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解释的第九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调查材料要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签名、捺印或者盖章。
『贰』 老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九十条
90人民法院在定期宣判时,当事人拒不签收判决书、裁定书的,应视为送达,并在宣判笔录中记明。
『叁』 民事诉讼法第92条和94条是什么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二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如何启动人民调解
1、依申请调解。发生纠纷后,可以由一方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均应当受理并及时安排调解员调解。
2、主动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
3、受委托调解。人民调解委会员也可以受其他组织的委托进行调解。
不管哪种启动方式,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的,不得调解。
(3)民事诉讼法解释的第九十条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八条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九条是什么
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者先于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本条是关于诉讼保全措施复议权的规定。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申请都要求符合一定的法律条件才能够获得法院支持。法院在依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认真的审查,对认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驳回。法律为了给当事人更多的救济途径和机会,允许当事人可以向原作出驳回裁定的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但是在复议期间并不停止原来裁定的执行。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裁定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由于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关系到双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保护问题,因此,本条规定,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在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对当事人不服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提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及时审查。裁定正确的,通知驳回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不当的,作出新的裁定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
『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0条规定
第九十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专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陆』 民事诉讼法第90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 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专以不制作属调解书:
(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释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当事人各方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应当记入笔录或者将协议附卷,并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请求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持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0条规定是什么
第九十八条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回务关系明确答,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
(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捌』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该项规定性质是为以后的立法和解释预留空间。在最高院未出台新的适用民诉法意见前,无明确的代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