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产生哪个社会

法产生哪个社会

发布时间: 2022-02-04 21:11:33

1. 法最早产生于哪个社会

从法制史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符合法律定义的(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最早见于奴隶社会。在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法律始见于夏朝,史书中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根据后人的追述可知:“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夏朝已经有了五刑。而且“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五刑条文达3000条之多 。而在西方,最著名的奴隶制国家的法典则莫过于3700年前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莫拉比法典》。

2. 法律最早出现在那种社会

法律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使用的是习惯法和自然法,崇尚同态复仇。

最早内的成文容法是《乌尔纳姆法典》,源自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

最早的比较完善的成文法是《汉莫拉比法典》也叫石柱法。

我国的中华法系出现在夏商周时期,最早形成在秦朝。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是西周的《吕刑》

3. 法与社会的关系

法以社会为基础
法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法律。即使是同一性质或历史形态的社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法律的内容、特点和表现形式也往往不尽相同。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迅速变革的时期,这一伟大变革必然带来对于新法律制度的巨大需求。

但是,法律也像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并不仅消极地反映社会,而且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要么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么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社会是法的基础;如果相反,以法为社会的基础,那么,实质上就可能强迫社会接受那些已经被这一社会生活条件及物质生产本身宣判无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恒不变的东西。

新的法律不可能产生于旧的社会基础之上,旧的法律也不可能长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生存和延续。

旧的法律是从旧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必然同旧的社会关系一起消亡。因此,旧的法律不可能成为新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保存那些属于前一个社会时代的,由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会利益的代表人物所创立的法律,这种法律肯定会同新的社会共同利益发生矛盾,因此会导致滥用国家权力去强迫大多数人的利益服从少数人的利益。

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的起源和经济根源。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的出现,也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

社会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最终决定法的本质 。马克思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本的,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3)法产生哪个社会扩展阅读:

法与社会共同利益:

社会共同利益是以社会名义出现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以及实现这些需要的手段和措施。每一个社会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每一种类型的法都维护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而通过法来维护和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程度和方式都与法的阶级本质密切相关。

法律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对全社会都有利,能够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但这个社会总是一定阶级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所以法律维护一定社会的共同利益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同时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这部法律规范也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要服从于整个法律体系的规律性和使命,所以,这部分规范也具有阶级倾向性。

法通过规定社会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认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共同利益,调节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等的关系,积极预防和制裁侵犯社会共同利益的违法行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社会共同利益的范围大大扩展,社会主义法对社会共同利益的确认和保护也呈扩展之势。

