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中的原被告是
A. 在行政诉讼中谁是原告谁是被告
行政诉讼原告指对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原告大多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对方。
行政诉讼的被告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
(1)行政诉讼法中的原被告是扩展阅读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原告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诉讼中还有放弃、变更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权利。
2、被告对原告的起诉,有应诉答辩的权利。
3、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回避的权利。
4、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的权利。
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6、经人民法院许可,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发问的权利。
7、经人民法院许可,查阅、复制本案庭审材料及有关法律文件的权利,但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
8、查阅、改正庭审笔录的权利。
9、在审判前,原告有撤诉的权利,被告有发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
10、在诉讼过程中有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权利。
B. 行政诉讼法规定哪些机关可成为被告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内民法院提起诉容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C. 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被告包括哪些情况
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回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答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D. 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一般提起行政诉讼的人,就是原告,都是被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所侵害的对象,被告是造成侵害的国家机关。该题的答案是A,而非C,有时答案也存在问题,要相信自己
E. 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可以是那些
《行政诉讼法》
第二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条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
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F. 行政诉讼法中的被告必须是什么
来行政诉讼的被告源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对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双方的诉讼地位是恒定的,不允许行政主体作为原告起诉行政管理相对方。这个特点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不同。民事诉讼中诉讼双方当事人均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原被告不具有恒定性,允许被告反诉;而刑事诉讼,也存在着自诉案件中允许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所诉自诉人。
G. 行政诉讼中,原被告都有辩论权吗如何行使该项权利呢
辩论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和行政诉讼各方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根据我内国《行政诉讼法》容第10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由此可知,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和被告都有辩论权。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以“民告官”为主的诉讼案件,法律赋予当事人,特别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来说,较之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辩论权,更是意义重大。
对于如何行使该项权利,当事人可以在法院的主持下,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各自陈述主张和意见,互相反驳,进一步辨明真伪和是非。在辩论的内容方面,当事人有权就行政的实体法问题、程序法问题、诉讼程序问题进行辩论。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辩论。当事人有权在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中进行辩论。
H. 怎样认定行政诉讼的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回责任,应当提供作出答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I. 行政诉讼法中,怎样确定行政诉讼中的被告
被告主体的确认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被告。
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内作被告。
3、由法律、法规容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4、委托某一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是被告
6、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9)行政诉讼法中的原被告是扩展阅读:
如果派出机构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原则上,派出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以派出机构为被告。但是在越权方面要分两种情况:
①派出机构超越了授权的幅度,以派出机构为被告。
②派出机构超越了授权的种类,以派出机构所在机关为被告。以派出所为例,其职权为500元以下罚款和警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罚款10000元的决定,派出所为被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拘留决定,公安局为被告。
J. 行政诉讼中的原 、被告一般指谁
错了吧
一般提起行政诉讼的人,就是原告,都是被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所侵害的对象
被告是造成侵害的国家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