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审判理论研究会2018行政法学

审判理论研究会2018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1-02-23 19:59:21

❶ 罗东川的重要事迹

1982.09—1986.07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

1986.08—1988.05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

1988.05—1993.04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其间:1988.08-1991.07武汉大学民商法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3.04—1993.07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助审员;

1993.07—1995.05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助审员;

1995.05—1995.06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助审员;

1995.06—2000.06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

2000.06—2000.12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知识产权庭庭长;

2000.12—2003.12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2003.12—2004.06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民三庭副庭长;

2004.06—2009.08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其间:1999.09-2004.07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4.09-2005.01中央党校半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9.08—2012.03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2012.03—2013.06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

2013.06—2013.07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政治部副主任;

2013.07—2013.12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

2013.12—2015.07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民四庭庭长;

2015.07—2017.04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

2017.04—2018.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2018.01—2018.0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自治区监察委员会主任;

2018.07—2018.08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2018.08—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审判理论研究会2018行政法学扩展阅读:

社会兼职

是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中国版权协会理事。[

人物著作

主编或者参与编写《知识产权名案评析》、《知识产权审判实务》、《知识产权审判指导与参考》、《专利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仲裁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物权法理解与适用》等多部著作,发表知识产权专业论文数十篇。

主编《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精选》、《知识产权名案评析〈一、二〉》等著作。

参考资料:网络-罗川东

❷ 杨小军的个人简介

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警回察法学研究答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城管执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特约评论员,《检察日报》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五五”普法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公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武汉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❸ 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审判管理理论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获奖论文哪里找

《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审判管理理论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论文获奖论文在哪里找可以在知乎上面去找知乎上面有很多的论文。

❹ 最高法院院长肖扬的资料谁有啊

最高人民来法院院长。
男,自汉族,1938年8月生,广东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大学学历,首席大法官
1957年至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1962年1月至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干校教师。1962年至1969年广东省曲江县公安局干部。1969年至1975年广东省曲江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委办公室干事、副主任。1975年至1981年广东省曲江县龙归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党委书记,清远地委副书记。1983年至1986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1986年至1990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90年至199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成员、检察委员会委员。1992年至199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检察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1998年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199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❺ 陈兴良坐过牢吗刑法老师。

没有

陈兴良,男,1957年3月21日出生,浙江义乌人。1977年12月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1981年12月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攻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1987年12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至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先后任助教(1985年)、讲师(1987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3年)、博士生导师(1994年)。

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并担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5)审判理论研究会2018行政法学扩展阅读

代表作:
1、《正当防卫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充实和修琢而成的,也是其第一本专著。该书的立论以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为依据,但不限于对法条的注释,而是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对正当防卫的本质进行论述。

并运用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研究了防卫过当的犯罪构成问题,从而为追究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该书分析了大量案例,从案例的剖析中抽象出一般原则,案例分析与理论观点的阐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该书独具特色。

2《共同犯罪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曾于1994年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书力图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犯罪理论体系,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共同犯罪总论,研究了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的一般理论问题,下篇是共同犯罪各论。

研究了与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相关的问题,包括共同犯罪与身份、共同犯罪与认识错误、共同犯罪与一罪数罪、共同犯罪与连累罪、共同犯罪与刑事诉讼等一些较为前沿性的理论问题,该书中都一一论及,并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体现了作者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严谨、科学的学术品格。

❻ 关于海峡两岸的小议论文,400字就行

7月30日下午,为期两天的“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2010”在福州落下帷幕。此间,来自海峡两岸的百名知名法学家、司法实务界人士,围绕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权益保障暨海西法治环境、两岸司法实务新问题和两岸司法合作与法律服务等方面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悉,大会共收到来自两岸学术界和司法界人士提交的论文199篇。其中,台湾学术界和司法界嘉宾提交的论文17篇,大陆学界嘉宾提交的论文33篇,大陆司法实务界论文149篇。

在这些论文中,有关于两岸民事权益保障、投资权益保障、旅游权益保障、海峡西岸涉台立法、涉台审判经验交流的文章,也有关于两岸婚姻家庭、海事海商、农产品贸易、劳动争议和知识产权等制度比较的作品,还有关于两岸互涉犯罪、刑事司法互助、民事司法互助、商事仲裁合作的论文,涵盖了两岸经贸往来的方方面面。论文经专家评选后由组委会选择其中179篇提交会议讨论,并邀请部分作者出席会议。
据介绍,本届研讨会共取得五方面的成果:

