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量刑建议

刑事诉讼法量刑建议

发布时间: 2021-03-13 09:01:54

① 刑事诉讼法量刑司法解释有哪些

《关于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法院开庭建议量刑书是2年

关于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只是法院参考的依据。但是,法院还是会依照当事人的犯罪事实,以及证据进行审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③ 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书在法院起多大作用!

1、量刑建议有利于提高量刑的公开性

我国现行的庭审程序虽然以对抗为特征,但这种对抗主要围绕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及构成何种犯罪这一问题展开。然而资料表明,检察院所起诉的案件法院作有罪判决的占99%以上,其中被告人认罪的也占绝大多数,故就绝大多数案件来说,庭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定罪,而是量刑。

但恰恰对这最主要的量刑问题,目前庭审的透明度很低,与量刑结果有利害关系的诉讼各方对量刑决策过程参与度不高,既难以向法院提出各自掌握的量刑事实和情节,并由此展开辩论,又难以提出各自的量刑意见,以至有的学者认为现行量刑裁判是“暗箱操作”,有的学者则认为“我国法院的量刑过程其实是通过一种‘办公室作业’的行政决策方式来完成的。

与量刑结局有着密切关联的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则被排除在量刑的决策过程之外,而量刑建议的开展则有利于使量刑程序诉讼化,它使控辩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诉讼格局从原来的定罪拓展到了量刑,这不仅使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及其理由“说在明处”,而且为被告人乃至被害人发表量刑意见开拓了空间—因为根据控辩对等原则,庭审程序既然给控方发表量刑建议提供机会,就不能不给辩方就量刑问题作辩解和发表意见提供机会;而被害人作为犯罪结果的直接承受者和诉讼当事人,如果他想在庭上就量刑问题发表意见,同样应当给他提供机会。

这样,量刑程序就一改原先的“暗箱操作”状况和“行政决策”方式,公开性大大增强。

2、量刑建议有利于提高量刑的公正性。

量刑公正包括量刑程序公正和量刑实体公正。

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正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量刑程序公开性的增强,公诉人、被告人、被害人由原先“被排除在量刑的决策过程之外”进到了过程之内,这无疑有利于量刑的程序公正。

量刑的实体公正来源于法院对量刑事实的客观、全面、准确的了解,来源于对诉讼各方意见的兼听。量刑建议使公诉人、被告人、被害人参与量刑决策过程,从不同角度为法院提供充分的与量刑有关的事实、意见及理由,这无疑有利于法院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量刑事实和诉讼各方意见,从而实现量刑的实体公正。

3、量刑建议有利于提高量刑的公信力。

这除了前述的量刑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必然有利于提高公信力外,还因为与量刑结局有利害关系的各方亲身参与了量刑的程序,亲身经历了量刑裁判产生的过程,这自然有利于他们减少对量刑的不可捉摸感和怀疑;

因为诉讼各方都听取了相对方提供的事实证据和量刑意见及理由,这自然有利于公诉人全面准确地把握量刑的事实和情节,有利于被告人深化对自己罪行对国家、社会和被害人所造成危害的认识,有利于有过错的被害人深化对自己过错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换位思考,消减己方原来的片面认识,增进对法院正确判决的认同;

因为量刑建议促使法院在判决中加强量刑说理,这不仅有利于增强量刑裁判的说服力,而且有利于挤压极少数法官利用量刑自由裁量权进行权力寻租的空间。

而上述量刑公开性、公正性和公信力的提高,自然有利于提高量刑裁判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检察院和被告人对量刑裁判的抗诉和上诉,从而节省司法成本,并促进审判权威的进一步树立。

拓展资料

量刑建议权是一种基于刑罚请求权之司法请求权,是公诉权之下位权能。

合宪性与合法性、法之发展、宪政之人权保障以及现代刑事诉讼原理是量刑建议权之理论基础。

量刑建议权之本体价值是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目标之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量刑建议权之目的价值是追求诉讼经济与司法效率。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全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

④ 法院判刑超出量刑建议上的可以起诉吗

对于法院判刑超出检察院的量刑建议的,并不违法,但被告对判决不服的,仍然可以依法上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⑤ 检察院建议量刑6个月到一年是什么意思

