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实验控制变量法

社会实验控制变量法

发布时间: 2021-12-30 22:11:20

Ⅰ 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如何区别

一、指代不同

1、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2、控制变量法:在蒙特卡洛方法中用于减少方差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对已知量的了解来减少对未知量估计的误差。

二、方法不同

1、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2、控制变量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一个定量变量要么是离散的,要么是连续的。社会科学中研究变量的关系,通常把一个变量称为自变量(独立变量),另一个变量称之为因变量(依赖变量)。

三、用处不同

1、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2、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等。

Ⅱ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之类的 它们分别在哪些实验中使用

常见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这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这样理解:当实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结果有何影响,就必须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具体的例子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实验+假设(合理外推)法
某些物理现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于是我们先进行初步实验,再根据实验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延伸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两个这样的实验:研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3.转换法
有些物理现象直接通过感官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接进行观测加以认识,于是我们通过它们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其他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就能间接的认识它的一种方法。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间接反映了大气压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多少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的;研究滑动摩擦力时通过观察匀速拉动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
实验中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会改变物理效果的一种方法。比如:研究合力与各个分力的关系时用一个合力取代了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时用总电阻替代了各部分电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还有很多,但作为中招考试以上四种方法是最常出现的,尤其是在实验题方面,这只是自己几十年来教学的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Ⅲ 关于“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有:

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而且还需要试验。

Ⅳ 初中物理实验哪些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相关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小灯泡亮度功率的关系。
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注意物理方法和公式,注意做题实践,注意考前心态。

Ⅳ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初中物理哪些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

一、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 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二、初中物理哪些实验
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2、研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3、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4、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
5、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6、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
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长度、材料与横截面积)
8、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
9、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
10、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
1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
1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13、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14、在概念引入中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有:速度的概念(V=s/t)、密度的概念(ρ=m/V)、压强 的概念(P=F/S)、功率的概念(P=W/t)、比热容的概念(c=Q/m△t)

Ⅵ 控制变量法的实验举例

最基本的
1583年,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随后用线悬铜球作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以及摆长对周期的影响,由此创制出脉搏计用来测量短时间间隔。运用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探究电阻和电流的关系
我们可以先将电压人为的控制(即不变),改变电阻的大小,再测出各个电阻值所对应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得知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控制变量法是为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s=vt 即位移=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就是说,知道“速度”、“位移”、“时间”,但为了研究出“位移=速度×时间”这个公式,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研究的方法是这样的: 我们让一辆小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然后看它的位移。为了研究位移跟“速度”、“时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先让小车以不同的屮相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
例如:先以3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15m;接着以9m/s的速度行驶5秒,记下位移45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也增长了几倍,即位移和速度成正比。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故意让小车两次行驶的时间保持一致(都是5秒),从而就可以发现“位移和速度成正比”这个关系,因为是控制住“时间”这个变量,使其不变,来研究问题,所以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同样的,如果我们控制住“速度”这个变量,也同样可以发现“位移和时间成正比”这个关系。(做法就是,让小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不同的时间,比较两种情况下行驶的位移)也可以利用DIS实验系统进行实验(一般高中会有)。

Ⅶ 物理学中有哪些实验用到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某一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系,我们只能让其中一个物理发生变化,找出我们要研究的物理量和这一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控制变量法。如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要确定电阻不变。
物理规律中经常出现有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如在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我们所用的方法是先控制质量一定,改变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找到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后,再控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改变物体的质量,找到加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最终得到a与F/m的正比关系
中学物理中探究三个物理量间关系的实验还有:胡克定律F=kx,摩擦定律f=uFn,欧姆定律I=U/R,气体实验定律P1V1/T1=P2V2/T2等。

Ⅷ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实验法有什么区别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就是一个实验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是确定影响结果的因素就是实验的研究对象,再做一组实验也就是对照组,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一模一样,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比对,观察异同,就能确定远视眼的准确性了。
简单地说,对照实验,要对照着做两组实验,而控制变量法只做一次,只是控制了一些变量,分别进行研究

Ⅸ 对比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有什么区别。。

控制变量法,是控制某些条件不变进行试验,一观察有什么不同现象发生(做一组),对照法是做几组试验(某些条件不同)进行对比,这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

