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第第四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第四十七条

发布时间: 2021-12-17 15:37:50

⑴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四十七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6条:(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回劳动答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除单位维持或提高合同约定条件,剩余合同终止情形就是单位不续签,合同待遇降低劳动者不续签,这两种情况下,单位要支付补偿金

⑵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一句话的理解

是指劳动者进用人单位开始的日期就计算工作年限了。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专》 第八十七属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根据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说的很明白了,没说自合同约定的日期计算。而根据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赔偿金的计算依据标准是和补偿金一样的,那么经济补偿也是自用工之日起计算。但是最多不超过12年的年限

⑶ 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所称的月工资

计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正常出勤期间12个月平均应得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各种奖金等货币性收入,但不包括加班工资。计算处理的应得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

国务院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
《民事法律适用问答(2013年第1期)》
五、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中确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是否需要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的问题
有的法院反映,一些用人单位加班已成为常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由最低工资和加班费组成,如在确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不将加班费计算在内,则可能导致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过低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一、经济补偿从性质上看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为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劳动者的补偿,故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第二,加班工资系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第三,从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5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规定来看,也应认为经济补偿金不包含加班费。综上,我们认为在计算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不应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
如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恶意将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项目计入加班工资,以达到减少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则应将该部分“加班工资”计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

⑷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1,从你给的条件看,你可以拿到4.5个月的工资。具体是06,07,08一年一个月,而05年根据法律是不分段,也就是回说只要你工作过,就要给一个月工资。09年你也是工作的,但不满半年,所以给你0.5个月工资,一答共4.5个月。
2,看条件,你1月份的工资也是拿到了的。那么这“前十二个月”就是08.2-09.1你在公司的收入所得了。计算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它工资。
3,年终奖本来就是企业根据企业效益来定的。发不发都是合法的!不给你也没办法!
4,经济补偿金一律不扣税!

⑸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工资的范围在工伤保险条例和国务院相关规定里有,具体而言包括用人单位向你支付的所有劳动报酬,包括各种津贴、补助和奖金等

⑹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的内容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⑺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四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版。第三十七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这两条是法律赋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劳动者不能依据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但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体力透支是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造成的,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

⑻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包括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所以这个工资是指职工在和公司接触劳动合同之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题主前十二个月的工资(包含的奖金和所有福利),平均后就是月工资了。

(8)劳动合同法第第四十七条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修改如下:

一、将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二、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三、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超过其用工总量规定的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四、将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⑼ 劳动合同法第47条如何理解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一条是指劳动专者上年度的实际工资的属平均数,也就是说,上年度工资总数/12个月,但也有例外,就是劳动者月工资如果超过所在省或市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不按实际工资支付,而是按平均工资三倍支付。例如,你地区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而你实际工资8000元,就只能按6000元一个月算。

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读】本条是关于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就涉及到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问题。计算经济补偿的普遍模式是: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及有关国家规定对工作年限及经济补偿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

(10)劳动合同法第第四十七条扩展阅读:

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延续了我国以往的做法。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的授权,1994年12月3日,劳动部颁布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了计算经济补偿时,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热点内容
律师两头吃的征兆 发布:2025-08-28 04:05:00 浏览:239
立法培训总结 发布:2025-08-28 04:04:11 浏览:252
行政诉讼法第一修改 发布:2025-08-28 04:01:10 浏览:997
我市道德模范 发布:2025-08-28 03:58:18 浏览:948
道德安全法 发布:2025-08-28 03:56:08 浏览:670
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九条 发布:2025-08-28 03:44:18 浏览:57
因什么配置总法律顾问 发布:2025-08-28 03:35:54 浏览:53
卢伟法官 发布:2025-08-28 03:28:31 浏览:604
扎兰屯法律咨询 发布:2025-08-28 02:57:50 浏览:994
民事诉讼法二百五十三条加倍 发布:2025-08-28 02:56:57 浏览: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