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侵害国家利益

合同法侵害国家利益

发布时间: 2021-12-30 23:15:49

①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哪些国家利益

第一个问题
关于欺诈和胁迫的问题
以前在民法里是属于无效合同
后面在合同法里改成损害国家利益属于无效,损害个人利益属于可撤销。原因是首先法律作为保障国家权益的一种手段,首先要保证国家的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害。至于如果损害了个人利益,这个就可以属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范畴了,这个合同行为是由于在缔约时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导致的,既然没有损害到公共利益,介于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则,所以法律赋予当事人可以撤销该合同的权利,如果当事人在事后知晓缔约当时由于欺诈胁迫却仍旧愿意履行合同,则变相形成一个新的真实的合意,那合同继续有效也就有理可依。
第二个问题
开发商伪造证件缔结合同不是违反了合同法无效规定的那几项
其实是缔约一方没有缔约资格
因为商品房买卖涉及到很多公共利益的问题,所以法律上对这个规定比较严格

② 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和损害私利的合同的效力有什么区别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据上述规定,损害国家利益和损害私利(应是第三人)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合同签订的相对方利益被损害,应以《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
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③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具体是哪些

第一个问题
关于欺诈和胁迫的问题
以前在民法里是属于无专效合同
后面在合同法里改成损害国家利属益属于无效,损害个人利益属于可撤销。原因是首先法律作为保障国家权益的一种手段,首先要保证国家的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害。至于如果损害了个人利益,这个就可以属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范畴了,这个合同行为是由于在缔约时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导致的,既然没有损害到公共利益,介于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则,所以法律赋予当事人可以撤销该合同的权利,如果当事人在事后知晓缔约当时由于欺诈胁迫却仍旧愿意履行合同,则变相形成一个新的真实的合意,那合同继续有效也就有理可依。
第二个问题
开发商伪造证件缔结合同不是违反了合同法无效规定的那几项
其实是缔约一方没有缔约资格
因为商品房买卖涉及到很多公共利益的问题,所以法律上对这个规定比较严格

④ 一方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属于( )。

无效的民事行为

⑤ 无效合同的原因里有两条,分别是以欺诈或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第一个问题 关于欺诈和胁迫的问题 以前在民法里是属于无效合同 后面在合同法里改回成损害国家利益答属于无效,损害个人利益属于可撤销。原因是首先法律作为保障国家权益的一种手段,首先要保证国家的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害。至于如果损害了个人利益,这个就可以属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范畴了,这个合同行为是由于在缔约时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导致的,既然没有损害到公共利益,介于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则,所以法律赋予当事人可以撤销该合同的权利,如果当事人在事后知晓缔约当时由于欺诈胁迫却仍旧愿意履行合同,则变相形成一个新的真实的合意,那合同继续有效也就有理可依。

第二个问题 开发商伪造证件缔结合同不是违反了合同法无效规定的那几项 其实是缔约一方没有缔约资格 因为商品房买卖涉及到很多公共利益的问题,所以法律上对这个规定比较严格

⑥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属无效合同,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呢

没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到对方当事人利益的属于可撤销合同。

⑦ 如何正确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国家利益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不是指双方同时故意签定此地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广义解释:一是公权利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就是纯粹的国家利益;二是国有企业的利益,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因此才有这样的结论;三是社会公共利益。

狭义解释;公权利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就是纯粹的国家利益;

“损害国家利益”是指合同的内容,损害国家利益。如,一方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走私货物合同.

⑧ 如何正确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国家利益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回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答;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不是指双方同时故意签定此地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广义解释:一是公权利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就是纯粹的国家利益;二是国有企业的利益,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因此才有这样的结论;三是社会公共利益。

狭义解释;公权利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就是纯粹的国家利益;

“损害国家利益”是指合同的内容,损害国家利益。如,一方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走私货物合同.

热点内容
收据能起到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4 01:46:27 浏览:878
通知属于行政法规吗 发布:2025-08-24 01:43:18 浏览:824
上海司法曹 发布:2025-08-24 01:36:03 浏览:867
2018最新劳动法关于工伤 发布:2025-08-24 01:33:45 浏览:808
经济法关于合同的问题 发布:2025-08-24 01:33:03 浏览:957
行政法治原则作用 发布:2025-08-24 01:33:02 浏览:228
企业的法律责任有哪些种类 发布:2025-08-24 01:25:44 浏览:450
司法救助决定书 发布:2025-08-24 01:25:38 浏览:874
建设法治军营做的工作 发布:2025-08-24 01:14:56 浏览:831
法治是治理的 发布:2025-08-24 01:14:18 浏览: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