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与海关
❶ 怎样看待国际经济法这个专业和行业的发展
国经到底学什么。国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如CISG)、国际投资(如BIT)、国际金融(IMF,WB)、国际税法,甚至有时还会包括WTO的legal framework。国经和国商的关系大家也说不准。就我个人而言,现在是帝都五校国经研一,所上课程有国公前沿问题,国经前沿问题,WTO法精要,比较合同法,比较侵权法,国际商法案例等。这些都是国经模块下的课程。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校的国经就业率很不错。加上学校对外语的重视,国经专业毕业去律所的几乎都去了内资TOP所和外资所。总之,学好课程,学好英语。
❷ 国际经济法与海商法的区别,还有具体利弊分析
海商法是国际经济法中的一个分支。
国际经济法是个广义的概念,包含涉及国际经济、贸易、商业的各国国内立法和国际法的总称,它没有国内立法。而海商法是种特别法,也有国内立法,主要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等。海商法也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狭义的海商法指国内立法,广义的海商法还包括海上运输国际公约和国际航运惯例。
补充:既然有争议,这位白色碎米芥朋友,你怎么就能确定海商法不是国际经济法的分支呢。目前海商法在我国的性质定为“涉外民商事法律”,而我国没有独立的商法,所以实际上就是民法的特别法,这点和英美法系不同,因为他们大多是民商分离。我国《海商法》是部狭义海商法,没错,我已经说过了,狭义的海商法是指国内立法。但是广义的海商法的渊源和国际经济法是差不多的。在我国没有出台海商法之前,研究海上运输的法学专业就叫做“国际经济法专业”,后来1993年我国实施《海商法》之后,就有专门的“海商法专业”了,但是原来的国际经济法专业或者国际商法专业并没有取消海商法的课程,也保留了海商法的研究方向。
国际教委将海商法从国际经济法中分离出来是因为我国法律制度和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区别(我们民商合一,人家民商分离)。我国《海商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拥有海商法的国内立法,而国际经济法无法进行单独的国内立法,只能通过接受国际条约或者国际惯例的方法来变相进行国内立法。这也是二者的区别之一。
研究一下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会知道,它已包含了海商法众所调整的对象范围。
补充一下:就业的话,我个人认为海商法更好一些。海事海商律师挣得相当多。
❸ 怎么用国际经济法术语对国际货物进口合同评价
进口合同
是指中国境内的中方与中国境外的外方之间就我方接受进口货物并支付货款而达成的协议。在进口合同中,大多数是使用F.O.B.价格条件成交,只有少数零星进口商品使用C.I.F.条件,支付条件绝大多数是使用信用证方式。进口合同格式一般由我方备制,一式二份,经我方签章后,递交对方签回一份,留档备查。一般进口合同多使用“购货确认书”,数量较大或交易条件复杂的合同,则多使用正式的进口合同。 进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包括:开立信用证、催装、催交、租船订舱、通知船期、投保、审单付款、报关卸货、检验收货、拨交和索赔等。其中最基本的环节是:
1.开立信用证:我方应按合同约定期限,填写开立信用证申请书向中国银行办理开证手续。
2.租船订舱:F.O.B.条件下,由我方负责。
3.进口保险:F.O.B.条件下,由我方办理。
4.审单付款:中国银行收到单据后,对照信用证规定审查单据后接我方公司通知付款。
5.报关卸货:进口货物到岸后,进出口公司填具“进口货物报关单”,经海关查验无误后放行。
6.进口索赔:包括“损失赔偿”与“权利要求”两项。
你可以从核心条款作出解释,并且从代表买方利益予以分析,要指出国际货物买卖风险的规避策略.
❹ 国际经济法与涉外经济法又何区别
涉外经来济法着重介绍自了涉外经济合同制度、涉外投资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涉外工业产权与技术转让法律制度、涉外金融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以及涉外税收、海关商检、涉外经济仲裁与诉讼等重要的涉外经济法律制度。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其中又包括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以及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解决等几大分支
❺ 根据国际经济法,海关可以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监管吗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GATS《服务贸易协定》所列的四种服务贸易形式,海关均有权利进行监管,从国内法来看,《海关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的职权包括进出境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的监管,服务贸易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交易对象均可以定义为货物,无论运输方式是实体还是网络均属于运输,因此海关当然有权利监管。
❻ 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经济法能在哪些政府部门就业要想在政府部门就业是不是还要考公务员能在银行、海关
1、首先要明确的是必须考试通过才能当公务员,现在凡进必考。
2、需要法律专业都版可以去考,很少部门规权定只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的毕业生。
3、银行不属于公务员,只要他们有需求,参加他们自己的招聘会,通过了就行;海关是公务员,也是一样,有招收法律专业的,你都可以去考。
❼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贸易法的区别、就业方向
一、内涵不同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贸易法是调整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交易关系及附属于这种交易关系的其他关系,即国际商品货物运输、保险、支付与结算、调解与仲裁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调整关系不同
1、国际贸易法调整着两类关系:
一类是国际间商品买卖关系本身,其内容为买方与卖方之间在交易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表现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专门调整这类关系的规范,属于国际贸易法规范。另一类是附属于国际间商品买卖的关系,为实现国际间商品买卖所不可缺少的,但其本身却不是商品的买卖关系。
