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中怎么才可以构成诈骗
Ⅰ 骗婚罪需要什么证据由谁去提供法律上规定如何判决
一.婚姻诈骗需要提供被对方诈骗的证据,例如转账记录,或者索要钱财的聊天记录等等。婚姻诈骗需要提供证据材料:
1、身份证真伪,记住其身份证号码和名字,到公安机关查询有无此号码和人名;
2、户籍真伪,记住其户籍所在地,询问当地派出所有无此人;
3、结婚记录,查找一下其以前有无登记结婚的记录。
二.骗婚需要的相关证据由当事人或者受骗者提供。
相关证据如下:
1、当事人的陈述,受骗者对被骗事件的陈述。
2、书证,书证可以是结婚证或者是双方通信的信件,还可以是结婚协议书等。
3、物证,物证可以是彩礼收据或者是礼单或者购物清单。
4、视听资料,视听资料一般指在被骗婚期间,对骗婚人不正常行为录下来的录音或者视频等。
三. 法律上规定按照诈骗的数额判决。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补充材料:
婚姻诈骗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诈骗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
当前,婚姻诈骗的确是个可怕的陷阱,尤其是处在急于想结婚而又苦于找不到对象阶段的青年男女要引起注意,并加强防范:
第一、不要轻信各种报上刊登的征婚交友广告。
第二、在结婚登记前,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特别是大笔的经济往来,如大额的借款等等。
Ⅱ 婚姻法规定,哪些情况属于骗婚呢
婚姻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应该值得非常真诚的对待。两个人在一起本身就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合,应该尊重对方爱护对方。但是社会上还是不乏频频出现骗婚的情况。对于这种操作肯定是触犯了我国的法律的,而且这种行为也非常的可耻。那么有哪几种情况都属于骗婚?
一 以结婚为诱饵,诈取他人财物
有一种人想尽办法和你结婚也不过是为了在婚后转移你的财产,或者是在得到尽量多的彩礼之后立马离婚赶往下一家,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同时也触犯了法律,不过这种人一般在婚前大家都是可以察觉的,所以婚前的时候大家在相处的过程中还是需要仔细的注意,如果发现对方有这样子的倾向应该立刻分手,不要拖泥带水。
大家如果决定结婚了一定需要考虑清楚,毕竟婚姻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事情,涉及到了一个家庭,希望每个人都能走上幸福之路。
Ⅲ 婚姻诈骗罪的四个要件
您好:婚姻诈骗的罪名,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中可知,所谓的“婚姻诈骗”,借结婚之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
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或者转移该财物。从骗取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案发后,参考被害人的态度,司法机关可以考虑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以达到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婚姻诈骗罪必须是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犯罪故意,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通常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职责年纪、具有刑事职责本领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有意,并且具有违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取得了被害人的信任,诈骗的财产应该属于一方的婚前财产,或者是和受害者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重婚违反了我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冲击计划生育政策,导致腐败,败坏党风,因此婚姻法明确规定重婚(即指重婚者的第二个婚姻)是无效婚姻。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很容易把双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弱点和缺点集中起来,遗传给下一代,有损于下一代的健康。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患有严重疾病的男女双方结婚,其目的是防止当事人所患的疾病传染给对方特别是传染或遗传给下一代,保护下一代的健康,以利于家庭的和睦、幸福。
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Ⅳ 骗婚罪的立案标准都有哪些什么情况下骗婚罪成立
我国《刑法》中没有骗婚罪这个罪名,借婚姻骗取财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行为以刑律处理。
如果具有诈骗性质,且诈骗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进行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骗婚罪成立条件是:
1、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4、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婚等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什么是骗婚如何认定怎么判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Ⅳ 婚姻法怎么才算构成了诈骗
婚姻诈骗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诈骗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
婚姻诈骗,俗称“婚骗”,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他人钱财的行为。婚姻诈骗,往往是以择偶难的中青年或离异者为对象,以结婚为幌子,诈骗受害者钱财,然后以感情不和为由分手或寻机逃离,这种婚姻诈骗又称“放鸽子”,是最常见的婚姻诈骗形式。
刑法没有专门将婚姻关系规定为诈骗犯罪是否成立的必然条件。也就是说作为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并非排除在诈骗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之外。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的规定包含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及特殊主体身份,比如职务犯罪中的犯罪主体规定等等。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夫妻或近亲属间的故意伤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处理上考虑双方的特殊关系,与在社会上作案予以区别对待。婚姻关系并非是免责条件,如果因为有婚姻关系,就把诈骗犯罪的主体要求为非婚姻关系的双方主体,显然违背了刑法关于诈骗罪为一般主体的规定。
第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第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第四,案发后,参考被害人的态度,司法机关可以考虑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以达到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Ⅵ 什么情况下才属于诈骗婚姻
法律上所指的骗婚是指以婚姻为诱饵,诈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罪处理。如果一方还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只是借婚姻索取了较多的彩礼,则不能按骗婚处理。在实践中,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如果只是女方家庭意识淡薄,对婚姻不负责任等,导致两人无法共同生活的,不宜定性为骗婚。
法律依据:
《婚姻法》第十二条:
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Ⅶ 婚姻法规定哪种情况属于骗婚
您好,首先《民法典》上并没有明确骗婚的行为。如果通过骗婚获取财物,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诈骗罪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如果一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与他人结婚为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也就是说,成立诈骗罪,达到立案标准,需要达到以下条件:1、对方主观上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对方实施了欺诈行为,使得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作出财产处置。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以认定为数额较大。具体实践中,骗婚的行为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结婚的名义,获得彩礼后逃跑。
如果遇到骗婚的行为,首先,你要提供骗婚人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结婚证等,至少要提供准确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如果骗婚人提供的上述信息都是假的,公安也很难立案,也无从查询。其次,你要提供转账记录或者证明给其钱财的证据。证明你遭受了财产损失。再次,提供微信记录、村民邻里的证人证言,证明骗婚人骗婚的具体事实。
只有你提供了上述的信息,才有可能把被骗的财产追讨回来。但是你要确保骗婚人的身份信息的准确性。所以也提醒大家,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一是避免短时间给付较大数额的财产;二是一定要获取到骗婚人的准确的身份信息。
温馨提示,结婚要慎重,要充分了解对方的信息、背景和亲属关系等等。不要过于着急给付彩礼,以防止人财两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