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争议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A.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适用于劳动法
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纳入公务员编制或者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适用《公务员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聘用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而有编制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的规定,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拓展资料:
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法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上述规定,是否属于公务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依法履行公职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B. 事业单位人员的劳资和人事争议适用什么法律
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在劳资和人事方面参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适用。
C. 与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应该适用人事争议仲裁还是劳动争议仲裁
应该去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有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支持。
D.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有何关系
1.程序上适用劳动复法,实体上除有制特别规定的外也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也是广义的劳动法,是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部分的进一步具体规定)。
2.《劳动合同法》第96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因为《公务员法》排除了事业单位的适用(但还有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一种事业单位)。
E. 追索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是否适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
以最终裁决金额来判断是否属于一裁终局的,而不是以请求金额来判断;而且一裁终局仅限制单位,不限制劳动者。
F. 人事争议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可以的,劳动法就是适用于 人事纠纷、劳务纠纷案件的。
G. 医院的用人是否适合《劳动合同法》的问题
劳动法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专织(以下统称用人属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劳动法执行。对于仿照公务员编制管理的事业组织人员、社会团体人员,不适用劳动法。医院不是公务员体制的管理,可以适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但是并不是必须,因为医院和医生的关系是特殊的劳动关系,不能简单的用这个法来处理,行业规范等也很重要。
新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同时,在附则中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所以你最好先咨询下律师看有多大胜算再去辞职比较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H. 行政干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人事争议是否属于民事收案
人事争议主要由《劳动合同法》调整。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员制度,但《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所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有编制的,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但是订立聘用合同的劳动者的人事争议可以适用
I. 公务员如何处理劳动和人事争议
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
第九十一条 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书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
第九十二条 公务员申诉的受理机关审查认定人事处理有错误的,原处理机关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九十三条 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第九十四条 公务员提出申诉、控告,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J. 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人事纠纷怎么处理
1、《劳动合同法》之前有《劳动法》及其他劳动法律法规;2、人事争议有《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等;3、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