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的知识分析案例
⑴ 《刑事诉讼法》案例
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1、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
对上列八项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
所以,本案的管辖机关可以是法院,也可以使公安机关;
2、如上述第一题的答案。可以直接起诉,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包括:
第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1、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4、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1、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
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
4、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的);
5、遗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
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7、侵犯知识产权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对上列八项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
3、孙某的父亲可以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是法院只会支持人身损害赔偿,不会支持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解决精神损害赔偿。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就是构成轻伤以上伤情。
4、法院可以就附带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不服一审判决的话,可以提起上诉,可以单独就民事部分、刑事部分或者二者都提起上诉;
5、一般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你自己在扩充一点,说的详细一些
⑵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三十二条专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属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在法院未判决前,不能确定有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以前的说法了,现在是疑罪从无。侦查人员:你要老实交代,顽抗是没有出路的。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你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侦查人员的上述询问违反了刑诉第十二条规定,再说,证据不足应当在24小时内放人。
侦查人员: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违反了刑诉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⑶ 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
个人认为:这个案件存在以下问题:1、被告人宋某系聋哑人,因此不适用简易程序处理。2、被告人郭某系未成年人,在审判阶段,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3、郭某系未成年人,不应当公开审理。4、宋某委托的律师不得同时为郭某和宋二人辩护。不作详细叙述。
⑷ 刑诉法案例分析
1.书记员不能作为合议庭成员
2.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回请最高答人民法院核准。
3.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死刑执行命令。
4.原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由上级人民法院移交的死刑执行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交付执行。
⑸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王莉系王X的近亲属,不应担任其翻译人。【第28条、第31条规定,翻译人员不应为被告人的近亲属】
-------从给出条件看,此案开庭前才为被告人确定辩护人,检察院未尽到告知义务,法院也未考虑到这一环节。
【第33条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第34条 第二款: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法院没有明确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也未通知其参加诉讼,而且没有具体理由。【第14条规定,开庭时可以通知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尽管这里说的是“可以”,但并不是“想通知就通知,不想通知就不通知”的意思,否则太不严肃了。应当理解为“除有特殊原因外,应当通知”】
------当庭提供新证据的,如果法官准许,应当休庭,而不是中止审理。【第191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⑹ 刑事诉讼法的一个案例分析
法院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的扭送,而不是只告诉群众将人送到公安局;在接受扭送后应将崔专某移交到公属安局;公安局认为应当拘留的,应经批准后采取拘留措施,同时,如果认为崔某符合法律规定的确需逮捕的,可以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情况紧急的,可以先将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然后补办拘留手续;公安机关的提请批准申请不获批准时,如果不服,可以向检察机关要求复议,但是必须立即在接到检察机关的不批准逮捕决定时释放嫌疑人;羁押的最长期限只适用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而崔某并不在此列;同时,检察机关应在七日内做出批捕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即应在5月23日前做出;法院无权直接决定批准逮捕嫌疑人,法警也无执行逮捕决定的权力。
⑺ 刑事诉讼法 案例分析
0分就简单点回答
1派出所无权扣留犯罪嫌疑人48小时,必须由县级公安局局长签字批准内才行。检察院不容予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马上释放无权继续关押。
2审查主体资格,证据和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陈述
应当听取
遵守刑事诉讼法,重新取证
3刑事案件不能采用简易程序,没有向甲说明情况,没有听取甲的陈述
4市级中院超期没答复是违法,中院把无期这内严重刑事案件让下级法院重审违法,必须亲自审理
⑻ 刑事诉讼法案例与分析
找点案列分析的书看一下不就解决了吗?
⑼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一)1999年6月5日,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释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张某将一中年妇女放在自行车栏内的一只皮包抢走,内有现金1800
元、身份证一张,张某在逃跑途中被群众抓获,后扭送到当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当取证结束后,民警王某和侯某认为犯罪嫌疑人张某能主动承认错误,认罪态度较好,决定予以取保候审,并由张某的朋友李某(无固定收入)为保证人。
问题:
1、采取取保候审是否恰当?
2、如取保候审,李某是否可以作为保证人?
答:1、不恰当。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2、李某不能担任保证人。《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
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中,李某无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项规定,李某不符合保证人的条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时许,某市棉纺厂女职工张云被强奸。罪犯作案之后逃走,匆忙中留在现场一块手表。事后,张云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征。据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纪大约在30岁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体强壮,满脸胡须。张云还向公安机关提交了罪犯遗留在现场的手表。经侦查人员查看,手表为黑色红莲牌机械表,已经半旧。于是,公安机关以这块手表为线索开始了案件的侦查活动。一个多月之后公安机关找到了手表的主人某公司职员刘俊枫。经公安人员询问,刘俊枫承认手表是自己的,但是声称已经与两个月以前丢失,而且不承认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刘俊枫提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曾经丢失手表。于是,侦查人员认为本案已经证据确凿,随即拘留了刘俊枫。然后公安人员找到被害人张云,告诉她已经找到了遗留在现场那块手表的主人,让张云辨认一下,该人是不是罪犯。张云仔细观察了刘俊枫之后,对侦查人员说:“这个人的身高、体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长相也很象,我觉得就是他。”于是,侦查人员立即作出决定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刘俊枫。
(问题)在这起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公安人员的做法不当之处?并请说明理由
答:
1、对刘俊枫采取拘留措施不当,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2、在主持辨认时采取了单独辨认的方式
3、在辨认之前将被辨认人的有关情况告知辨认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岁,农民,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拘留后公安机关发现其患有严重肺结核,经医院检查属实,需要隔离。公安机关遂做出取保候审决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证人。江某向公安机关提出由其弟做保证人。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江某之弟有一定资财,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处较多,行踪极不稳定,因此没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
问题:
(1)本案中可否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的做法是否正确?
(3)若江某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公安机关还可以采取什么处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机关可以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2款规定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本案中,江某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理应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是正确的。《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无固定的住处,不符合第(二)(四)规定,公安机关不同意其做保证人的做法是正确的。
(3)江某若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可通过交纳保证金,而被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
53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据此,我国的取保候审分人保和物保(财产保)两种,若江某无法提供保证人,可选择财产保,交纳保证金。但如江某既无法提供保证人,又无法提供保证金。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担保的,可以监视居住。”据此,公安机关可以对江某监视居住。
⑽ 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
答:法院的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同版时,附带解决被权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的活动。案例中离婚所要解决的不是经济问题。
案例中离婚是属于民事案件,起诉她丈夫重婚属于刑事案件,是要分开进行,由不同的审判庭予以审理的,不能在同一个案件和同一个法庭进行。所以该法院的做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