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法的故意与行政法的故意

刑法的故意与行政法的故意

发布时间: 2021-12-04 23:20:42

刑法,民法行政法他们分别是规范什么的法律呢有什么用处呢

那民法和行政法,他们分别是规范的,是刑事,民事和全部定制部门的工作

② 行政法与刑法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行政法与刑法的调整对象不同,两者在治安管理方面的联系比较紧密。
行政法调版整行政权的运作,权刑法规定犯罪及其后果。治安管理方面,行政法、刑法的理念以及措施都是想通的,但是程度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算是一部小刑法,放在国外可能就是轻罪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所针对的行为是一样的,但是根据程度不同,规定了不同的法律后果,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程序。
行政法里也会涉及刑法,但是很少,算是“附加刑法”。例如,《海关法》第八十四条伪造、变造、买卖海关单证,与走私人通谋为走私人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海关单证,与走私人通谋为走私人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海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海关法》本身是行政法,但是涉及刑法的内容也算广义的刑法。
行政法与刑法区别很大,相互联系不是太多。

③ 一道刑法与行政法的案例分析题,请高手们帮忙一下,谢谢哦.

1、(1)袁甲、袁乙构成犯罪;袁丙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
(2)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因为有伤害的故意;实施了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造成了截肢的结果属于重伤。
(3)袁甲、袁乙是共同犯罪,尽管分工不同,但有共同故意和共同伤害他人的行为;袁甲起了主要作用,是伤害他人的实行者,是主犯,袁乙起了辅助作用,是从犯。

2、(1)《行政诉讼法》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制作笔录应当有当事人或证人签名或盖章。
(2)区卫生局不享有行政处罚设定权。
《行政处罚法》确定行政处罚设定权总的原则是行政处罚基本由中央设定,即由法律、行政法规设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作为补充。在地方以地方性法规设定为主地方政府的规章作为补充。
(3)存在违反程序的行为。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以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场交付当事人。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写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④ 行政法与刑法的联系与区别

刑法抄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于刑法学还没有开。所以只能说得民法与行政法了。不过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体就是像公安局这一类的组织。行政相对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则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或者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或者人身关系。比如像继承权、肖像权等。

⑤ 一个行为同时触犯行政法和刑法,请问该怎么办

分情况…如果是行政公务人员而且是在执行公务时犯罪要先予以行政处分然后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在非执行公务期间直接追究刑事责任

⑥ 〓★刑法问题和行政法问题★〓

吸收犯

数个不同的犯罪行为,依照一般的日常观念或法条内容,其中一个行为当然地为他行为所吸收,只成立吸收行为的一个犯罪。

(二)吸收犯的特征

1.事实上有数个不同的行为,每一行为都单独成罪,都分别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有关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

2.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吸收关系。吸收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1)一般经验上的吸收关系,即依照一般经验法则,一罪是另一罪的当然实行方法或当然实行结果,前行为是后行为的当然发展阶段或者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发展结果;(2)法条内容上的吸收关系,即按照法律规定,一罪的犯罪构成为他罪所包括。

(三)吸收犯的处罚

吸收关系表现为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对吸收犯以重罪论处,轻罪被重罪吸收。

牵连犯

(一)牵连犯的概念

以实施某种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此时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之间就存在着牵连关系,因此称之为牵连犯。

(二)牵连犯的构成要件

1.牵连犯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这是牵连犯的本质。牵连犯是为了实施某一犯罪,其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又构成了另外一个犯罪。

2.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其中一个是目的行为,一个是方法行为,或者一个是原因行为,一个是结果行为,或者既有方法行为、目的行为(原因行为),又有结果行为。

3.两个以上的行为均触犯了刑法分则中的有关规定,触犯了两个以上的罪名,构成独立的犯罪,各行为不属于一个犯罪构成的要件。

4.两个以上的行为之间须有牵连关系。牵连关系有两种:(1)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2)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

