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律基础单选我国反垄断法实行的时间

经济法律基础单选我国反垄断法实行的时间

发布时间: 2022-05-31 06:19:13

A. 《反垄断法》时隔13年首次修改,被修改的条例有哪些

《反垄断法》的《修正草案》当中,第十条和第二十二条当中都增加了数据算法约束条款;第十七条明确了转售价格维持、以及第十八条针对横向垄断协议的处理;还新增了第十九条等相关条例的修订和补充。《反垄断法》的修改是重中之重,如何进一步的完善和实行,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执行。

除了以上这些,对于行政、法律责任部分等垄断制度之前的一些规则漏洞,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在反垄断面前没有任何特殊性,即使行政机构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则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次《反垄断法》的修改将更加的完善有关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提供了确切的法律条例和有力的保障。

B. 反垄断法历次被列入人大立法规划的具体时间

《反垄断法》12年“难产”时间表
难产期
◇1994年,由商务部负责起草和调
研工作内,被列入第八届容全国人大常委会
立法规划,未能出台。
◇1998年,再次被列入第九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未能出台。
◇200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
将该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并
作为重要经济立法项目。
◇2004年,国务院将该法列入立法计划。
◇2005年2月,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
通过的2005年立法计划中,《反垄断法》
又一次被列入立法计划。
◇2005年12月,商务部称《反垄断
法》修改审查已获较大进展。
◇2006年3月,本次两会:政协委员
呼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
酝酿期
◇1987年8月, 原国务院法制局成
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
◇1988年,提出了《反对垄断和不
正当竞争暂行条例草案》。
◇1993年9月,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3次会议通过《反不正当竞争
法》,但没涉及《反垄断法》。

C. 反垄断法什么时候实施的反垄断局什么成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的,反垄断局于2008年8月成立的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为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的法律。
垄断行为包括:
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1、研究拟订有关竞争政策;
2、组织调查、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发布评估报告;
3、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
4、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则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十九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单证、协议、会计账簿、业务函电、电子数据等文件、资料;
(四)查封、扣押相关证据;
(五)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应当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书面报告,并经批准。
第四十五条 对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的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该行为后果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中止调查。中止调查的决定应当载明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的具体内容。
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中止调查的,应当对经营者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监督。经营者履行承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终止调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恢复调查:
(一)经营者未履行承诺的;
(二)作出中止调查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中止调查的决定是基于经营者提供的不完整或者不真实的信息作出的。

D. 反垄断法详细条款

第十八条 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下列因素:

(一)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

(二)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

(三)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

(四)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

(五)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

(六)与认定该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有关的其他因素。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一)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

(二)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

(三)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情形,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第四章 经营者集中

第二十条 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

(一)经营者合并;

(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

(一)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的;

(二)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的。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集中,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报书;

(二)集中对相关市场竞争状况影响的说明;

(三)集中协议;

(四)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五)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申报书应当载明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预定实施集中的日期和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交的文件、资料不完备的,应当在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期限内补交文件、资料。经营者逾期未补交文件、资料的,视为未申报。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自收到经营者提交的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文件、资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对申报的经营者集中进行初步审查,作出是否实施进一步审查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经营者。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决定前,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不实施进一步审查的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经营者可以实施集中。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九十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是否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经营者。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审查期间,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

E. 2008年8月1日,被称为“经济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开始实施。此法是针对经济生活中不同形式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针对经济生活中不同形式的垄断行为而实施《反垄断法》体现了这一点。(4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反垄断法》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必将产生深远影响。(3分)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发展真理。《反垄断法》酝酿l3年终于出台,体现了认识总是发展的道理。(3分)

F. 《反垄断法》时隔13年首次修改,新版《反垄断法》与旧版相比有什么区别

我国当前实施的反垄断法是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新《反垄断法》由2021年8月1日起施行。两部反垄断法中间历时14年,这14年中,我国的经济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和经济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垄断领域的法规已经不能完全覆盖当前的社会问题。这一次反垄断法的修改也是针对此前的反垄断法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反垄断相关制度,为我国的反垄断制度和防止资本垄断扩张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G. 《反垄断法》实施时间

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H. 反价格垄断规定及反垄断法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内容大概是什么

发改委发布反价格垄断规定 2月1日起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并公布了《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领域的扩大和竞争程度的加深,在一些行业和地区,违反竞争法律的现象日益增多,限制竞争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形式的价格联盟和滥用垄断地位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反价格垄断规定》,对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等价格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

主要包括: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价格的八种价格垄断协议;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固定商品转售价格和限定商品最低转售价格的协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从事不公平高价销售、不公平低价购买、在价格上实行差别待遇、附加不合理费用等六类价格垄断行为。《反价格垄断规定》还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强制经营者从事价格垄断行为,或者制定含有排除、限制价格竞争内容的规定;不得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

为规范和保障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履行反价格垄断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公布了《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对举报受理、调查措施、依法处理、中止调查、责任豁免以及价格主管部门的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

两部规章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有利于依法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培育市场竞争文化,促使相关企业和市场主体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热点内容
信访条例作文 发布:2025-05-14 18:46:24 浏览:19
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14 18:45:35 浏览:664
社会与法见凉山 发布:2025-05-14 18:39:32 浏览:844
山东省法律援助网上平台 发布:2025-05-14 18:39:27 浏览:450
乐平乐港法院 发布:2025-05-14 18:37:17 浏览:486
广告表演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4 18:29:30 浏览:743
道德经轻诺 发布:2025-05-14 18:29:27 浏览:506
澳门包围立法会 发布:2025-05-14 18:23:22 浏览:621
法院周庆 发布:2025-05-14 18:22:31 浏览:615
上海政法学院咋样 发布:2025-05-14 18:22:18 浏览: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