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社会学高其才

法社会学高其才

发布时间: 2022-02-24 16:40:19

㈠ 有谁知道“马周”的人物传,有文言文类型的,要有题目和答案,就像试卷上考的一样

三、(15分,每小题3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的是( )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
B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
D求胜地为构第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周乃去,客密州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B周为条二十余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即用者
C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D每诏尚食具膳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乃去,客(于)密州
B 至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C太宗怪问(于)何
D时誉归(于)之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HNN
A①④⑥ B 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译文: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译文:

参考答案:
11、A(内心悲愤不已。)
12、D(A于是,连词; B替,给,介词; C就,副词;D 常常、经常;/每逢,每次。)
13、D(没有省略。)
14、B 个性; 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 不是才德。
15C( 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并不是去做官; 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16、(1)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㈡ 学法网 法理听谁的

其实每个名师都有自己的讲课特点,所以对于每个考生爱听谁的课或者觉得谁讲得好也是因人而异,被推崇的名师有高其才、叶晓川、陈景辉,你可以先试听一下他们的课,看看自己比较喜欢和接受谁的讲课方式。

㈢ 清华大学法学院考研的问题。

清华大学2017年(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法学院通过推荐免试和法律硕士联考方式招收2017年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接收推荐免试生
推荐免试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按照《清华大学关于推荐2017届本科生免试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若干规定》(对清华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清华大学2017年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有关要求》执行。
二、法律硕士联考有关要求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4.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035101的考生,大学学习的专业不能是法学专业(包括: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http://yz.chsi.com.cn/),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我校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完成选择报考志愿、缴纳报名费、接受复试确认、接受待录取确认等环节。
3. 北京地区报考我校法律硕士联考考生均需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时必须选择“北京”“清华大学”报考点(报考点代码:1103),选择其它报考点无效。其他考生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选择报考点参加初试。
4.凡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的考生,必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系统中交纳初试报考费,在交费成功24小时后,必须登陆我校网上报名系统上传电子照片并通过照片审核方可参加初试,上传照片截止时间2016年11月6日。详情请查看《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清华大学报考点公告》。我校网上报名系统网址为:
http://yz.tsinghua.e.cn/
5.在外地报名点参加初试的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后,按照当地报名点的要求交初试报考费、照相。
6. 下载打印《准考证》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信息查询和打印。
7.院系代码为“066”,专业代码为“035101”。
(三)初试
参加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
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以上考试科目设置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为准。
(四)复试
复试包括外国语水平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综合知识笔试方式。综合考试覆盖范围:政治、经济、历史、逻辑、语文、一般科技知识等,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逻辑推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具体人数根据初试结果确定。复试时综合知识笔试不提供参考书目。
三、录取
1.联考考生复试及格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
2. 我校在2017年计划招生120人(含推荐免试生不超过75名),学习地点:清华大学(北京,校本部)。
详情访问清华大学法学院官网
http://www.tsinghua.e.cn/publish/law/index.html

㈣ 大一法学的,法理学的教材是张文显的法理学 红皮封面 这本书怎么样

大一法学的,法理学的教材是张文显的法理学 红皮封面 这本书怎么样?
叶赫那拉闻多解答;
一、张文显当然可称中国法学专家了,吉大我学校的老师;
二、只要不是司法考试老师出的书,名校教授都可以。
三、法学名校;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
2.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全国领先

3.北京大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
4.中国政法大学——法制史、诉讼法
5.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
6吉大法学院——法学理论和刑法学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
8.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
9.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和经济法
10.清华大学——后民商法
四、中国法学最高权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给国家领导人上课,对外国院学术交流,纯粹法学研究机构。

