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试用期辞职工资结算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辞职工资结算规定

发布时间: 2021-03-12 11:55:42

A. ★劳动法试用期辞职工资怎样结算

试用期离职工资在办理离职手续交接的时候,一并计算且发放给离职的劳动者。《劳动法》第回二答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B. 试用期辞职工资怎么结算

试用期离职工资在办理离职手续交接的时候,一并计算且发放给离职的劳动者。《劳动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C. 根据劳动法试用期内辞职可以当天结清工资吗

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资。

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

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法律依据:各省的工资支付规定。

例如:

《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当日结清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

《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第三十三条企业与劳动者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

(3)劳动法试用期辞职工资结算规定扩展阅读:

(1)平等就业的权利。

《劳动法》规定,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即劳动者拥有劳动就业权。

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

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

(2)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信息等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即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

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依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劳动薪酬。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这是对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享受劳动权利的最直接的保护。

(5)享有休息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为此,国家规定了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D. 试用期辞职工资怎么结算急~~~~~~~~

1、按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约定三个月的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期限必须在3年以上,合同期限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还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二、三两个问题一并给你答复。按劳动法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法定的公休日为104天/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并按下述规定方法计算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
a.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b.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c.加班工资的计算:
每天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实际工作时间-8小时)×小时工资×150%
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资:日工资×200%
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日工资×300%
据此,你应该可以算清你应得的加班工资,一并向用人单位索赔。
3、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当然包括结清工资。
4、填写入职表参加培训即视为用工之日,并作为试用期的开始,应当依据上述规定支付工资。
5、六、七两个问题合并回答。你所述情况是否能够提成,只能依据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来判断,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的报酬是劳动合同中需要约定的重要条款,这方面国家没有规定。发生争议只能通过劳动仲裁解决。
6、公司的底薪包含两百元的伙食和交通补贴是可以的,但必须是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一旦约定是不能扣的,否则属于克扣劳动者报酬的违法行为。
7、能否得到经济补偿金,要看你辞职的理由,如果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辞职,比如,不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不合法、没有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用工之日没有为劳动者建立社会保险等,都可以索取经济补偿金,补偿金的计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工作一年一个月的工资,不满半年按半年计算,即半个月的工资。工资的计算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不满十二个月按实际工资月数计算。

E. 试用期员工离职工资结算方法

企业存在的问题:
1、试用期
试用期是根据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长短来订的,不是企业随意可以定的。
劳动合同一年的只能约定一个月的试用期,最长试用期不能超过六个月。

2、休假
一周5天?是一月5天吗?
如果是一月5天休假是不合劳动法的。
应该是逢周六、日、法定假,国家公布的其它休假都需要安排员工休假。
未安排休假的要按劳动法补两倍或三倍工资,且法定假不可补,必须休假。

3、工资算法
1000/31是不合法的。
如果是月薪,月工作天基数应该是21.75,而不是按31天除。

员工的违规:
1、只能说她是旷工。
因为按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内,员工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必须安排结算工资。
而且还请注意一点,因为公司没有与她正式签定劳动合同,她可以反咬一口说不知道公司有不上班扣钱的规定,那时公司会很被动。

个人建议:

因公司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果该员工比较坚持,建议协商解决,多少支付一点工资了事。事情闹大对公司没有好处。

拓展资料: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劳动者工资水平也作出了保障: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重申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试用期内需缴纳社会保险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而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缴纳社会保险等5险一金是法定义务。试用期内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这种实践中用人单位的习惯性做法应该改一改了。

工资标准组成部分:

工资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1、一般公司工资组成部分无外乎就是基本工资+职位津贴+福利补贴+全勤奖等,有些还会多一些特别津贴及奖金等。

2、基本工资一般都跟最低工资标准一样金额,计薪是按21.75天计算,也有些企业是按当月的应实际出勤天出计算(要包含法定节假日天数)。例2011年2月,工作日17天,法定节假日3天,基本工资1100,实际出勤10天,则应发基本工资=1100/(17+3)*10或者=1100/21.75*(10+3)。其它的福利、职位津贴等一般都按30天算,有一天算一天,也有是与基本工资一样算法的。全勤奖就是有缺勤就没了。如果出满勤的话就不用再加减乘除了,直接全薪+加班费-扣项就是你的应发了。如果没有加班费就不用加,直接全薪-扣项。

3、保险种类有:医疗保险,公积金、养老、生育、工伤、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11%,你自己缴纳8%;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个人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个人缴纳1%;

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个人不用缴;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个人不用缴;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5%-20%,个人缴纳5%-20%(公司与个人只能选择同样的比例缴交)。

以上可能每个公司会有所不同,你要注意一下比例政府是否有调整,实际以当地社保官网信息为准。仅供参考!

热点内容
成都法律援助的费用 发布:2025-09-21 19:47:22 浏览:629
2017法治知识网络大赛 发布:2025-09-21 19:43:33 浏览:474
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发布:2025-09-21 19:33:02 浏览:489
培根司法 发布:2025-09-21 19:26:19 浏览:324
南京司法电话 发布:2025-09-21 19:21:12 浏览:534
青岛法院招聘 发布:2025-09-21 19:06:03 浏览:87
法官老爹里面的歌曲 发布:2025-09-21 19:04:58 浏览:476
云南雁序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9-21 18:57:43 浏览:406
湖北和衡法律公司 发布:2025-09-21 18:55:31 浏览:23
老年人法律知识讲座文档 发布:2025-09-21 18:54:50 浏览: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