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哺乳期的劳动法

哺乳期的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2-01-09 07:48:40

『壹』 劳动法对哺乳期的规定

你已经工作4年了,应该签合同。

『贰』 哺乳期女工的劳动法

关于哺乳期工作的,劳动法中规定的有两条:
1.劳动法第29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法第63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三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叁』 劳动法中对哺乳期妇女有什么规定

《劳动法》
第六十三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专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属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第十条
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
第十一条
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肆』 劳动法哺乳期规定多长时间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
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也就是说哺乳期内的女职工每天有1小时的哺乳时间,哺乳时间还应计入工作时间视为正常出勤。

『伍』 哺乳期请假劳动法如何规定

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分娩,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哺乳假。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哺乳假6个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照发(发至子女满14周岁)。生育第二个子女,哺乳假3个月(按计划生育条例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有条件的单位,也可给独生子女的女职工哺乳假一年(包括产假),哺乳假期间工资照发,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发。相关拓展:1、女职工哺乳期间,每天安排1小时休息或哺乳时间,多胞胎生育的应当酌情延长,哺乳期间计算劳动时间。哺乳期应至婴儿满一周岁止。2、若婴儿满周岁时,经县(区)以上医疗或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可适当延长授乳时间,但不得超过6个月。3、女职工哺乳期间,也可以向用人单位请哺乳假,是否准许由用人单位批准。女职工哺乳期间的工资按不低于生育津贴的60%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年度企业最低工资标准。4、女职工哺育婴儿期间,其所在单位应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陆』 劳动法规定哺乳期为多久

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每天为其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就是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柒』 哺乳期喂奶时间劳动法如何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抄42条规袭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怀孕而被公司辞退,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想继续留在单位工作,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如果不想留在单位工作,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47条、48条、87条规定向用人单位要求支付双倍经济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热点内容
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格式 发布:2025-09-09 20:02:19 浏览:67
小厂有没有劳动法 发布:2025-09-09 20:02:02 浏览:960
道德经钢笔字 发布:2025-09-09 19:57:14 浏览:673
岐山县好律师 发布:2025-09-09 19:48:23 浏览:264
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目的 发布:2025-09-09 19:47:29 浏览:745
坡道起步法规 发布:2025-09-09 19:45:56 浏览:645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考试卷 发布:2025-09-09 19:32:30 浏览:602
新闻道德境界 发布:2025-09-09 19:21:33 浏览:975
伪造离婚证买房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9 19:06:32 浏览:152
医药设备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09 19:04:15 浏览: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