人民检察院对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可以提出量刑建议。题目中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建议量刑6个月到一年,但最终以人民法院的判决为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量刑的事实根据与法律依据: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参照《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条,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建议。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提出量刑建议。

(二)客观公正。应当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全面地审查证据,严格以事实为根据,提出公正的量刑建议。

(三)宽严相济。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综合考虑案件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各种情节的基础上,提出量刑建议。

(四)注重效果。提出量刑建议时,既要依法行使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也要尊重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争取量刑建议的最佳效果。

参照《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对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可以提出量刑建议。

参照《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第十九条,人民检察院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后,应当对判决,裁定是否采纳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以及量刑理由、依据进行审查,认为判决、裁定量刑确有错误、符合抗诉条件的,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不能单纯以量刑建议未被采纳作为提出抗诉的理由。人民法院未采纳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并无不当的,人民检察院在必要时可以向有关当事人解释说明。

(5)刑事诉讼法量刑建议扩展阅读

参照《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第四条提出量刑建议的案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二)提出量刑建议所依据的各种法定从重、从轻、减轻等量刑情节已查清;

(三)提出量刑建议所依据的重要酌定从重,从轻等量刑情节已查清。

参照《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五条,除有减轻处罚情节外,量刑建议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内提出,不得兼跨两种以上主刑。

(一)建议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慎重。

(二)建议判处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提出一个相对明确的量刑幅度,法定刑的幅度小于3年(含3年)的,建议幅度一般不超过1年;法定刑的幅度大于3年小于5年(含5年)的,建议幅度一般不超过2年;法定刑的幅度大于5年的,建议幅度一般不超过3年。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如确有必要,也可以提出确定刑期的建议。

(三)建议判处管制的,幅度一般不超过3个月。

(四)建议判处拘役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个月。

(五)建议适用缓刑的,应当明确提出。

(六)建议判处附加刑的,可以只提出适用刑种的建议。

对不宜提出具体量刑建议的特殊案件,可以提出依法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等概括性建议。

参照《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第十条,提出量刑建议,应当区分不同情形,按照以下审批程序进行:

(一)对于主诉检察官决定提起公诉的一般案件,由主诉检察官决定提出量刑建议;公诉部门负责人对于主诉检察官提出的量刑建议有异议的,报分管副检察长决定。

(二)对于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社会高度关注的敏感案件或者建议减轻处罚、免除处罚的案件以及非主诉检察官承办的案件,由承办检察官提出量刑的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参照《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一般应制作量刑建议书,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也可以在公诉意见书中提出。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席法庭的简易程序案件,应当制作量刑建议书。

量刑建议书一般应载明检察机关建议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处以刑罚的种类、刑罚幅度、可以适用的刑罚执行方式以及提出量刑建议的依据和理由等。

⑥ 刑事案件检查院建议量刑一年半到两年半之间法院一般会怎么判

人民法院具体怎么判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因为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参照《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条,在法庭调查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查明对被告人适用特定法定刑幅度以及其他从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或者酌定量刑情节。

(6)刑事诉讼法量刑建议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⑦ 法院会依据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书判决吗

1、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可以作为法院量刑的参考,并不是说法院一定要按检察院的量刑来判决。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影响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2、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与检察机关的量刑出入不大。这是因为两家司法机关适用的法律是一样的,对案件的考量也比较准确。

3、如果法院判决与检察院的建议有较大的出入,检察院可以行使司法监督权提起抗诉,但对于最终的判与检察院的建议有较大的出入,检察院可以行使司法监督权提起抗诉,但对于最终的判决结果,还是由法院决定。

(7)刑事诉讼法量刑建议扩展阅读:

量刑是人民法院刑罚裁量活动。因此,量刑是以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为前提的。我国刑法对于具体犯罪一般都规定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从而为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正确地裁量刑罚留下了法律空间。因此,量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决定是否判处刑罚

犯罪以后,根据有罪必罚的原则,一般都须判处刑罚。但在我国刑法中存在免予刑事处罚的制度,根据刑法第37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决定判处何种刑罚