拓宽了人员交流交往中权益保障的思路。此次大会上,代表们把视角对准两岸投资权益和旅游权益的保障上,探讨投资纠纷的困境与出路、隐名投资的防范应对、投资贸易争端的解决等,畅谈改进完善或者化解纠纷的思路,丰富了对这一领域法律问题的见识见解,拓宽了视野,为规范运作和加强协作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有力的依据。

明确了处理民事纠纷和商贸纠纷的原则。由于两岸在民商事法律上制度规定有所差别,诉讼途径程序亦有不同,导致在适用法律过程中面临区域法律冲突的问题。会上,台海两地的法律人对于破解这一司法难题,纷纷建言献策,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明确了“平等对待、公正合理、提升效率、司法为民”等适用法律的总体原则,为从实践中解决司法实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定位。

坚定了开展司法合作和法律服务的决心。此次会上不少代表对于司法合作和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反思困境、评议不足,也有代表针对两岸文书送达、调查取证等工作,介绍窗口渠道的开设和实施细则的完善情况。坚定决心、明确方向、找准方位,是本次两岸司法实务界和学术界人士对互助合作工作的共同心声。

提升了对台海法治环境良性构建的思索。近年来,大陆一些法院坚持回应型的能动司法思路,不断创新涉台审判工作机制,相继成立涉台审判庭,聘请台商担任调解员等,在大陆乃至台湾引起较为深远的影响。此次研讨会,亦有不少专家学者和实务代表针对法治环境的构筑,介绍经验、畅谈感受,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增强了对涉台审判事务问题研究的信心。本届研讨会期间,还同时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海峡两岸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的年会,在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回顾的同时,决定在新的一年里依托福建高院的地缘优势,利用专业委员会汇集众多具有丰富涉台理论研究和审判经验的法官和学者的力量,积极开展涉台理论研究和调研活动,针对涉台审判实务中不断涌现的新类型案件,以及长期困扰涉台审判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发挥各自优势,为涉台审判理论研究出谋划策,共同破解难题。

❼ 关于海峡两岸的时事论文,要2010年的事。需要1500-2000字。谢谢大家了。。拜谢!。

7月30日下午,为期两天的“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2010”在福州落下帷幕。此间,来自海峡两岸的百名知名法学家、司法实务界人士,围绕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权益保障暨海西法治环境、两岸司法实务新问题和两岸司法合作与法律服务等方面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悉,大会共收到来自两岸学术界和司法界人士提交的论文199篇。其中,台湾学术界和司法界嘉宾提交的论文17篇,大陆学界嘉宾提交的论文33篇,大陆司法实务界论文149篇。

在这些论文中,有关于两岸民事权益保障、投资权益保障、旅游权益保障、海峡西岸涉台立法、涉台审判经验交流的文章,也有关于两岸婚姻家庭、海事海商、农产品贸易、劳动争议和知识产权等制度比较的作品,还有关于两岸互涉犯罪、刑事司法互助、民事司法互助、商事仲裁合作的论文,涵盖了两岸经贸往来的方方面面。论文经专家评选后由组委会选择其中179篇提交会议讨论,并邀请部分作者出席会议。
据介绍,本届研讨会共取得五方面的成果:

拓宽了人员交流交往中权益保障的思路。此次大会上,代表们把视角对准两岸投资权益和旅游权益的保障上,探讨投资纠纷的困境与出路、隐名投资的防范应对、投资贸易争端的解决等,畅谈改进完善或者化解纠纷的思路,丰富了对这一领域法律问题的见识见解,拓宽了视野,为规范运作和加强协作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有力的依据。

明确了处理民事纠纷和商贸纠纷的原则。由于两岸在民商事法律上制度规定有所差别,诉讼途径程序亦有不同,导致在适用法律过程中面临区域法律冲突的问题。会上,台海两地的法律人对于破解这一司法难题,纷纷建言献策,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明确了“平等对待、公正合理、提升效率、司法为民”等适用法律的总体原则,为从实践中解决司法实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定位。

坚定了开展司法合作和法律服务的决心。此次会上不少代表对于司法合作和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反思困境、评议不足,也有代表针对两岸文书送达、调查取证等工作,介绍窗口渠道的开设和实施细则的完善情况。坚定决心、明确方向、找准方位,是本次两岸司法实务界和学术界人士对互助合作工作的共同心声。

