2000》,FOB条件下,作为买方的德公司应自己来订立 货物运输合同并承担其费用。德公司回复:双方合同并未约定适用《Incoterms2000》退一步讲,即使适用,由于合同已明确约定深圳公司负责船舶事宜,这一约定应优先于Incoterms2000,深圳公司必须根据合同履行联系船舶义务。双方因而发生争议,致合同未能履行。双方均要求对方承担 违约责任。
问题: (1)本案是否适用《 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为什么?
(2)Incoterms2000可否适用于本案?为什么?
(3)双方之间联系运输船舶的责任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案:
1、适用。合同双方没有排除公约的适用,则公约自动适用于他们之间的买卖合同。
2、适用。Incoterms2000是国际惯例,双方选择了FOB,意味着双方的合同适用通则。 3、按FOB,应由德国公司负责安排运输,但合同双方可以对其项下的内容进行不同的约定。从题中所述,双方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由深圳公司负责安排运输,则这个约定是有效的,应该由深圳公司联系运输船舶。

③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产生和发展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经济法,是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何谓国际经济关系?学者界说可分为两大类。一说认为国际经济关系专指国家政府之间、国际组织之间或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由于经济交往而产生的各种关系;其主体,限于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在国际公法上具有独立人格的其他实体。另一说则认为国际经济关系不仅包含上述内容,而且包含属于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法人之间、个人与法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异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由于经济交往而产生的各种关系;其主体,包括在国际民商法、国际私法上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或组织,即属于不同国家的国民个人(自然人)及各种法人。 国际经济法,就其广义的内涵而言,是各国统治阶级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协调意志或个别意志的表现。各国的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总是尽力把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秩序建立起来和固定下来,使它具有拘束力、强制力,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就是秩序创建的固定化和强制化。法律与秩序两者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是具有普遍性的。为维护各个历史时期的国际经济秩序制订了具有一定约束力或强制性的国际经济行为规范,即国际经济法。它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衡诸历史事实,上述第二种见解是可以接受的。迄今为止 ,国际经济法经历了萌芽、发展、转折更新三大阶段,而每一个大阶段又可划分为若干个时期。

④ 急!国际经济法的一个案例分析

好难 的题来呀,超复杂!大概谢谢思源路 自己完善吧。
旭辉公司:本来是可以拒付信用证的,但是由于他已经凭借副本提单与保函提取了货物,(保函应该是开证行出具的),这样他就必须向开证行付款了,因为一般这个保函的协议或者是自身都有规定,这样的提货就丧失了拒付的权利。这时最佳的办法就是速向法院申请止付令,因为法律是可以对抗信用证规定的。如果没有及时(单据到开证行5个工作日内)申请到止付令,那就可能会被开证行强行扣款或被开证行要求付款,并向国外付款。如果不付会被开证行起诉。付了只能再通过法律手段并结合手中的货物,单据起诉威尔公司未能履行合同。
威尔公司就简单了如果没收到付款,直接让议付行催开证行付款,再不付就只能法律解决了,。
由于不是学法律的只能从国际贸易角度给点建议,见笑。。。

⑤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急急急!

1、我方的5月3日电传是要约,投标之用,我国招投标法、合同法来看该投标行为是要约。
2、意供应商于5月5日用电传就上述钢材向我发价构成反要约。
3、意方能撤销5月5日的发价。我国合同法第17条规定要约撤销。第18条规定要约不得撤销。你看条文后判断是可否撤销。
4、中标行为只是合同中的承诺,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所以合同不成立。

⑥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急!!!!

同意楼上的意见,但如果发出的“要约”中包含了以签订确认书为准的那就又不版一样了(因为权这种要约实际上是要约邀请)。我国外贸公司在发出要约是常常是这样要求的(合同法第33条)。这样的话合同就没有成立。个人意见,请LONGpk兄指点。

⑦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你好!
1、本案中的违约方应当是B公司。因为其没有按照协议的约定投入资金。
2、仲裁庭应当裁决B公司将90万美元的资金限期支付到C公司的帐户上。
A公司的行为虽然有瑕疵,但没有构成根本违约,而B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根本违约。

希望能助你!

⑧ 急!!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1、香港来公司与深圳公司为货物买卖自合同关系。
深圳公司与湛江船代是委托运输合同关系,
湛纺公司与湛江船代为担保合同关系。
2、应该说没有侵犯其货物所有权。
因为货物所有权随交付转移,而CIF湛江就说明是到湛江交货,此时所有权与风险已经转移,不存在侵犯所有权了。只是债的关系了。

⑨ 国际经济法案例案例分析跪求详细答案

玉米的销售合同,运输合同,乙烯,丙烯的销售合同。
2。申请。本公约适用于位于不内同国家的运营商之间的业务容。
3 NA。同样的道理。 “合同法”都可以申请。在
4.CIF的条款翻译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并在目的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交付。卖方的义务,以提供货物符合合同规定,卖方必须在他自己的风险和费用取得任何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办理海关手续,办理所有的海关手续的货物出口所需,卖方必须给予买方已交付货物已按照的规定,以及任何其他通知,要求,为了让买方受领货物采取通常必要的措施,充分的通知。
乙烯,丙烯协议来建立的合同的风险转移。属于过境运输合同的特殊规定。

⑩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1、银行有没有拒权利付,要看受益人是否按照信用证的规定行事和交单,而本案例并未说明信用证的最迟装运期,只是说“合同约定:...自B公司收到信用证之日起1个月内装运。随后,A公司于5月29日开出了符合约定的信用证”,但是没有说B公司是于哪一天收到的信用证,因此无从判定受益人于7月3日装运是否迟于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所以说本案例的银行拒付是否有理。

那么为了解答本案例,那么就假设受益人迟于信用证规定的最迟装运期装运,如果假设成立,那么才可以说银行有权拒付——因为信用证是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受益人必须按照信用证的规定行事,包括按照信用证规定的期限装运货物和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否则开证行就有权拒付。那么前面假设受益人未按期装运,所以,开证行拒付有理。

而假设而本案例中的受益人未迟于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装运,那么开证行就没有拒付的权利。

2、“由于台风登陆,使得B公司最快到7月3日才装船出运”,那么,假设受益人交货迟于信用证规定的最迟交货期,对于信用证而言,受益人属于违约,而其违约责任就是被开证行拒付。而对于合同而言,由于台风属于不可抗力,那么,因收台风影响而推迟交货,则不算违约,因为不可抗力属于免责条款。

3、该批货物的价格条款为FOB,所以保险费用不包括在单价里。保险合同应由买方A公司负责订立。

热点内容
扎兰屯法律咨询 发布:2025-08-28 02:57:50 浏览:994
民事诉讼法二百五十三条加倍 发布:2025-08-28 02:56:57 浏览:363
档案行政法律关系 发布:2025-08-28 02:44:52 浏览:532
征集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案例 发布:2025-08-28 02:44:52 浏览:890
刑法典第六条 发布:2025-08-28 02:44:50 浏览:628
孙杰刑法 发布:2025-08-28 02:43:17 浏览:986
民法婚姻修改 发布:2025-08-28 02:42:45 浏览:883
北京司法考试地点 发布:2025-08-28 02:35:34 浏览:515
成都市法院公开网 发布:2025-08-28 02:31:37 浏览:714
上海条例3月25日 发布:2025-08-28 02:29:52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