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前的时效

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前的时效

发布时间: 2021-12-17 14:00:52

① 行政诉讼法上规定的诉讼时效规定

行政诉讼法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先申请行政复议,再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是十五日;而直接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但是不动产案件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不超过二十年,而其他案件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不超过五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② 行政诉讼法实施细则关于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细则关于诉讼时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③ 行政诉讼法的时效解释

诉讼时效是民法上的概念,人民法院不应当主动审查。而对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进行审查,不用等待当事人的申请,也不必基于当事人的抗辩。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要知道诉讼时效是民事诉讼上的专有概念,起诉期限虽源自于诉讼时效,但又与诉讼时效有明显区别,起诉期限规定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即起诉期限是由程序法作出的规定。实践中一般表现为承诺在法定期间内的一定期限完成某项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执法环境、自觉接受民众监督等。如果行政机关对相对人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解决并进行相应的正式承诺,就相对人而言,其会基于行政机关的公信力而等待行政处理的结果,这就有可能超过起诉期限。如将此种情形排除在“不属于原告自身原因耽误起诉期限”之外,不仅会导致行政机关丧失政府公信力,更会导致行政行为脱离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会主动依职权审查起诉期限,如果超过起诉期限,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也就无法将诉争提至法院并进行实体审理,当事人丧失的是“起诉权”;诉讼时效则规定在《民法总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之中,系由实体法作出的规定。人民法院并不会主动依职权审查诉讼时效,如果对方抗辩且已超过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则会依法拒绝保护,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权利人在民事诉讼中对行政行为提出异议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否应当扣除的答复》明确,对于行民交叉案件,权利人在提起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诉行政行为提出异议的,可视为其主张权利。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可从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从重新计算。

④ 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办法规定补证时效为多长时间

普通诉讼时效:(1)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3个月。(2)经复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15日。《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不服得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趣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还不明白,可以登陆律伴免费在线向律师讨教

⑤ 行政诉讼法的诉讼时效一般为多少

6个月。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专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属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⑥ 行政诉讼法时效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版限,超过了这一期权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一般诉讼时效和法定诉讼时效的规定。行诉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行诉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法定诉讼时效即法律有规定的诉讼期限从其规定。中国行政法律所规定的行政起诉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规定。

⑦ 行政诉讼法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行政诉讼法的诉讼时效如果是当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如果不服复议决定起诉的,是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⑧ 行政诉讼法的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法的诉讼时效有两种,一是正常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专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计属算。二是在有中断的情况下,是二十年或者五年,属于最长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⑨ 行政诉讼法上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行政诉讼法诉讼时效:行政诉讼法诉讼时效是六个月。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热点内容
法院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 发布:2025-09-15 10:02:40 浏览:727
经营走私食品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9:55:17 浏览:518
摄影业合同法 发布:2025-09-15 09:51:13 浏览:955
法学课推荐 发布:2025-09-15 09:27:42 浏览:630
巩义公证处法律援助 发布:2025-09-15 09:25:56 浏览:533
玉米加工厂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5 09:20:44 浏览:415
电针刺激疗法治疗马尾神经 发布:2025-09-15 09:20:13 浏览:483
微信群主要负啥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9:19:26 浏览:51
北京张刚律师 发布:2025-09-15 09:16:38 浏览:433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改判 发布:2025-09-15 09:14:54 浏览: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