4. 法的起源的产生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 ① 生产力的发展、② 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④ 国家出现而产生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一)根源·法产生的根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原始社会的氏族联盟和氏族习惯就逐渐被国家和法所代替。法的产生有着经济的、阶级的、社会的根源,同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以及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具体而言:
1.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从法的最初起源看,正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导致了法的产生。法是为了维护某种所有制、调整一定经济关系和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以前,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产品实行平均分配,个人与集体浑然一体。利益基本一致使他们只需依靠传统习惯就可以把经济关系调整好了。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产品的交换,逐渐促进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使得财富向少数人的积累,公有制因此逐渐地解体了。
后来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随着公有制的解体,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所有制。在这些所有制的背后,存在着各种不同利益的集团,其中在对抗性的所有制经济关系中,还存在着两个对抗性的社会利益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各个不同利益的社会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着保护一种所有制和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斗争,这就使社会的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之中。如何才能调整这些经济关系呢?如何才能迫使广大劳动者——奴隶服从当时奴隶主所有制的劳动条件进行生产呢?靠原来的习惯显然是不行了。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社会各集团在毫无限制的冲突和争夺中同归于尽,于是就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一些特殊的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以保护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限制甚至消灭那些不利于奴隶制发展的经济,这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就是法。可见,法是为了维护某种所有制、调整一定经济关系和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
2.阶级的产生是法产生的阶级根源。法是为了维护和调整一定阶级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以前,人们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关系,那时的习惯也是符合氏族公社全体成员利益的,人们能自觉遵守。后来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随着公社制度的解体,私有制和阶级开始产生。私有制的发展促使私有者吸收更多的劳动者为其创造剩余产品,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作为奴隶保留下来,奴隶制开始萌芽了,随着个体劳动发展成为普遍现象,产生了个体家庭私有制和子女继承制,社会逐渐向两极分化:一些氏族部落首领通过剥削和掠夺而成为贵族和奴隶主,而广大自由民由于货币、高利贷以及土地所有权和抵押的开始出现而沦为债务人,进而沦为奴隶,社会逐渐分裂为奴隶主与奴隶、贵族与平民、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他们由于根本利益冲突而进行着不可调和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习惯已不能调整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了,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它的统治地位,除了组织国家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外,还把它的阶级意志制定为法,把被统治阶级的活动约束在一定范围内,并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及统治者与同盟者的关系。显然,这种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特殊社会规范,没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是不行的。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需要有表现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调整新的社会关系,需要一种特殊公共权力来确定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于是法就应运而生了。
3.社会的发展是法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新的社会规范来解决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适应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国家和法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就出现了。
(二)标志·法产生的主要标志
① 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② 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与③ 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是法产生的三个主要标志。
1.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彻底改变了社会规范的特征。在原始社会,社会规范即习惯是人们在共同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是凭借氏族成员内心的信念、自幼养成的行为惯性以及氏族首领的威信来保证实施的,其作用的范围限于本氏族,而现在社会规范中的法则是国家这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公共权力系统认可、制定、实行并用强制力保证实现的,法的适用范围则依国家权力所及的地域来界定。
2.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原始社会的习惯是从维护氏族生存的共同需要中形成的、世代沿袭并变成人们内在需要的行为模式。依习惯行事,是无所谓权利和义务的。
现在,社会成员之间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观念,出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分离。这种分离,
首先表现为在财产归属上有了“我的”、“你的”、“他的”之类的区别;其次,在利益(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分配上出现了不平等,即出现了特权;再次,在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有的人(贵族和富人)仅享受权利,而大多数人仅承担义务。
3.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在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围绕着生产、分配、婚姻的纠纷或争执,一般情况下由氏族成员即当事人自己自行解决,氏族之问的争端和冲突如边界争执、人身伤害、财产抢夺,则往往通过战争来解决。
在法产生之后,一切当事人不能自行解决的严重冲突而要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由此出现了司法活动和不断专门化的司法机关。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文明的诉讼程序取代了野蛮的暴力复仇,使得人们之间发生的争端可以通过非暴力方式解决,从而避免或极大地减少了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恶性循环的暴力复仇现象,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理性基础上。
(三)区别·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
法与原始社会规范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点:
① 两者都属于社会规范,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② 都要求人们普遍遵守,并且有一定约束力;
③ 都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各自的经济基础所决定;
但两者又有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方式、反映利益、保证措施、适用范围】
1.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原始社会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2.两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会规范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
3.两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原始社会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力量和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保证实施的。
4.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法适用于国家主权所及的地域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规范只适用于同血缘的本氏族部落成员。