刑法对某一犯罪,为适应刑罚个别化的需要,一般都规定了数个刑种以供选择。因此,在决定对犯罪人判处刑罚以后,进而还要解决刑种的选择问题,以决定对犯罪人判处何种刑罚。

决定判处多重的刑罚

在选择刑种以后,除死刑和无期徒刑等刑种没有一定的刑度以外,其他刑种:包括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等都有一定的刑度,因而需要根据犯罪事实及情节,裁量确定应当判处的刑罚。

法院:是审判机关,和检察院一样,与政府平级。与检察院不同的是,法院仅受上级法院的指导,并不直接隶属于上级法院,每一个法院都是一个独立机构,办案时,不受任何机构控制。法院管的事比较统一,就是各类案件的审理。一审二审再审终审之类的。

⑧ 检察院给的量刑建议书10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是最后决定么

量刑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提起公诉的被告人,依法就其适用的刑罚种类、幅度及执行方式等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建议。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公诉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依法建议。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台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提出量刑建议。客观公正。应当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全面地审查证据,严格以事实为根据,提出公正的量刑建议。也就是说基本定型了。

⑨ 公诉人如何提出量刑建议

修改后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加大了实施公诉改革的力度,并在寻求一种有利于使公诉工作同审判工作联系更加紧密的工作机制,以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职能,在这一背景下,公诉人量刑建议制应运而生。笔者赞同公诉人提出量刑建议的做法,并对实践中这一制度实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总体上看,公诉人提出量刑建议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有利于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被告人定罪和量刑都是公诉的题中之义,是公诉的目的。检察机关审判监督权除了纠正错误的定罪判决外,还包括纠正错误的量刑判决。过去出庭支持公诉只注重定罪,忽略对量刑的考量,对量刑的监督只能放到二审或再审程序中,人为分割了一审出庭支持公诉和二审、再审审判监督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影响了诉讼效率,浪费了司法资源。应该明确,监督人民法院正确定罪和量刑同是检察机关审判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检察官在二审、再审程序中的权力,也是在一审出庭支持公诉中的权力。检察官在一审中开展量刑建议工作有利于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二、有利于对人民法院正确适用刑罚进行约束,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审判监督职能。量刑建议使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工作前置。检察机关作为控方表明对量刑的基本态度,既增强了检察机关指控犯罪的透明度,也表明了检察机关对案件是否继续进行审判监督(抗诉)的基本尺度,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刑罚。三、有利于提高公诉人的威信,促使被告人认罪服法。量刑建议是公诉人代表检察机关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犯罪的情节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其中包括对被告人认罪态度和悔改表现的基本评价),依照法律和国家的刑事政策,就对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刑罚向法庭提出建议。虽然最后判决由法院依法作出,但量刑建议对法官量刑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对被告人也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明确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将促使被告人更加重视检察机关对犯罪的指控,积极主动地配合检察机关的讯问和庭审调查工作。四、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量刑建议表明了控方对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基本态度,这势必引起辩方的答辩,由此形成控辩双方就量刑问题的抗辩,双方不但可以对是否构成犯罪进行抗辩,而且可以围绕犯罪情节的轻重展开辩论,从而增加人民法院量刑工作的透明度。事实上,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案件控辩双方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并不持异议,而只是对犯罪情节的轻重产生分歧。