(三)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

牵连犯中的两罪之间不存在当然的关系,而吸收犯的两罪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联系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衔接方式上
A 选择型: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自由选择,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行政相对人直接选择了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则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
B 选择兼终局型:由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自由选择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但选择了行政复议后则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
C 复议前置型: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
D 复议终局型:以行政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只能申请复议,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且行政复议决定产生最终的法律效力
(2)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A 审查的范围不同:行政复议的范围大于行政诉讼的范围。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行政复议机关不仅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要审查适当性。行政诉讼是不告不理,行政复议则是有错就纠
B 受案范围不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案件,既有行政违法案件,也有行政不当案件,即凡是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则未必都能够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赔偿诉讼,是指行政赔偿请求人与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就行政赔偿问题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因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是实施了侵害行为的行政机关,诉讼中的争议也是因具体行政行为违法造成了侵害而引起的赔偿问题。因此,行政赔偿诉讼具有行政诉讼的特征,是行政诉讼;然而,行政赔偿诉讼中要解决的问题已不再是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了,而是具体的赔偿问题。在诉讼中处理具体赔偿问题时,国家和赔偿请求人也不再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因此,也没有管理与服从的关系,而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的主体之间的诉讼关系,这种平等关系应如同民事诉讼中的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一样,只不过诉讼主体的一方是国家罢了。从行政赔偿责任的形式上看,也有诸如赔偿损失、返还原物、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的形式。事实上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也正是国家赔偿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赔偿诉讼又具有与民事诉讼相同的一面。因而,行政赔偿诉讼又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诉讼。

⑦ 如何区分行政法,民法,刑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是构成我国整体法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分别用以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民事行为权利和惩罚犯罪的三个平等法律体系。

一【三者的基本区别】
所谓行政法,简单理解就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用以制约、规范和监督行政管理行为。

民法是用以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刑法就是用来惩罚犯罪行为的。

二【三者基本概述】
(1)行政法:
简单理解就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民法: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根据不同的角度,人们在使用“民法”这一概念时,赋予其不同的含义:

首先,民法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所谓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编纂成文的民法法典(即民法典);所谓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包括具有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法规及判例法、习惯法等。比如,在我国,在民法典尚未制订的情况下,《民法通则》是基本的民事立法文件。此外,《合同法》、《担保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继承法》等是民事单行法规。而在我国《宪法》以及其他部门法或者法规中,凡是涉及民事问题的法律规定,都是民法的组成部分;

其次,民法可分为狭义的民法与广义的民法。狭义的民法指部门意义上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典及商事特别法;广义的民法的范围相当于传统的私法的范围,即商法典以及商事特别法(如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破产法等)均是民法的组成部分。

《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⑧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关系

民法、行政法、刑法使用以调整不同法律关系的法律。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回民事法答律关系,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刑法是惩罚、预防犯罪的法律,三者是不同的法律,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就像衣服与鞋子一样,各有各的用处。

⑨ 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共同点是制约人民。区别是法律规定的条条框框和针对的人不一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⑩ 政治上的违法行为的问题 如何分辨违反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的行为。。。请说的简明易懂点。。

违反宪法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到的,那种反党叛国,分裂国家挑起民族矛盾的就叫违反宪法。
违反刑法一般是触犯了国家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比如故意杀人,买卖枪支等违禁物品,贩毒等
违反民法一般是违反了国家道德规定的条文,比如打架斗殴,盗窃,经济犯罪等
违反行政法规一般指的是违反了部门规定的条例,比如非法摆摊,滋事扰民等等。

热点内容
经济法基础2018分数分布 发布:2025-09-17 10:24:20 浏览:837
刑事技术与依法治国 发布:2025-09-17 10:20:02 浏览:508
律师学论文 发布:2025-09-17 10:19:58 浏览:699
新婚姻法规定多少岁可以结婚 发布:2025-09-17 10:07:51 浏览:811
护士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7 10:00:16 浏览:2
2019年初级会计最后六套题经济法 发布:2025-09-17 09:55:22 浏览:887
高尔夫俱乐部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7 09:49:15 浏览:118
厉少的甜心小律师全集 发布:2025-09-17 09:42:49 浏览:453
人民公安警察条例 发布:2025-09-17 09:42:48 浏览:370
江西省2016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9-17 09:36:19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