5. 法产生于哪一社会时期

人类在4000多年前就留下了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1750年在位)颁布的一部著名法典。众所周知,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如果这部法典是真身”,又怎么跑到苏撒去了呢?原来,公元前3000多年前,在今天伊朗迪兹富尔西南的苏撒盆地有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国,叫埃兰(又译依兰”),古城苏撒就是埃兰王国的首都。公元前1163年埃兰人攻占了巴比伦之后,便把刻着汉穆拉比法典的石柱作为战利品搬回到了苏撒。埃兰王国后来被波斯灭亡。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上台,又把波斯帝国的首都定在苏撒,这个石柱法典便又落到了波斯人手中。 在石碑被验明正身”之后,人们又出现了新的疑惑发掘出来的圆柱正面7栏的文字怎么被磨光了呢?据史料记载,埃兰国王攻克了巴比伦后,自感成就非凡,不甘身死名逝,于是打算在这巨大的圆柱石碑正面上刻上自己的丰功伟绩。可是,毁去上面的字俭并没刻上新字,这就不知为何了。 多亏埃兰王手下留情”,石碑原文保存良好,仅有35条被磨损◇来在苏撒、亚述等地发现了法典的泥抄本片断,从而使石碑被磨损的部分几乎全部得以补齐复原。否则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之美名恐怕要花落他家”了。这部法典由序言、正文(282条)和结语三部分(共3500行)组成。内容从道德说到国家义务,又说到私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容包括诬陷、盗窃、窝藏、抢劫、兵役、租地、关于土地的经济纠纷、果园、实物租赁、商贸、托送、人质、债务、寄存保管、婚姻、继承、收养、人身伤害、医疗、理发、建筑、船业、租业、委托放牧、雇工、关于奴隶的纠纷等等,涉及面之广,规定之细,令后人乃至现代人赞叹不已。 在汉谟拉比那个时代,这可是开先河之举。为什么要颁布这么一部法典呢?不会是汉谟拉比一时心血来潮吧? 原来确实是事出有因『谟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王,勤于朝政,日理万机。他关心农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也关心税收等其他问题。在位40年还忙于征战,最终横扫六合,将西从幼发拉底河、东到底格里斯河的广大亚述地区和其中数十个小国全部臣服。随着版图的扩大,作为威武之王、四方之王”的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应接不暇。在位的第33年至第38年间,他下令将昔日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汇编成法典并刻在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马尔杜克大神殿里,供臣民们瞻仰与学习。

6. 法律产生于社会的哪个阶段

狭义的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以强制力保障的社会规则,因此,先有国家后有法律回。法律是一个国答家必须的要素,国家一出现,法律也就出现了(当然,是不成文法,是把此前的社会规则直接转型为法律)。最先出现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因此法律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7. 3、为什么说法产生于阶级社会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法最早是一种习惯,当习惯久而久之深入人心,便成了习惯法,习惯法又内逐渐的为立法所确认,容成为制定法,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法律。

法是伴随着阶级分化而逐渐形成的,生产力进步、阶级分化等因素促进了国家的产生,而国家产生之后,就伴随一系列的管理、统治的问题产生了,法就是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法,在过去,起的作用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在当下,其作用是定纷止争。

8. 法律是人类进去哪一个社会阶段才出现的产物

法律是人类进去奴隶社会才出现的产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出现,产生了私有经济,出现了阶级,从而根本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了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社会成员分裂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由于这两个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同,原来体现全体氏族成员意志和利益的氏族习惯,已不适合阶级社会的需要。这样冲突就会发生,在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面前,在社会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为维护其利益,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不仅需要建立军队、警察、监狱等一系列暴力机构和专门管理机关而且需要制定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本阶级意志的、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新的行为规范,来调整新的社会关系。这种新的社会规范就是法。

(8)法产生哪个社会扩展阅读:

法的发展

法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自从法产生以来到现在法已经经历了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从奴隶制法发展到封建制法,继而发展到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反映了法发展的一般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社会革命则是废除旧法创制新法,实现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直接原因。

私有制、阶级、国家和法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国家消亡了,那么,法律也将消亡。

9. 请问 法律 最早出现于哪个社会

夏商就有法律。

10. 请问法律最早出现于哪个社会

奴隶社会,法律是因为阶级而而产生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是高中政治课本上写的

热点内容
企业登记法规 发布:2025-07-28 18:45:07 浏览:995
民法典夫妻财产 发布:2025-07-28 18:31:13 浏览:398
河北司法厅政审 发布:2025-07-28 18:31:10 浏览:834
法院有异议 发布:2025-07-28 18:21:28 浏览:472
绝望律师 发布:2025-07-28 17:53:08 浏览:652
监事附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28 17:37:22 浏览:610
广州市南沙区法院 发布:2025-07-28 17:35:17 浏览:800
组建律师团队 发布:2025-07-28 17:29:30 浏览:689
香港国安法条例 发布:2025-07-28 17:24:16 浏览:256
财经法规属于行政处分形式 发布:2025-07-28 17:18:17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