提升了对台海法治环境良性构建的思索。近年来,大陆一些法院坚持回应型的能动司法思路,不断创新涉台审判工作机制,相继成立涉台审判庭,聘请台商担任调解员等,在大陆乃至台湾引起较为深远的影响。此次研讨会,亦有不少专家学者和实务代表针对法治环境的构筑,介绍经验、畅谈感受,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增强了对涉台审判事务问题研究的信心。本届研讨会期间,还同时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海峡两岸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的年会,在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回顾的同时,决定在新的一年里依托福建高院的地缘优势,利用专业委员会汇集众多具有丰富涉台理论研究和审判经验的法官和学者的力量,积极开展涉台理论研究和调研活动,针对涉台审判实务中不断涌现的新类型案件,以及长期困扰涉台审判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发挥各自优势,为涉台审判理论研究出谋划策,共同破解难题。

呵呵 你自己稍微整理一下吧

❽ 《民法典》谁可以学普通人能买到吗

《民法典》全国人民都要学习。民法典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以在书店购买。两会期间《专民法典》出炉属,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人们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也就是说,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典法共7编,即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共1260条。
这部法典非常细致,甚至渗入到了我们生活里的一个个细节之中;比如“民法典”中明确的“婚前不如实告知对方自己患有疾病,婚姻可撤销”这一条,比《婚姻法》中规定的“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如有严重的精神病,重症智力低下和患有其他类型的传染病、遗传性疾病而未治愈的是不能结婚的”有了明显的进步;再比如《民法典》这次将“文字、图像”也纳入到了性骚扰的认定范围之中,可以说是完善了先前防止性骚扰的有关规定;再有前天电视采访中专家说的“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是给“见义勇为者免责”、还有“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保护个人信息”以及“遗嘱形式的增加”等等,这在《民法典》中都有。

❾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知名学者

王家福、李步云
注: 为表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建设和法治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老法学家,营造法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法学理论队伍,经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省级法学会、全国重点法学院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推荐,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讨论研究,2012年9月,中国法学会决定授予王作富等25位同志“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 第一届(1995年):夏勇
第二届(1999年):信春鹰、孙宪忠
第四届(2005年):莫纪宏
第六届(2011年):熊秋红
第七届(2014年):张生 王家福: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原副会长,原中国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会长
李步云: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顾问
梁慧星: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日民商法研究会会长
刘海年:中国法学会互联网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学术顾问,中国人权研究会顾问
张庆福:中国宪法学研究会顾问,原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
刘楠来:中国国际法学会原副会长
陈明侠: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顾问
刘兆兴: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李顺德:中国知识产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
王晓晔: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竞争法专业委员会主任
李林: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陈泽宪: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
陈甦: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莫纪宏:国际宪法学协会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冯军: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孙宪忠: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李明德: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吴玉章: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
刘作翔: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
王敏远: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周汉华:中国法学会互联网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法学会政府规制专业委员会会长
沈涓: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
冀祥德: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张广兴: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陈欣新: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
薛宁兰: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邹海林: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熊秋红: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谢增毅: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柳华文: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洋法学会常务理事
常纪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会长
渠涛: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日民商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刘仁文: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
张生: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谢鸿飞: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邓子滨:中国警察法学会常务理事
席月民: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高旭晨: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长
高汉成:中国法律史学会副秘书长
徐立志: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叶自强: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余少祥: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❿ 黄进是哪里人,他是做什么的

黄进,男,生于1958年12月,生于湖北利川。武汉大学国际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法学教专授、中属国法学会副会长。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是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同时担任国家部委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工作组组长,现任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等职。

热点内容
99年司法考试 发布:2025-09-25 16:43:15 浏览:149
白癜风土方法治疗 发布:2025-09-25 16:41:52 浏览:225
雷波人民法院院长 发布:2025-09-25 16:40:26 浏览:889
消保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25 16:39:35 浏览:256
初会经济法给税率吗 发布:2025-09-25 16:39:28 浏览:479
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时间 发布:2025-09-25 16:17:09 浏览:598
道德经看法 发布:2025-09-25 16:06:13 浏览:609
肥乡区律师 发布:2025-09-25 15:51:45 浏览:277
环境公益诉讼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9-25 15:44:22 浏览:441
2019法律硕士多选答案 发布:2025-09-25 15:28:01 浏览: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