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总程
1. 经济法的特征
(一)综合性
经济法的综合性表明其不限于单一的范围,主要表现在:
1.在调整手段上,经济法将各种法律调整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法往往运用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程序的、专业及技术的等手段作用于某一经济领域,以达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目的。
2.在规范构成上,经济法既包括若干部门经济法,又包括有法律、法令、条例、细则和办法等许多规范形式的经济法律规范;既包括实体法规范,又包括程序法规范;既包括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又包括指导性规范和诱导性规范等。
3.在调整范围上,经济法调整的内容既包括宏观经济领域的管理和调控关系,也包括微观经济领域的管理和协作关系,具体包括工业、农业、商贸、财政、税收、金融、统计、审计、会计、海关、物价、环保、土地等范畴。
(二)经济性
经济法直接作用经济领域,并具有经济目的性,故经济法的经济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行政主导性
经济法是国家管理、干预、从事经济活动,参与经济关系的产物,因此,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的过程中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特殊意志。
(四)政策性
经济法是国家自觉参与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其重要任务是实现一定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要求,这就使得经济法具有显著的政策性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法随时根据国家意志的需要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并根据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在经济法的执法和司法力度方面,也无不受政策的影响。
(1)经济法的总程扩展阅读:
其主要特点有:
一、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二、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在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关系上,各有自己的主导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它以社会利益为基点,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处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法才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因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四、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五、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的法
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是纵向经济关系,但对横向经济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采取的手段既有惩罚性的,也有补偿性的,既有鼓励类的,也有禁止、限制类的,体现了明显的综合调整的特征。
2. 经济法的程序法有什么特点
经济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行政机关或其它公共权力机构、公司、企业或其它组织及专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属使社会经济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如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环境公益侵害、公平的竞争秩序遭受破坏进而损害消费者公益等),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社会经济公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其主要特征在于:保护的权益是不特定人的权益,并非专属于某个法律主体的权益,而是社会的公共利益;保护的利益是社会经济公共利益,如消费者权益、国有资产保护等,区别于其他公益诉讼,如行政公益诉讼等;诉讼启动主体一般是特定的机构或者专门的社会组织;程序与普通诉讼不同,有专门的公益诉讼法庭作为组织保障,实行有利于原告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建立对原告有利的诉讼费用承担及其奖励机制。
3. 诉讼法就是经济法的程序法吗
为个命题就是错抄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同时废止。
所以,现在中国没有经济法,也谈不上民事诉讼法是其程序法。
历史上看,从1982年7月1 日实施至1999年10月1日日废止,近20年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立法,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着重于调整合同纠纷及相关民事纠纷。但由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房屋买卖纠纷,经济合同法规定为要式合同,就是以取得房产证为合同有效;而现在的合同法确对此做出了是买卖合同。就是合同一经订立就为有效。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指实体法以外,法院或者行政机关如何进行各种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的实证法。也是规定实体法如何适用的规则法。已废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当
时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1982年10月1日起试行调整,或是说是它和程序法。
对于废止的法律,一般情况下,只限研究法的历史、法的对比才谈及,所以,以上命题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4. 经济法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学财会的,第一门学科就是经济发!
没什么心得!就是死记硬背!知道了政策条例法规你就懂了;否则,你啥都不会!
希望采纳
5. 经济法学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
实体法与程抄序法的紧密结合是经袭济法一个明显的法律特征。法律一般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在整个法学体系里两者并行不悖,互相依存,互为作用,而又自成体系。经济法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划分,许多经济法规既包括特定经济领域内主体间的实际的权利和义务,也包括为实现这些权利和义务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程序。这里所指的法定程序是指在经济法规中加以确认的,经济管理机关和社会经济组织在实现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职能时所必须遵守的行政上和技术上的程序。同时,也包括在追究法律责任、调解和仲裁经济纠纷时必须遵守和履行的诉讼程序。
6.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多选 A.宪法和行政法 B.民商法和经济法 C.刑法和程序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7. 经济法程序法(经济公益诉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你这个要求也太高了,不要网上搜到的,还要越详细越好,能力有限,只能总回结这么多了答,别的你自己发挥吧,祝你好运。
经济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行政机关或其它公共权力机构、公司、企业或其它组织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社会经济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如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环境公益侵害、公平的竞争秩序遭受破坏进而损害消费者公益等),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社会经济公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其主要特征在于:保护的权益是不特定人的权益,并非专属于某个法律主体的权益,而是社会的公共利益;保护的利益是社会经济公共利益,如消费者权益、国有资产保护等,区别于其他公益诉讼,如行政公益诉讼等;诉讼启动主体一般是特定的机构或者专门的社会组织;程序与普通诉讼不同,有专门的公益诉讼法庭作为组织保障,实行有利于原告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建立对原告有利的诉讼费用承担及其奖励机制。
8. 经济法中合同订立的程序包括哪些
合同订立分为两个阶段:(一)要约。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根据《合内同法》第14条规定,“要容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就是一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对要约人的约束力和对受要约人均具有约束力。(二)承诺。承诺又称为接受或接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1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表明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合同即宣告成立。
9. 经济法简述题:1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程序
1、出资人(股东)签署协议,即发起人协议,准备开办什么样的公司,各自出资专多少,经营场地、属经营范围等等,然后确定公司章程,并签字。
2、出资人到工商办理企业核名;
3、开户,存入资金
4、会计师事务所验资
5、验资报告,公司章程、公司董事、法定代表人、经理的确定和填表,工商开办填表,然后到到工商局登记
6、完成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7、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8、到银行办理基本户开办登记
9、税务登记证办理。
10. 郑州大学经济法远程题库第二章
1C 2D 3B 4A 5D
1AB 2ABCD 3BCD 4ABCD 5ABCD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