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48条的相对人是指
A. 合同法中的相对人是什么
民法上有所谓“善意第三人”、“善意相对人”的概念。此处的“回善意”是民法上的答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义,不能用我们口语中所谓的善意去解释。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对人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没有过错也不可规则于己的行为,取得一定的财产或利益。善意指的就是没有过错。法律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中的其他人的权利,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B. 合同相对人是什么意思
相对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指一个物质或一个整体和另一个物质或另一个整体相互比较,或指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或变化。
相对人是指相对立、对应不、本原对象、利害关系相连接的对立人。
合同中的相对人是指成就合同关系的双方的对应人、或利害关系互存的对立人。
比如:合同的甲、方乙方,互为相对人;赡养合同的被赡养人就是赡养人的相对人;婚姻家庭(如果按合同关系对待)关系的夫、妻是相对人,而涉及子女抚养权问题时,子女也是相对人(也可称为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延伸引述:
《合同法》第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这里的相对人,即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本人,也就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方的相对人。
C. 关于合同法48条和民法66条,请知道者具体回答 谢谢
经过相对人催告后,算本人知道的一种默认形式,是消极的。而追认属于无权代理的一种形式,属于积极的行为。
D.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bc。此题是司法考试真题。参考答案为bc,参考答案公布后,不少人对有异议。个人认为,按照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本题中未声明承运人是否有过错,难以判断是否应该选。
隋彭生老师对此题的异议:
该题主要考察对《合同法》第302条的理解。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证明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者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对该条,有人称为无过错责任,有人称为严格责任。称为无过错责任更符合大陆法的理论体系。承运人的无过错责任,是指承运人对自己的承运行为造成伤亡以及运载工具高速行驶有关的伤亡承担无过错责任。而对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承运人是过错责任。“一旅客因制止扒窃行为被歹徒刺伤”——歹徒刺伤旅客,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承运人有过错(如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对乘客的伤亡才承担赔偿责任,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
上述观点,有《人身伤害赔偿解释》第6 条的规定依为支持:“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结论:正确答案为ABC。
建议:参考答案的确定,有深刻的实践背景。很多法院把第三人侵权造成的伤亡,令无过错的承运人承担。这是法制史上的悲剧。也对司法考试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不把A作为正确的选项之一,很多通过考试又当了法官的考生,会循此思路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司法考试不但考察考生的水平,实际也对考生起指导作用。我郑重建议,对该题的答案进行重点论证。
E. 合同所说的“相对人”是什么意思,求举例子
相对人,又称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学中使用较频繁的称谓,它原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行政法学概念,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一个法律性文件则已明确使用了“行政管理相对人”一词。由此,它现在已成为了一个法律术语。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相对性之一,就是二者的法律身份及其权利义务内容在法律性质上的差别。
行政相对人所包括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身份和被管理者的法律地位角度去界定的。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表明其是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义务主体而非行政职权主体,并接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职能管理。因此,行政相对人只存在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
(5)合同法第48条的相对人是指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行政相对人自有的特征:
1、行使主体是不能离开归属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如果说两者呈主属关系的话,归属主体是主,而行使主体为从。
2、行政相对人在意志上的主导性。行政权主体分解为归属主体和行使主体必然使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两个主体意志:归属主体意志和行使主体意志。行使主体意志从属于归属主体的意志是保持行政权统一性的前提条件。
3、行政相对人的零散性与分散性。从两个主体的客观表现看,归属主体虽然从绝对数和相对数看其量都大于行使主体,但其呈现出较大的零散性、分散性,其结构尤其松散。行使主体则不然,其量的大小虽不能与归属主体相提并论,但其有着无可比拟的集中性、结构严谨性和较大的聚合力。
