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中社会保险金

劳动合同法中社会保险金

发布时间: 2025-07-28 10:09:43

1. 紧急求助,劳动合同法中第几条规定必须缴纳社会保险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七)社会保险;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内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七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2. 劳动合同法对五险一金如何规定

一、劳动合同法对五险一金如何规定

【法律意见】

不是劳动法规定的。国家有专门的法律。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五险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一金是住房公积金。

二、五险一金如何缴纳

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缴费的比例和标标准由工作单位所在地地区的社保局规定。

而自由职业人员如果想只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或者是住房公积金,但并不是每个城市的自由职业者都可以缴纳公积金的,而自由职业人员则无法参加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

因为这三种保险项目需要用人单位参与缴费,而自由职业人员没有在用人单位工作,不具备缴纳条件。缴费的基数比例也是由工作所在地地区的社保局规定。

三、五险一金停交以后会有什么后果

(一)五险一金停交之社保

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一定要在15年以上,否则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尽管累计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就能够享受养老金待遇,但是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多,今后的养老金也就越多,反之则少。

社会统筹医疗保险不能相加的,中断以后还需要有六个月的等待期。医疗保险有三个月的缓冲期,也就是在三个月内补交,是可以累计计算的,否则就需要重新计算交纳年限,且不能够享受报销待遇,而不是所谓的“作废”。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那么,社保停交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社保停保无时间限制,对于以后的转移也没有影响。如果要转移,应先由原参保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下称社保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

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后,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具体的社保停保相关的手续办理,可以向当地的社保局咨询。

(二)五险一金停交之公积金

若公积金贷款已经审批下来,并放款,不交公积金也没有关系,只要保证每个月正常还贷款即可。

没放款的话那肯定不行,贷款若没批下来,还在审核当中,如果不交,可能没法审批。对于一些企业员工离职,到新单位继续建缴公积金,如果新旧单位缴交公积金没有出现断档,只要提供住房公积金缴交超过六个月的证明,申请住房贷款不受影响。

如果因为换工作,缴交住房公积金出现了断档,那么需等在新单位缴交住房公积金满六个月后,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3. 劳动合同法 社保规定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四条、第五十八条、第八十六条等。
有以下:
1、从职工入职之日起缴纳。
2、职工缴纳社保的基数确定及缴费比例。
(1)职工缴纳社保基数按上年本人月平均工资确定,上年不满十二个月的按实际月平均,新参加工作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缴费基数不得低于上年全省平均工资的60%,不得高于上年全省平均工资的300%。
(2)缴费比例养老保险28%(企业20、个人8%),医疗保险10%(企业8%、个人2%),失业保险3%(企业2Z%、个人1%),工伤和生育保险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由企业全额缴纳。
职工应缴纳的社保由企业在职工应发工资中代扣代缴。
3、在职按社保规定享有医保待遇、工伤待遇、生育待遇,失业享有失业金。缴费年限满15年,达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享领退休工资和享有退休医保。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4. 劳动法哪一条规定给劳者交社保

劳动法七十二条有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版》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权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4)劳动合同法中社会保险金扩展阅读:

可以享受保险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三条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5.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是什么

一、 劳动合同法 中关于 社会保险 的规定是什么? 1、根据《 劳动法 》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2、《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 。 3、《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 工资 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 劳动合同 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有关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产生 劳动争议 ,可向 劳动争议仲裁 机构申请仲裁。 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及 劳动关系 作了如下的规定: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 集体合同 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社会保险法 对员工的社会保险作了如下相关规定: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 养老保险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 社保 各个险种的作用 1、养老保险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 退休年龄 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 养老金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 抚恤金 ;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 丧失劳动能力 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 医疗保险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 退休 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3、 工伤保险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 职业病 ,且经 工伤认定 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 劳动能力鉴定 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 伤残 待遇。 工伤 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停发 伤残津贴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补足差额。 4、 失业保险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 失业保险金 :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5、 生育保险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 医疗费用 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社会保险的参保范围也是能够体现出我国整体的就业情况的,因为只要是依法就业的就不应该没有投保,而事实上绝非像劳动合同 法规 定的如此,有些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险当中是选择性的交费,或者直接选择最低档的交费,更有甚者,劳资双方在长期的劳动关系当中从来都没有交过社会保险。

6. 五险一金都要体现在合同里吗

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必须体现在劳动合同中,而住房公积金虽未明确要求必须体现在劳动合同中,但劳动者仍享有相关权益

一、必须体现在劳动合同中的五险一金

  •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确保了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能够领取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因此,养老保险的缴纳情况必须明确体现在劳动合同中。
  •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为劳动者提供了医疗费用报销的保障,减轻了因病致贫的风险。劳动合同中应明确医疗保险的缴纳比例和方式。
  •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帮助其度过失业期。劳动合同中需明确失业保险的缴纳情况。
  •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为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中应包含工伤保险的缴纳条款。

二、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规定

  •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未直接提及住房公积金,但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住房公积金是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的重要福利之一。
  • 劳动合同中未明确包含住房公积金条款,并不影响劳动者享有住房公积金相关权益。劳动者有权监督单位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情况,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综上所述,五险一金中的大部分项目必须体现在劳动合同中,而住房公积金虽未明确要求,但劳动者仍享有相关权益。

热点内容
10月13日社会与法频道 发布:2025-07-28 16:17:00 浏览:596
社会法是新兴的 发布:2025-07-28 16:11:59 浏览:867
法院监督联络 发布:2025-07-28 16:09:56 浏览:500
公司经营法规 发布:2025-07-28 16:06:04 浏览:630
聊城法院李 发布:2025-07-28 16:01:31 浏览:236
安宁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28 15:26:45 浏览:579
天津律师行业 发布:2025-07-28 15:19:46 浏览:190
婚姻法是保护什么 发布:2025-07-28 15:16:50 浏览:642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平安行2020 发布:2025-07-28 14:56:58 浏览:186
以法治之盾 发布:2025-07-28 14:55:31 浏览: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