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合同法要约邀请
Ⅰ 合同法中的问题——要约与要约邀请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有以下特征:(一)要约内容明确具体;(二)要约专必须表明,一经受约人承属诺,要约人受到要约的拘束。
1、悬赏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目前有争议。一般认为,如果悬赏广告明确表明了悬赏金额,可视为要约。
2、商店明码标价的商品是要约,因为它表明了要约的内容(即商品价格),并且商店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Ⅱ 民法学的关于要约邀请
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根据《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所以,针对要约邀请做出的回应,不可能是承诺,只能是要约。
Ⅲ 要约邀请具备两个条件是合同法的第几条
合同法第十四条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十五条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合同法中并没有规定要约邀请的条件。
Ⅳ 关于合同法的要约与要约邀请
应该是要约抄邀请,因为构成合同最基本的是合同标的和数量,至于价款都不是很重要,因为有了数量,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或行业标准来确定标的价格,所以说,至少有了数量,才基本可以构成一个合同的内容。而且,这是一种广告行为,其是向不特定人发出的,是一种邀约邀请,而要约需要向特定人做出。综上,这是一种要约邀请。
Ⅳ 要约 要约邀请是合同法中的什么内容
首先,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行为,一经发出就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要约欲取得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要约可以由未来合同当事人的任何一方提出,但是,提出人必须是特定的,也就是说必须是在客观上能够确定的,以便相对人能够对之进行承诺。
(2)要约应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签订合同的相对人发出,相对人既可以是特定人,如具体的企业、公司或个人;也可以是非特定人,如社会公众,许多服务性行业大多以非特定的社会公众作为要约的相对人。
(3)要约必须有缔结合同的目的。要约人向相对人提出的意思表示必须具有与之订立合同的主观目的,否则不应视为要约,而只能认为是要约邀请。
(4)要约的内容必须确定。
(5)要约必须含有该要约一经被接受,要约人即受其约束的旨意。
任何一个有效的要约均应包括以上五种条件,否则,不是要约。
而要约邀请的目的是让对方对自己发出要约,是订立合同的一种预备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即使对方依邀请对自己发出了要约,自己也没有承诺的义务。因此,要约邀请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等都是要约邀请。对于商业广告而言,一般视为要约邀请,但若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的规定,如悬赏广告,则视为要约。
希望能帮到您。
Ⅵ 合同法案例 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急
甲公司3月5日的传真为要约邀请,乙公司的回复才为要约。
合同未成立,不承担违约责任。
3月30日表明乙公司的要约为附有有效期限,过了3月30日对乙公司无法律约束力。
Ⅶ 什么是《合同法》中的“要约邀请”
您好!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回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当事答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只是引诱他人发出要约,不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在发出要约邀请以后,要约邀请人撤回其邀请,只要没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约邀请人一般不承担责任。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