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律行为的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律行为的是

发布时间: 2021-03-12 05:49:01

①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答案】D。解析:行政行为是指具有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选项A中,派出所传唤公民,是行使侦查职能,而非公共管理职能。选项 BC 中,购买房屋和委托印制文件,没有行使职权,是民事行为。选项 D 中,消防局发出整改通知,是根据职权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表现,并能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故选 D。

② 下列活动,()形成的关系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属于行政处分;B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C项属于民事行为,形成的是赠与的民事法律关系;D项属于行政监督。故答案为C。

③ 下列行为不属于行政事实行为的是()

A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优质产品的推荐
这不是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可以推荐,也可以不去推荐。
而其它三项都是这些部门的职权所在,他们有权这么做,国家也要求他们这样做。

④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各项法律、法规中不属于行政法的是

行政法 是调整国抄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法包括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两部分:
1、实体法包括: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
2、程序法包括:行政诉讼法等。

⑤ 下列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1.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及得到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的非行内政机关组织体。容
2.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3.行政行为必须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法律影响的行为。
所以选C.调整机关内部人员工组分工
属于单位内部管理.

⑥ 下列要件中,不属于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是( )。

B
答案解析: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内护的行政关系,对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法律义务而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
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
(2)
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
(3)
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4)
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的职责或法定义务为前提;
(5)
只有构成行政法律责任的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⑦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A。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使用行政权力与其他方发生联系。机关盖房子与建筑公司签合同时是以商业身份而不是行政身份。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律行为的是扩展阅读:

人民日报治理之道:健全行政行为容错纠错机制

职权与职责相统一,是建设现代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掌握一定职权的政府工作人员应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勇为,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这就需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明确问责标准。我国现行法律中的行政问责,主要是指领导成员或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决策严重失误、工作失职、管理或监督不力。

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和实施违法行政行为,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用人失察或失误,造成恶劣影响或重大损失等行为,承担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的法律后果。

相关行政责任包含两类:一类是内容较为明确、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类是内容概括不明确、通常由部门或地区行政长官承担的领导责任。实践中,行政问责主要以后者为主,问责机制也主要以政治责任的形式启动。

在以往的相关规定中,对这一责任的追究,要求责任人主观上有过错。如200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有“决策严重失误”“因工作失职”等表述。

但实际上,因主观过错标准不明,基本实行无过错的严格责任模式。这种模式难免使干部有所顾忌、束缚手脚。

为了鼓励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需要作出三个区分: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也就是说,应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为“试错”者留出免责空间。但“容错”并不是对乱作为的宽容,纪律和法律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设置责任清单。如何界定“工作失职”,是实行问责制度的难点。目前,许多地方正在推行政府责任清单制度,将其作为权力清单制度的配套制度,旨在全面梳理政府部门行使的职责,以清单方式列举并公之于众。

在实践中,这一清单制度对责任主体规定比较多,在实施依据、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等方面还没有清晰的梳理。作为“一张写着政府部门责任的纸”,责任清单制度应兼具组织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双重属性,完善规则内容,使其成为保证政府工作人员恪尽职守、有所作为的制度基础。

对行政行为的过错标准,需要科学设置、详细规定,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官员在行政决策中无从避险,另一方面会造成“严”制度“虚”落实。

此外,应建立在责任事故发生之前对行政行为实行日常监督的制度,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失职不当行为进行追究,让行政问责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坚持有错必纠。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些地方不敢容错是因为政府自身动态纠错能力不足。实际上,敢于承认过错、敢于纠正过错,不但是责任政府理念下权责一致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对领导干部加强从政修养的要求。

如果已发现决策失误,就应重新履行科学论证、征求民意等法定程序,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以真诚取得人民的谅解。如果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将错就错甚至搪塞推责,其危害比错误本身更严重。

应对政府权力行使的程序、环节、过程、责任进行分解细化,并制定相应的行使标准、运行流程、监督制约制度。

这不仅是为了使问责有法可依,更是为了及时纠正政府权力行使的随意、异化和滥用。加强行政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法治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⑧ 下列事项中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有(多选题)

选项为:A,B,C,D。

四个选项都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三条

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律行为的是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⑨ 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一)先来分析一下,到底何为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定义一直是我国学界争议的焦点,但有些东西却是有共识的。
看一下应松年教授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1.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及得到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组织体。
2.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3.行政行为必须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法律影响的行为。

(二)现在对照题目选项分析:
A。购买办公用品显然属于民事行为,这一点,你也是同意的,不再分析

B。制定规范性文件。
这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了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也作了规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这不属于立法法的调整范畴,可以查阅立法法。
因此可选。

C。对照以上三个条件可知,街道办与居委会的卫生管理合同明显具有行政的性质,虽然具有协商的性质,但更关键还是行政性质,属于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之不同关键表现在标的内容。卫生管理显然不可能属于民事类。
因此可选。

D。天气预报,显然不符合以上第三点的规定。天气预报并不产生法律效果,其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综上,提示答案是正确的。而你的选择是错误的。不好意思,个人看法,谨供参考。

⑩ 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D发布天气预报 )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发布天气预报的行为不产生具体的行政法律效果,不属于行政行为,故选D。‍

热点内容
成都法律援助的费用 发布:2025-09-21 19:47:22 浏览:629
2017法治知识网络大赛 发布:2025-09-21 19:43:33 浏览:474
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发布:2025-09-21 19:33:02 浏览:489
培根司法 发布:2025-09-21 19:26:19 浏览:324
南京司法电话 发布:2025-09-21 19:21:12 浏览:534
青岛法院招聘 发布:2025-09-21 19:06:03 浏览:87
法官老爹里面的歌曲 发布:2025-09-21 19:04:58 浏览:476
云南雁序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21 18:57:43 浏览:406
湖北和衡法律公司 发布:2025-09-21 18:55:31 浏览:23
老年人法律知识讲座文档 发布:2025-09-21 18:54:50 浏览: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