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发布时间: 2021-03-12 22:18:35

A. 下列哪些不属于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

C、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判例
D、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行政法法源的种内类:
1、宪法(是国家的容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的规章);
7、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8、法律解释;
9、条约与协定

B. 为什么行政法不是我国法律渊源

2.我国法律渊源的种类
⑴ 宪法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立法工作的依据。

⑵ 法律 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所规定的通常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中某些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是制定法规和规章的依据。
⑶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⑷ 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局、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仅次于行政法规。
⑸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种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且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相抵触,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本题目是将好几个概念掺和在一起进行考核. 首先是作为法律源源的判例法和制定法.在我国是以制定法作为主要的法律渊源的.其次是部门法和法的形式.行政法和民法\刑法同属于具体的部门法,而上边提到的行政规章才是法律的表现形式.

C.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行政法的渊源就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也称行政法的法源。
各国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专不同,行政法的法源也存属在区别 。
主要表现:

一、成文法法源。成文法法源在各国都存在,如宪法、法规、条约等。

二、不成文法法源(非制定法法源)

1.判例;即可作为先例据以决案的法院判决。判例不仅在英美法系国家普遍是行政法的渊源,在部分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等,也是行政法的渊源。
2.习惯和惯例;习惯和惯例是两种不同的 行政法渊源。作为行政法渊源的是习惯是指某种社会习惯。而惯例则指行政惯例。
3.行政法原理。在许多西方国家(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行政法不仅以制定法、判例和习惯、惯例为法源,而且以权威法学著作、学说确立的行政法基本原理、原则为法源。行政法著作、学说确立的原理、原则经常为西方国家法院适用,甚至直接在判决书中引用。在法院适用后,转化成判例法规范,有的国家甚至通过制定法予以固定。

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以制定法为主要形式: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含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特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含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国际条约。

D. 下列哪些不属于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C、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判例
D、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行政法法源的种类:
1、宪法(专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属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的规章);
7、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8、法律解释;
9、条约与协定

E. 善良风俗本身可以成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风续良俗一般不会成为行政法的渊源。

具有绝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法律、行政法规、有权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具有相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部门规章、各县市人大发布的决定和决议、地方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等。

其他相对法源具体有:习惯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案例等。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

这一认识从表面上看是对制定法的理解、实质上是用判决界定了一种新的行政权领域。以后各级法院遇到同类案件恐怕很难以不属行政争议为由拒绝受理。

需要限定的是,能够成为判例的判决在中国大陆目前应限于最高法院公报中的典型案例,这既有质量上的考虑,也有他国经验的借鉴。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判例法并不是指对某个案件的整个判决,而是指某一判决中所包含的某种法律原则或规则。”

另外,最高法院在其公报上公布的典型案例如果成为法源,它只起补充作用,毕竟中国仍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判例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可以说,典型案例作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渊源,已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权机关承认)”的时期。

(5)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扩展阅读: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认为行政法包含不成文法法源的学者所占比例很小。

但这些学者都主张作为非正式渊源之一的法理,是指一种能反映一国社会规律的、体现本国传统的、在法治实践中被社会公认了的正当的法律原理。法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般法律原则也是法理。另有学者指出,法理与行政法的一般原则是不可分割的。

在部门法内运用法理绝大部分是通过承认这些法的原则表现出来,它们是法理参预的最光辉的表现。

在我国台湾和日本,的确有不少学者把Principleoflaw译为“法理”或“事理(条理)”。台湾学者潘维和在《中国民法史》(第17页)认为,Principleoflaw或“法理”,乃指法律之原理而言,即适应时代环境需要、合乎正义之道,而一般信为通常事理之谓,所以补成文法或习惯法之不足其也。

台湾和日本学者所指“法理”或“条理”仅指法的一般原则,它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阅读前述大陆法系德、法、日三国的行政法不成文法源,我们就会发现,法的一般原则(或称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可能直接来源于成文法或其精神,也可能是合乎正义的普遍原理。

他们的存在意在弥补成文法的漏洞、解决成文法的冲突。即使某项原则已为制定法吸收,不成文的法的一般原则也有补充作用。

一项在某一部门法中已成文的原则,因为具有性质上的相溶性,它也可以成为行政法中的法的一般原则。英美法系国家对法的一般原则作为不成文法源形态的态度也十分明朗,所不同的是,这些法的一般原则通常都依赖法院的判例确定。

F. 学说与政策是不是我国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问题属于理论探讨尚无定论的问题。如果是考试,则依据所复习内的参考书即可容。如果是做研究,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一般来说,认为我国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包括法律原则、行政惯例、行政指导案例、公共政策等。对于学说作为不成文法源,并没有得到广泛承认。

G. 简述行政法的法源与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的法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其中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部分,对行政法的各种具体规范起统率作用。因而宪法中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组成及基本职权、职责、活动原则,公民在有关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等的规定即是行政法的法源之一。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作为行政法渊源的法律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某一项法律的全部法律规范均属于行政法规范;二是某一项法律的一部分或某一条款属于行政法规范,其他部分或条款属于其他性质的法律规范。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部门规章则是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关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活动方式等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规范是行政法的重要渊源。
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以及有权进行解释的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对有关行政法规范所作的解释,也是行政法的渊源。
6.行政法的其他渊源。包括我国政府签订、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中有关行政管理的内容、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有关法律文件等。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1、依法行政原则,即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
2、合理行政原则即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合理行政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大。
3、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
4、高效便民原则 。
5、行政公开原则。
6、权责统一原则。

H. 我国行政法的成文法源主要包括哪些效力位阶如何

具有绝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法律、行政法规、有权解释(立法解释、专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属、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具有相对效力的法源具体有:部门规章、各县市人大发布的决定和决议、地方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等
其他相对法源具体有:习惯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案例等

I. 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

分为成文法渊源和非成文法渊源。
成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版法规、自治区法规和单行条例、权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
非成文法源包括:司法判决、行政法的一般性基本原则、习惯法、公共政策

热点内容
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氛围 发布:2025-09-21 17:10:01 浏览:962
黑龙江省基层法律服务收费 发布:2025-09-21 16:56:27 浏览:331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 发布:2025-09-21 16:41:43 浏览:140
2018年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发布:2025-09-21 16:28:23 浏览:830
学生辍学家长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1 15:54:32 浏览:214
法官的有谁 发布:2025-09-21 15:49:11 浏览:754
法治考评工作 发布:2025-09-21 15:28:45 浏览:177
唐山知名律师 发布:2025-09-21 15:28:38 浏览:59
初级会计经济法模拟 发布:2025-09-21 15:27:49 浏览:287
废除原铁道部规章 发布:2025-09-21 15:26:08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