㈤ 国内比较知名的法理学家是谁

都是复制的,就别说了

㈥ 中国最著名的法理学家有哪些

付子堂 葛洪义 郭道晖 郝铁川 贺卫方 李步云 李林 李龙 刘瀚

刘作翔 吕世伦 沈宗版灵 石泰峰权 舒国滢 孙国华 孙笑侠 王晨光 谢 晖

信春鹰 张文显 朱景文 卓泽渊

季卫东 朱苏力 梁治平 张志铭 夏勇 郑成良 邓正来 刘星 江山 高其才

周旺生

1.周旺生
2.孙国华
3.季卫东
4.付子堂
5.葛洪义

㈦ 急求:清华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参考书目是什么谢谢……

你好:
清华大学的刑法学专业课只有法理学和刑法学两门。(10年之前是如此,不知内道今年会不会改容)
但是学校不指定参考书目,从历年试卷来看,法理学考题范围很广,涉及中国现状的法理分析(如09年)亦有外国法学理论(各年都涉及)。主要是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加深。基础教材推荐张文显的《法理学》第三版(这个一定要吃透,譬如说法要素是什么?要应答如流且能进行详细的分析)。拔高上看看高鸿钧的《现代法治的出路》(这是重点书目,一定要看),高其才的《法理学》,谷春德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然后自己根据历年的试题提炼清华考试经常涉及的西法人物的思想,找相关的书目或材料进行了解。一般今年考得,下一年就不会考了,担不是绝对。
至于刑法,还是以张明楷的《刑法学》第三版(黄皮本)为主。然后适当看一下张的《外国刑法学》,《法益初论》(要看)。
还有一个特点,清华的法学试题(法理、刑法尤甚)大部分可以从导师的历年论文中找到,这个是你要下功夫搜集的。
不用什么实际回报了,我也是考过清华刑法的,理解你的心情,以上诸点供君参考,祝你如愿以偿。

㈧ 清华法学考研教材

清华法学考研经验谈:吃透教材是根本
从小就向往博士帽,所以上大学、考研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高考的失利让我选择了一个很一般的学校,心里一直不甘心,一直希望通过考研改变高考的失败。“清华”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庄严、神秘世界,我心中的清华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学风浓郁、治学严谨,法学院虽然建立不久,但是法学教育在清华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能够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我的人生将无憾。因为这个梦想,所以即使我知道清华的考研竞争非常激烈,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后我仍然选择了清华。

决定报考清华后,剩下的就是复习了。复习是应试的基础,是考研成功的根本保障,所以只有投入大量的复习时间,并且认真复习了,考研才有可能。片面的追求技巧,幻想考研轻而易举显然是自欺欺人。“一步早,步步早”,也因为是跨校考研,所以我准备的比较早,从大三就开始为考研做准备。我将我的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时间用于本科课程学习,主要是上课,做作业和应付期中、期末考试。另外一半时间为考研做准备,主要是英语复习和专业课学习。英语复习包括积累词汇,熟悉语法,广泛阅读以及做真题、模拟题,探索解题技巧等。英语的复习我觉得资料的选择很重要。首先,历年考试真题是必备的资料,因为真题是一个标准,做真题可以更好的把握试题难度,试题特点以及命题重点。其次,考研阅读辅导书,这种资料贵在精不在多。另外,比较权威的考研机构有配合授课的课后练习,模拟冲刺,这种书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资料时,我会选择比真题稍难一些的资料,并且在购买之前先做两三篇,看看问题设置的是不是合理,题材覆盖的是否全面等。我建议考生一定要选择好的英语复习资料,不要到市场上买一些拼凑起来的劣质资料。我每天都会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但不会片面追求做题数量。做题的目的是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做题速度和准确度,并且在做题的过程中积累词汇,掌握语法知识,而不是做多少题目。做题过程中一定要边做题边反思,有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有反思才有可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比如:如果做题速度比较慢,就应该反思原因,是不是不良的阅读习惯导致,如果是就应该努力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果题目做错的比较多,也应该反思原因,是不是做题时不忠于原文,容易想当然,主观选择答案或者做题比较粗心,将问题简单化了。

