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91条第2项
Ⅰ 合同规定款项结清后失效。
在实际法律工作中,我注意到很多合同往往喜欢约定合同的有效期,如“合同有效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那么问题是:若合同有效期届满后,合同款项还未结清、款项未付的话,如何处理呢?我的意见如下:第一,合同有效期限届满后,合同终止,合同中的各项约定失效,双方均没有继续履行的义务。合同法允许并尊重当事人对合同期限进行约定,包括生效时间和生效时间。双方约定有效期限后,双方均对合同履行时间有了预期和判断。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后,原合同自然终止,合同中约定的各项权利、义务对双方不再具有约束力。《合同法》第91条约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第二,但有例外,合同的结算和清理条款仍然有效,且合同双方仍有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定义务。但对很多合同来说,合同的履行并非按双方原先设想的时间点按部就班的在合同有效期内完成。很多时候,有效期限届满后,双方原定的技术服务等项目并未完成,或项目虽已完成,但双方并未对最终合同款项(考核款、验收款等)进行确认,一方仍有部分款项未向对方支付等情况。在上述情况下,任何一方仍应遵守以下义务:(1)诚实信用原则下的法定从义务(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合同法》第92条约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2)结算和清理条款仍然有效,即双方仍有义务按照原合同约定对合同款项进行结算,并支付合同款。《合同法》第98条【结算、清理条款效力】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总结:虽根据笔者观点,合同约定有效期届满后,因该合同产生的款项,双方仍有义务结算和支付。但实际提起诉讼或仲裁的,仍会不可避免的会对支付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产生争议。因此,笔者建议:不建议合同约定有效期限。若双方能对合同履行截止期限作出有效判定,“有效期”改为“合同履行期限”更为准确。
Ⅱ 合同约定的有效期限届满后,货款的结算还有效吗
在实际法律工作中,我注意到很多合同往往喜欢约定合同的有效期,如“合同有效期自 年月 日起至 年月 日止”。那么问题是:若合同有效期届满后,合同款项还未结清、款项未付的话,如何处理呢? 我的意见如下: 第一,合同有效期限届满后,合同终止,合同中的各项约定失效,双方均没有继续履行的义务。 合同法允许并尊重当事人对合同期限进行约定,包括生效时间和生效时间。双方约定有效期限后,双方均对合同履行时间有了预期和判断。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后,原合同自然终止,合同中约定的各项权利、义务对双方不再具有约束力。 《合同法》第91条约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二,但有例外,合同的结算和清理条款仍然有效,且合同双方仍有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定义务。 但对很多合同来说,合同的履行并非按双方原先设想的时间点按部就班的在合同有效期内完成。很多时候,有效期限届满后,双方原定的技术服务等项目并未完成,或项目虽已完成,但双方并未对最终合同款项(考核款、验收款等)进行确认,一方仍有部分款项未向对方支付等情况。 在上述情况下,任何一方仍应遵守以下义务: (1)诚实信用原则下的法定从义务(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法》第92条约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结算和清理条款仍然有效,即双方仍有义务按照原合同约定对合同款项进行结算,并支付合同款。 《合同法》第98条 【结算、清理条款效力】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总结:虽根据笔者观点,合同约定有效期届满后,因该合同产生的款项,双方仍有义务结算和支付。但实际提起诉讼或仲裁的,仍会不可避免的会对支付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产生争议。因此,笔者建议:不建议合同约定有效期限。若双方能对合同履行截止期限作出有效判定,“有效期”改为“合同履行期限”更为准确。
Ⅲ 急急急!!!经济法案例 答案 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是不可抗力所致 非主观过错
1、首先纠正一个错误,本案不是经济法案例,而是民法案例,更为准确的说是民法中的合同法的案例。
2、本案中的法律关系为买卖合同纠纷。构成要素:主体:万方农贸公司、绿岛家禽养殖场;客体:给付行为;内容:万方农贸公司要求对方返还预付款并承担违约责任;绿岛家禽养殖场主张不应承担违约责任,无权要求返还预付款。
3、《合同法》第91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二)合同解除;(三)债务相互抵销;(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五)债权人免除债务;(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9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就该案来说,法律关系终止的原因是91条第2项“合同解除”,而导致合同解除的原因是94条第1项“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因此,引起本案法律管子终止的法律事实是发生禽流感这一不可抗力。
4、《合同法》117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118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因此,绿岛家禽养殖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并未违约。万方农贸公司有权解除合同,但不应要求绿岛家禽养殖场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97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因此,万方农贸公司要求解除合同,绿岛家禽养殖场应当及时返还10万元预付款。
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因此排除法院管辖,只能提交仲裁机构仲裁。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但能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在仲裁过程中存在没有仲裁协议、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裁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情形之一的,可依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在对方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依据《仲裁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向执行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Ⅳ 关于合作协议问题.
你父亲他们签订合作协议之后,是否几个人联合成立了一个公司?因为之后您多次提到“股权”问题。如果各方没有联合成立一个主体,仅仅是“一小片地区的经营权”所占的份额进行约定,那么这样的约定就不受《公司法》约束,而是应当按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解决就可以了。
1、原先合作协议的有效期问题
“我父亲又与几位合作人签订了合作合约,有效期为三年。”“各自的股权占有额永久性有效。”
合同有效期限届满后,合同终止,合同中的各项约定失效,双方均没有继续履行的义务。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后,原合同自然终止,合同中约定的各项权利、义务对双方不再具有约束力。 《合同法》第91条约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也就是说,即便新的股东入伙后没有签订新的协议,以前的“合作协议”到期后(今年后)自动就终止了,里头的。”“各自的股权占有额永久性有效。”也就随之失去了效力。
2、与甲公司新合同的问题
首先要考虑的是,新股东进来后各方重新签订的“合作合约”的有效期问题,如果这个协议也是今年年底就届满了,那么最好办——直接单干,稍微错开时间,签下合约自己做。只是起初他们的投资以及在相应期限内的投资利润分成肯定是要算给人家的。
如果新股东进来后各方重新签订的“合作合约”仍然有效,但是由于“一小片地区的经营权”已经到期,那么造成了各方的合作合约在事实上无法履行,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于是就协商解除“合作合约”把——解除了合作合约,妥善处理之前资金投入以及分成问题——然后再单干。
或者解除合作合约,或者合作合约本身到期,你们单干都没问题的,不然的话就继续履行合约把。念在新股东到来解决了此前“资金链出现问题”,慎重考虑下各方感受吧,过河忘桥也非君子所为。
3、如果以你的名义与签订甲公司签订“一小片地区的经营权合约”,那么就构成你父亲他们的合作合约无法履行。你和你父亲之间不存在连带向他们负责任的问题,但是很肯能被认定是你父亲的违约行为导致他们之间的经营合作协议无法履行,从而承担他们之间经营合作协议所约定的违约责任。
希望采纳
Ⅳ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竞业限制条款应当承担何种责任
从上述问答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可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其包括对禁止同业竞争的期限、范围和补偿等的规定,以及违反竞业限制条款而承担的违约金。所以,《劳动合同法》在第23条第2款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该法第90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招用该违反竞业限制的劳动者的用人单位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呢?《劳动合同法》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动法》第9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于赔偿的范围,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用人单位应向原用人单位赔偿下列损失:(1)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本条第(2)项规定的损失,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20条的规定执行。
Ⅵ 《合同法》第91条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第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专; (二)合同解除;属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