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法行政法
㈠ 关于公务员法的几个问题
我给你些资料吧,应该对你有帮助的
一、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
公务员考试是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用于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试;是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按照确定的招录计划,针对相应的空缺职位进行的面向社会的、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凡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公共科目笔试是根据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所有报考者进行的考试。通过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将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公共科目笔试合格的报考者参加专业考试和面试等。
二、考试科目
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
三、考试方式
公共科目笔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四、试卷内容、结构及题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潜能。试卷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桂花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解答:B)
又例如:
一个治学严谨的大学,开办一个专业非常 ,不仅要考虑专业的成熟程度,还要看本校有无学科优势,有无财政能力支持这一学科的长期发展。
A.严格 B.在行C.前瞻 D.慎重
(解答:D)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重点测查报考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型。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3, 5, 7, 9, ( )
A.7 B.8 C.11 D.13
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报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在例题中,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报考者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义工:职员
A.球迷:球员 B.学生:老师
C.初学者:生手D.志愿者:雇员
解答:志愿者与义工、雇员与职员词义相同,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侧重测查报考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
例题: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况图
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
1.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答:C)
2.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
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Ⅱ.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
A.ⅠB.Ⅰ和ⅢC.Ⅰ和ⅡD.Ⅰ、Ⅱ和Ⅲ
(解答:A)
(二)申论
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㈡ 行政法等于公务员法码两者有什么关系
行政法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救济法三大部分,公务员法属于行政组织法的内容。
㈢ 公务员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其实法律中有单独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来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等。《公务员法》属于行政法中的一种。
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属于什么法
我国法律体系依其渊源不同,可划分为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2、民商法;3、行政法;4、刑法;5、经济法;6、社会保障法;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七大法律部门。
公务员法属于行政法部门。
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包括哪几种法
主要分两种: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
特别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海关法》、《教育法》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的颁布是关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加强海关监督管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的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㈥ 关于报考公务员 法律
公考一般就是两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和申论。行测涉及内容很广泛,考题很灵活,可分为几大题型,申论主要是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
市面上由很多公务员参考书,选择一套自己喜欢的好好复习就ok了
㈦ 行政法和公务员法是一回事么
公务员法是行政法的一部分,行政法是一个部门,包括公务员法在内以及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等很多实体法律
㈧ 公务员法属于行政法吗
公务员法是普通(一般)行政法,特别行政法是指特别行政领域内的回行政法,如税务、环境、水答利、交通等。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差别在于,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但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㈨ 为什么说公务员法是行政法
公务员法是普通(一般)行政法,
拓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内法律规范的总和。容主要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行政法泛指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和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统计、邮政、财政、海关、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