对于专业课,我觉得扎实复习,吃透教材是根本。有一些考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复习资料,模拟试题之类的东西上而忽视了教材,我觉得是本末倒置,任何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都不能取代教材。清华大学法学院是不指定复习参考书的,主要考察考生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选择教材就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我觉得选择教材应该依据以下的标准,首先最好是相关导师主编或者参与编写的比较权威的教材。其次,教材要比较新颖。因为中国当前的法制建设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几乎每年都有几部重要法律颁布实施,教材更新非常快,所以考生应密切注意新教材的出版,尽可能以新教材作为复习、答题的依据。再次,教材要权威。一般来说,被确定 “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的教材,以及几家重点法律院校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教材,是同类教材的佼佼者。因为没有考试大纲,所以考生不知道哪些内容考,哪些内容不考,所以在复习这些教材时一定要全面复习,不要漏下任何知识点,不仅关注社会热点,可能的考查重点,还要重视一些次要的,偏僻的知识点。对于基础知识,要将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用全面、整体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知识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也要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上,,毕竟试题有重点,有些知识点常考并且分值高,投入更多的时间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大一些。研究生入学考试,尤其是不指定教材的考试不仅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有广阔的知识面,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大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所占比重相当大,一般为20%到50%,考生不可忽视,在分数上拉开距离的往往就是在这个方面。所以考生不可以只满足一两本教材,应该复习两三本教材,同时抽出时间多阅读一些学术刊物、报刊等,如《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学家》等,并且关注国内改革和国际局势,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关注法学重点和社会热点问题。

除此之外,考生应该关注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这也有可能是出题的重点。如果考生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及最新动向,就有可能猜出命题倾向,如果做了充分准备,考试时便可游刃有余,稳操胜券。考生可以通过查阅其所发表的论文、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著作等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另外,历年的试题在研究生考试中也是意义非凡。清华法学的试题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等。考生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其效果一定颇佳。

㈨ 高其才的学术成果

主要从事法理学、法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法理学》、《中国习惯法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合著)、《司法公正观念源流》(合著)、《瑶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合著)、《中国法律制度概要》(合著)等,主编《法理学》、《法律基础》等。发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难境地》、《法理学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现代立法理念论》等论文60多篇。
(一)著作
1.《中国习惯法论》(独著),湖南出版社,1995年4月。
2.《中国习惯法论(修订版)》(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1月。
3.《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4.《瑶族习惯法》(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5、《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合著,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6.《瑶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7.《司法公正观念源流》(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4月。
8.《基层司法——社会转型时期的三十二个先进人民法庭实证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9.《乡土司法——社会变迁中的杨村人民法庭实证分析》(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10.《政治司法——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合著 ,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二)主编
1.《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江苏省姜堰市人民法院的实践》(两主编之一),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8月。
2.《当代中国民事习惯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
3.《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
4.主编《中国司法研究》书系,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伦理司法》等五本。
5.主编《习惯法论丛》,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两本。
(三)教材
1.《法理学》(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2.《法理学》(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
3.《法律基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4.《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法律出版社,2010年5月。
(四)论文
发表《论市场经济中我国法学之对策》、《法理学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研究对象初探》、《现代立法理念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难境地》、《中国的习惯法初探》、《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瑶族习惯法特点初探》、《现代化进程中的瑶族“做社”活动——以广西金秀郎庞为例》、《试论农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当代中国法律适用中的关系因素——文化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律师执业中的法律与关系因素——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分析”等论文90多篇。
荣誉:高其才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同年11月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1993年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法学会法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理事。

㈩ 高其才的介绍

高其才,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市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委员,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教学委员会委员。198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同年11月在武汉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工作。1993年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工作。现任中国法学会法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理事。主讲法理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委员,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作品有《法理学》、《中国习惯法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等。

热点内容
请律师要多少钱啊 发布:2025-07-15 02:09:50 浏览:744
民法典远性 发布:2025-07-15 02:00:03 浏览:350
投诉法官去哪投诉 发布:2025-07-15 01:52:05 浏览:440
征信业管理条例主要内容 发布:2025-07-15 01:35:50 浏览:644
下沙免费律师 发布:2025-07-15 01:23:44 浏览:579
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责任教案 发布:2025-07-15 01:19:14 浏览:101
律师印章 发布:2025-07-15 01:16:00 浏览:250
夫妻一方重病劳动法怎么规定 发布:2025-07-15 01:12:19 浏览:396
司法考试c证多少分 发布:2025-07-15 01:02:02 浏览:333
劳动法职工辞职当月的绩效工资 发布:2025-07-15 00:55:42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