4、行政相对人的弱势性。权力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决定并改变有关参与者的物质关系、精神关系乃至于意识关系。行政权在整个权力系统中则是最为敏感的权力形态,它涉及了具有相当宽度和广度的社会生活领域,几乎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影响作用。
F. 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什么叫做相对人求案例
合同相对人,就是合同当事人相对的另一方当事人。
比如甲与乙签了合同,甲乙互为相对人。
G. 急急急 合同法
一、案例简介:
2000年5月18日,许某与赵某签订松花楼大酒店租赁经营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由赵某将松花楼大酒店给许某租赁经营,租赁期限自2000年6月1日至2003年5月31日止;每年租金为24万元;付款方式:合同签订之日起5日内支付第一年租金24万元,2001年6月1日支付第二年租金,2002年6月1日支付第三年租金;任何一方要终止合同必须提前2个月通知另一方,如对方不同意则不可作违约处理,否则仍然作违约处理。双方并且对租赁范围、设备、验收、违约责任等作了约定。合同签订当时,许某即向赵某交付租金36万元,赵某出具了收条,同日,沈某(许某之外甥女)又交代许某交付第二年度租金10万元。合同签订之前的5月16日,赵某对许某说,租赁事宜由其女儿赵甲代为办理。同日,赵甲代表赵某与沈某代表许某对松花楼大酒店的设备、设施共同清点,设备、设施登记明细表由赵甲和沈某签字确认。2001年3月5日,赵某对沈某说,酒店租赁事宜以后赵甲不能代表我。但一直未对许某说及此事。2001年6月21日,赵甲和许某协商一致,解除酒店租赁合同,同日,二人对松花楼大酒店的设施、设备进行了盘点并列出店内缺损财物明细,由二人在每页明细单上共同签字确认,酒店于当日由赵甲接收,许某停止经营。因许某向赵某要求返还多收租金而引发纠纷。赵某认为,租赁合同签订后,一直继续履行,故许某不仅无权要求返还租金,还应支付未付之租金。许某遂诉至法院。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
本案涉及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依照《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本条是表见代理的法律依据。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包括:(1)须行为人无代理权。(2)须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3)须相对人为善意。(4)须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应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
表见代理成立,订立的合同有效,表见代理中的相对人不享有《合同法》第48条规定的撤销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8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表见代理被认定成立后,其在法律上产生的后果同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一样,即由被代理人对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依照《合同法》第212条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三、评析与结论:
在构成表见代理的情况中,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往往与本人具有过失有关,但表见代理的成立不以本人主观上有过失为必要条件,即使本人没有过失,只要客观上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依据,即可构成表见代理。本案中,在合同签订之前,赵甲即代理赵某和承租人一起清点了酒店内的设备、设施,并记载了设备、设施明细表,由于赵甲系赵某之女,在2001年6月21日双方再次清点设备、设施时,承租人有理由相信赵甲是代理赵某来清点酒店设备、设施并终止合同的,因此,赵甲的行为有效地代理了赵某,终止了双方的租赁合同。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签订的租赁合同合法有效。依照合同约定,许某实际租赁时间为l年零21天,每年租金24万元,许某实际应支付租金254万元,赵某应将多收的租金返还给许某。
H. 合同法第48条和49条是否矛盾
不矛盾,48条是说无权代理行为人签订的合同被代理人未予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49条是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有效。
关键在于区分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二者有很大不同。表见代理人虽然是无权代理,但是较无权代理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被代理人的过错造成的,所以表见代理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受。
比如,由于本人将其具有代理权证明意义的文书印鉴交与他人,他人凭此以本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相对人对此信赖而进行的交易。这种情况下,即使被代理人不愿意进行交易,但是相对人看到这些文书印鉴,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是有权代理,这种情况就是49条中所述,代理行为有效。
I. 合同法第48条与第49条怎么理解好像有点冲突
我的理解是,这两条是针对不同的法律关系而言的。
合同法第48条指的是针对无权代理人与内被代理人之间而言容的,这种无权代理关系在被代理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并不发生效力,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对于被代理人与物权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是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被代理人享有追认权。
而49条是针对善意第三人而言的,如果第三人是善意的(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那么对第三人而言,这种代理对第三人而言是有效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被代理人可以追究无权代理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