通过在公诉人提出量刑建议基础上对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刑罚进行辩论,能使被告人对判决的公正性给予更充分的理解,这在客观上将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抗诉、上诉,加快案件的流转,减少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效率。五、有利于促进公诉人素质的提高。量刑建议是公诉人在指控犯罪的基础上,对被告人适用刑罚提出的建议。它既对人民法院有一定的约束力,对检察机关自身也有很强的约束力,量刑建议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审判监督权的行使。因此它不但要求公诉人能够正确指控犯罪,还要求公诉人能够掌握量刑的基本规律,使量刑建议公正、合理、适当。因此,推行量刑建议将使公诉人面临新的挑战,对进一步提高公诉人的素质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如何实行量刑建议,实践中做法并不完全一致。笔者在此谈一谈对量刑建议相关问题的看法。一、量刑建议的阶段问题。实践中分别有在起诉书中表明、在法庭辩论阶段提出和在公诉意见中提出三种不同做法。笔者认为,起诉书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一经提起公诉,未经法定程序公诉人无权随意改动,因此如在起诉书中提出量刑建议,由公诉人在法庭上根据庭审情况再加以修正,超出了公诉人的职权范围,也显得不严肃。考虑到庭审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尤其是被告人认罪态度的变化,都可能影响量刑,因此,量刑建议以在法庭调查之后,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时提出为宜。但对适用简易程序公诉人不出庭的案件,可以在起诉书中提出。二、量刑建议的方式。实践中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根据犯罪情节提出从重、从轻、减轻的量刑建议;二是提出具体刑罚,也叫绝对确定量刑建议;三是在案件所适用的法定刑范围内提出一个小于法定刑幅度的量刑幅度,也叫相对确定量刑建议。笔者认为,第一种做法广义上也是一种建议,但不能体现量刑建议本质上的要求;第二种做法太绝对化,既不利于法院审判权的行使,也容易造成公诉人庭上的被动;第三种做法既体现了审判监督的要求,也兼顾了公诉、审判的不同职能作用,体现了“建议”的性质,因此这种做法比较可行。当然不排除案件所应适用的刑罚只有一个刑种、一个绝对刑期时,采取绝对刑期量刑建议的做法。三、辩方提出求刑权的问题。既然控方提出量刑建议,必然会引起辩方的答辩,这是检察机关行使求刑权必然导致的结果,量刑建议也正是为了引发法庭对被告人适用刑罚的公开论辩,增加量刑的透明度,因此辩论应是量刑建议程序的题中之义,应该允许。但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并不是对所有的案件都实行量刑建议,有些特殊案件或者拿不准的案件,只是从总体上就量刑情节阐明意见,而不发表具体的量刑意见,但这时并不排除辩护方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对此应如何处理?首先应该肯定,辩护方首先提出量刑建议在法律上也并没有什么障碍。被告人对自己的行为作无罪、罪轻辩解是行使其辩护的权利。辩护人的职责也是依法对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提出意见。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公诉人应该根据事实和法律就辩护方的量刑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否则将会失去主动性,影响公诉效果。四、对附加刑是否应提出量刑建议的问题。附加刑有“并处”、“单处”和“可以判处”的不同形式,对“并处”和“单处”的附加刑,依法即应判处。对“可以判处”的附加刑以及对附加刑的具体处罚幅度(如罚金的数额等)是否可以提出建议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原则上以不进行量刑建议为宜。这主要考虑到附加刑幅度的确定除了依据基本犯罪情节外,往往还要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而且法院还可以根据案件的一些具体情况考虑酌情减免,因此,由法院在审判阶段综合裁量更为妥当。公诉人只要对主刑提出量刑建议即可。此外,实践中还涉及到对数罪如何提出量刑建议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判决宣告以前犯有不同种类数罪的案件,公诉人可以在公诉意见中分别对各罪发表量刑意见,由于刑法总则已经确定了数罪并罚的基本原则,即在总和刑期以下,数罪中最高刑期以上决定执行的刑罚,公诉人如对数罪并罚再确定一个小于该量刑幅度的并罚建议,容易使量刑建议复杂化,因此笔者认为,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期以由法院综合裁量为宜。

热点内容
民诉法和法院 发布:2025-09-21 14:18:38 浏览:47
劳动法对员工辞职 发布:2025-09-21 14:08:49 浏览:812
福鼎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1 13:48:39 浏览:715
广东商学院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21 13:45:19 浏览:172
劳动法孕妇上班休息时间 发布:2025-09-21 13:23:46 浏览:101
法律硕士全日制读几年 发布:2025-09-21 13:11:09 浏览:415
国土局行政答复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1 13:10:13 浏览:822
法律援助在线咨询珠海 发布:2025-09-21 13:10:11 浏览:259
劳动法中试用期提前3内 发布:2025-09-21 13:00:50 浏览:935
经济法什么会考 发布:2025-09-21 12:59:55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