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法与民法刑法关系

行政法法与民法刑法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1-13 05:43:37

A. 行政法 民法 刑法异同点

这个怎么说呢,名字首先就不一样,呵呵,总的来说,行政法和刑法是版公法,民法是私法权。几部法律的主体不同,行政法和刑法是规范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而民法则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相同点就是都是全国人大制定的。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全国性法律。还有很多,打字太累,不说了。

B.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关系

民法是调整来平等主体的自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
(来源于找法网)

C. 民法与刑法,行政法的关系

民法是调整作为抄民事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组织只有以民事主体的面目参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才由民法调整。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D. 宪法和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的地位一样,没有高低之分吗

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部门法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的基本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主要是对国家权力的实现方式、运作及公民基本权利进行规范确认。

民法、刑法、行政法都是属于部门法,其调整的法律关系的领域不同。刑法是国家对触犯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说是国家利益的行为给予最严厉的制裁,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主要是对行政权的存在及行使进行明确规定。

(4)行政法法与民法刑法关系扩展阅读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七五宪法是一部有严重缺点、错误的宪法(可参阅文化大革命)。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30条,被称为七五宪法。 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文革色彩。

七八宪法是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60条。被称为七八宪法。 八二宪法是我国当前现行宪法。

E. 环境法与民法、行政法以及刑法的关系是什么

山东法律他们是具有相互的关联

F. 行政法与刑法的联系与区别

刑法抄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于刑法学还没有开。所以只能说得民法与行政法了。不过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体就是像公安局这一类的组织。行政相对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则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或者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或者人身关系。比如像继承权、肖像权等。

G. 宪法与刑法、行政法、民法有什么区别举例!!!

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渊源!没有宪法就没有其他法律,因为所有的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其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分关键在于其调整的法律关系的领域不同。刑法是国家对触犯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说是国家利益的行为给与最严厉的制裁,遵循严格的罪刑法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何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和公民的关系,如政府违法了,我们可以从行政法上判断政府的行为的合法性,可以说是行政法让我们老百姓和政府交涉起来有了保障!

H. 描述行政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刑法基本原则的异同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则比较


一、刑法原则:

1. 罪刑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1、定罪平等;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二、民法原则:

1. 平等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则》第3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2. 自愿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3. 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4. 诚信原则: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5. 守法原则:

《民法通则》第6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6. 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通则》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7.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

三、行政法原则:

1、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 依法行政原则.

2)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 越权无效原则.

4) 信赖保护原则.

5) 比例原则.

2、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 行政公开原则.

3) 行政公正原则.

4) 行政公平原则.

3.、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

2004年国务院10号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是作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则

2) 合理行政原则

3) 程序正当原则

4) 高效便民原则

5) 诚实守信原则

6) 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子原则: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第二是责任行政原则

热点内容
新劳动法n1 发布:2025-09-06 02:19:28 浏览:89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规定 发布:2025-09-06 02:03:12 浏览:442
行政法城镇建设 发布:2025-09-06 02:03:11 浏览:935
逻辑与司法 发布:2025-09-06 02:00:29 浏览:40
婚姻法要求男人 发布:2025-09-06 01:56:03 浏览:444
安监法律责任考题模拟 发布:2025-09-06 01:51:20 浏览:208
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 发布:2025-09-06 01:46:53 浏览:737
条令条例学习月 发布:2025-09-06 01:45:16 浏览:190
先做律师再做法官 发布:2025-09-06 01:40:31 浏览:830
通用函件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06 01:34:57 浏览: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