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57条是啥
① 留置权和流质条款有什么区别
留置权和流质条款在法律依据、标的物和概念性质都不同。
1、法律依据不同
留置权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流质条款的法律依据除物权法外,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标的物不同
留置权的除了合同债权外,符合留置权的法定构成要件都可留置。留置物需要与主债务有关联性,且不涉及三方财产,而流质条款仅存在于抵押、担保合同条款中,不受任何财产限制。
3、概念性质不同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30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而且,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留置权的性质属于法定的担保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86条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债权人有权直接取得抵押财产所有权的约定内容为约定该担保。
流质的约定容易出现价值较高的物品以低价格转移,造成价值失衡,损害债务人利益,被法律认定为无效。
② 合同无效的情形,无效合同有哪些情况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况、无效合同特征1、无效合同的违法性 违法性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不能使此种合同发生法律效力。 2、对无效合同的干预 这种干预主要体现在法院和仲裁机构不待当事人请求合同无效,便可以主动审查合同是否具有无效的因素,如有,便应依职权确认合同无效。 3、无效合同具有不可履行性 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了无效合同以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4、合同自始无效 合同一旦被确认为无效,就会产生溯及力,使合同自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以后也不可能再转化为有效合同。 无效合同虽然具备了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但欠缺合同生效的实质要件,所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三、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规定1、合同法第56条规定: 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合同法第57条规定: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3、合同法第58条规定: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4、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 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第五十七条修改内容节选
第五十七条修改为:“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回于人民币一百万元;
“(答二)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办理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④ 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的解释
《合同法》第五十七条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合同如果约定了仲裁条款,可以直接依据该条款申请仲裁。
⑤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况、无效合同特征1、无效合同的违法性
违法性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不能使此种合同发生法律效力。
2、对无效合同的干预
这种干预主要体现在法院和仲裁机构不待当事人请求合同无效,便可以主动审查合同是否具有无效的因素,如有,便应依职权确认合同无效。
3、无效合同具有不可履行性
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了无效合同以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4、合同自始无效
合同一旦被确认为无效,就会产生溯及力,使合同自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以后也不可能再转化为有效合同。
无效合同虽然具备了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但欠缺合同生效的实质要件,所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三、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规定1、合同法第56条规定:
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合同法第57条规定: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3、合同法第58条规定: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4、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
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⑥ 协议在什么情况下无效
无效协议是指协议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可见,无效协议是已经成立的协议,是欠缺生效要件的协议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无效协议的原因有两种:
①订立协议主体不合格,表现为: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协议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协议无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协议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协议,不需追认,协议当然有效;b.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协议,该协议无效;c.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协议,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协议无效。
②订立协议内容不合法,表现为: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协议,无效;b.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议,无效;c.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的协议,无效;d.以合法形掩盖非法目的协议,无效;e.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协议,无效。但有两例外:事后经权利人追认的,有效;事后取得处分权的,有效。
③意思表示不真实的, 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
无效协议的法律特征:
1、无效协议有违法性。
2、对无效协议实行国家干预。
3、无效协议具有不得履行性。
4、无效协议自始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56、58、59条的规定,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主要有:
1、返还财产: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
2、赔偿损失—缔约过失责任;
3、特殊的后果: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追缴财产)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4、《合同法》第57条的规定:“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5、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⑦ 建筑工程合同中哪些属于无效合同
1.《合同法》第57条规定:“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面的条款的效力。”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因合同无效而失去其效力。
2.《解释》第2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法律仅规定为承包人请求的应予支持,如果发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是否支持,法律并未规定。在一次实际案例中,北京仲裁委员会某仲裁员认为只有承包人请求时才予以支持。
3.《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之一是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但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结果的特殊性,承包方已经通过施工建设使得建筑材料已经形成在建工程甚至是竣工的建设工程。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返还财产不太可能,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
一、法律明确规定无效的情形
1.《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认定为无效:(1)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2)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3)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
《解释》第5条规定,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不予支持。
因此需注意,当承包人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该施工合同按有效处理。
3.《解释》第4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