Ⅹ 电阻定律的说课案例

电阻定律是课标课程物理3-1的第二章《恒定电流》的第六节内容。它是《恒定电流》这一章节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数,知道电阻定律。所以,电阻定律的定量关系的得出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电阻定律的认识,所以定量的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便成了本节课的关键。
我通过学习新课标和各地的新课程之后发现,在原大纲教材中,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二节,而新课标课程大多将之安排在后面。除了人教版之外,例如,上海二期课改的新课程将之安排在“拓展性课程”第二册的第十二讲的第一课时,为什么这样安排?这可能与这节课的特定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关,为了突出本课的探究性。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而本节内容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锻炼的平台,而且往后挪一挪,有了前面的串并联知识,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就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本节内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相吻合的典型课程。
在本节课中,我们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怎样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研究的方法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这一点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在通过实验得到定律之后,还要强调,电阻率是表征导体本身材料性质的物理量,但并不是不变的,它和温度有关。总之,本节教学要突出实验,强调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⑴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
⑵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理论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⑷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通过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和数据处理等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领悟实事求是的理念,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⑵通过动手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研究的乐趣。 1.重点:电阻定律的得出。
2.难点:电阻率。
3.解决办法:
⑴对于重点,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一起(教师引领,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最后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导出定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渗透。
⑵对于难点,主要是通过与电阻的比较,从而明确电阻反映导体本身属性;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通过介绍金属温度计和半导体温度计,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1.教法: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控制变量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教程:
3.依据:由课程和学情并结合课标决定教法。
4.手段:实验和多媒体课件(ppt和flash)
六、教学设计
(总体设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突出实验探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
1.情境引入,自主学习
(师)用半导体温度计测量学生的耳根温度。引出问题:为什么我能很快测出该同学的体温?
(生)……。
(师)要知道答案,就需要我们来共同学习本节课内容,了解和导体电阻相关的量及相应的测量方法,下面先请大家阅读课本前5段,准备回答投影上的问题。
(pp)问题:确定材料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测量?
(生)学生活动:测量电阻,体会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大小无关,与本身有关。
(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具体数值关系呢?
引导学生猜测,R可能与L成正比,与S成反比,我们可通过实验来探究,本节课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用实验探索得出电阻定律,这种方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的常用方法。
(师)如何探究?
(生)控制变量法。
2.实验探究,得出规律
学生活动一:(物理是实验科学,实验可以推翻理论,但是理论不能推翻实验,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认真阅读p58探究方案一的实验部分,体会实验原理,并结好电路,通过电压表的读数,比较a与b、a与c、a与d的电阻之比,从而得出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这三者与电阻的关系。(提示: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三组数据)
学生按组讨论,总结结论,汇报结果:……。
教师积极评价。
3.理论探究,推理论证
学生活动二:理论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方案二“理论探究加实验探究”。交代理论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不要谈到探究就是实验)。
学生结论:①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②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教师评价,师生共同得出:
电阻定律
根据以上结果归纳总结出电阻定律:在温度相等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数学表达:,写成等式:。
(师)是比例常数,最有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测)?
(生)材料。
学生活动:测定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但不同材料的电阻丝的电阻值不同。
教师评价:猜测合理,即是反映了材料特性的物理量,叫电阻率。
电阻率
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长度1m,横截面积1m2的导体的电阻。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欧·米,即。
(师)阅读p60:思考与讨论。
(生)回答。
(师)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中表格:“几种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各种导线一般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
②发热元件(如电炉丝等)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
(生)回答。
(师)评价与强调:
①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较大;
②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师)演示:
现象:加热电阻丝,小灯泡变暗,电阻丝冷却后小灯泡又变亮。
结论: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一般金属,温度每升高1℃,电阻率大约增加0.4%。
应用:金属温度计(一般由铂制成)
标准电阻(康铜、锰铜等合金制成)
4.及时归纳,总结提高
a.知识总结:电阻定律:
电阻率:物理意义:表示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数值:等于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导体的阻值
单位: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方法总结:
①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数据处理(列表法、作图法)。
③数学方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物理规律(简单、明了)。
5.课堂实践,思考应用
练习(课本“问题与练习”:4),及时巩固。
6.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①课本“问题与练习”:1、2。
②拓展性学习:上网查寻有关超导的信息,写一篇相关小论文。

热点内容
收据能起到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4 01:46:27 浏览:878
通知属于行政法规吗 发布:2025-08-24 01:43:18 浏览:824
上海司法曹 发布:2025-08-24 01:36:03 浏览:867
2018最新劳动法关于工伤 发布:2025-08-24 01:33:45 浏览:808
经济法关于合同的问题 发布:2025-08-24 01:33:03 浏览:957
行政法治原则作用 发布:2025-08-24 01:33:02 浏览:228
企业的法律责任有哪些种类 发布:2025-08-24 01:25:44 浏览:450
司法救助决定书 发布:2025-08-24 01:25:38 浏览:874
建设法治军营做的工作 发布:2025-08-24 01:14:56 浏览:831
法治是治理的 发布:2025-08-24 01:14:18 浏览: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