2、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必然既包括国际法规范,也包括国内法规范;既包括公法,也包括私法。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和更改,是在南北矛盾—交锋—磋商—妥协—合作—协调—新的矛盾中曲折行进的。
三、作用不同
1、国际经济法是与国际经济秩序紧密相关的,实际上两者难以分割。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占支配地位的经济秩序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建立起来的经济秩序。
其核心内容就是“布雷顿森林协定”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条款》(见国际货币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条款》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建立的体制。
2、国际贸易法的作用
(1)符合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目标。
(2)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贸易。
(3)照顾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
(4)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障碍。
四、就业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外贸管理工作,到外贸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及国际市场的营销工作。
到国家机关、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工商贸易公司或企业从事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
❽ 国际经济法专业,是北大厉害还是对外经贸大学厉害呀
首先,北大的STL绝对是国内顶尖,相关信息不赘述,请自行网络。有几个问题,一是楼主内自己本身要够优秀容,不然考上了也是吊车尾,跟不上节奏;二是一年十几万的学费(印象中),要求楼主的经济条件要好。
其次,单从学科实力来看,国际经济法这一块北大和外经贸是差不多的。但现在的形势你也知道,某些好单位只认TOP2,也就是清华北大,其他学校直接PASS。所以如果实力够强劲,那能上北大肯定是要选择北大的。
再次,如果楼主实力不是顶尖,只是中偏上,考北大有希望,那就要多想想了。因为北大比外经贸的录取分数还是要高一块的,而且北大的复试面试都挺难的,如果不是特别优秀的话被刷的几率挺高的。楼主如果求稳,无法承受再来一年的苦闷的话,选外经贸也是非常不错的。
最后,选学校和找对象是一个道理。我也喜欢范冰冰林志玲,但靠谱吗?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先分析自己,再去选学校。
❾ 为什么说单独关税区也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因为国际社会没有承认“非国家实体”独立的国际法律人格,所以“非国家实体”不具有国际法律人格。它是作为母国的一个机关来从事对外交往的。
首先,国际法律人格的取得依赖于国际社会的承认。理论界对一个实体是否具有国际法律人格的论证过程说明了这一点。在联合国求偿咨询意见中,国际法院的法官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对联合国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展开讨论。第一,为了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各会员国是否必需赋予联合国国际法律人格。这实际上是为了判断各国是否默示的承认了联合国的国际法律人格。第二,如果联合国的国际法律人格得到会员国的普遍承认,那么它对于非会员方是否一样有效。法院认为联合国的50多个会员国已经能够代表整个国际社会的态度,因此联合国的国际法律人格对非会员国也是有效的。第三,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是否具有法律人格。法院认为,一个国际组织如果仅仅在某一范围内得到承认,就不能取得国际法律人格。这是对承认的程度的界定。可见,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国际社会的承认来展开的。因此,衡量一个实体是否具有国际法律人格的标准是国际社会的承认。
其次,“非国家实体”成为国际组织的会员方不能证明其国际法资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一些学者认为被国际组织接受成为会员方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各会员国默示的承认了这些实体具有国际法律人格。但是,参考联合国求偿咨询案发现,承认的必要性是一个关键因素,即赋予某一实体以国际法律人格是实现国际组织宗旨所必需的。国际组织在这一点上与“非国家实体”有着本质的不同:国际组织没有代表它在国际上负责任的母国。因为让任何一个会员国作为国际组织责任的最终承受者都是不合适的。因此,会员国必须默示的承认它的国际法律人格。否则,国际组织就无法从事相应的国际法律行为,也就无法实现它的宗旨。而对于“非国家实体”则没有这种承认的必要。因此他们属于某一个主权国家,他们的外交关系通常是由其母国负责的。把“非国家实体”从母国的国际法律人格中分离出来不是必需的。
正是这种必要性的欠缺使“非国家实体”仍从属于其母国的国际法地位。很多国际组织虽然允许“非国家实体”成为会员方,但是却仍要求其母国在国际上负最终责任。如欧洲和地中海植被保护组织就要求,“非国家实体”的母国需要对他们的外交关系负责。GATT第二十六条(C)规定,只有经过对这一领土负责的缔约方发表声明并通知总协定总干事,单独关税区才能成为缔约方。即使一些国际组织没有明确要求,但是实际上还是要由其母国承担最后的国际责任。假设一个“非国家实体”违反了国际组织章程,给其他会员国造成了严重损害,而它又拒绝赔偿。于是受损害国向国际法院提起了诉讼,但是国际法院又要求当事国必须是国家,“非国家实体”不能成为当事国。这时候受损害的国家只能向其母国要求赔偿。其母国也必须代表其所属领土应诉。因此,“非国家实体”的国际法律人格在国际组织中并没有得到承认。
最后,“非国家实体”的对外交往权,缔约权,提起诉讼的能力都不具有独立性。
❿ 海关的概念
一国在沿海、边境或内陆口岸设立的执行进出口监督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它根据国家法令,对进出国境的货物、邮递物品、旅客行李、货币、金银、证券和运输工具等实行监管检查、征收关税、编制海关统计并查禁走私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