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赔偿的基数

劳动法赔偿的基数

发布时间: 2022-02-27 07:49:44

㈠ 新劳动合同法补偿金的计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此处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后解除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2008年1月1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经济补偿金计算年限:对于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另外,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实际平均工资,而不仅仅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㈡ 按劳动法,如何计算工资赔偿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二条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第三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部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劳动法赔偿的基数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㈢ 劳动法赔偿二倍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二倍工资,包括二种情形:
一、违法解除合同应当支付的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继续履行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时间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坐高支付年限十二年。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本人工资,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合同前十二个月本人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各种补贴、津贴、加班工资、奖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低于最低工资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二、未签合同的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支付二倍工资,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止应当支付两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因此支付的二倍工资劳动者正常劳动工资报酬为基数。

㈣ 劳动法社保缴纳基数

看你的说法,肯定你是想离职,但是又签了培训协议约定了服务期,你想以公司少缴纳社保为由解除合同。根据本人刚刚的实践,给你几点建议作为参考:

1.对于社保缴纳基数这个问题,国内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按照劳动法来缴纳,即以劳动者上个月实际月收入作为基数缴纳。不过即使是违法,劳动局和社保基金管理局目前也没有去管,可能是考虑国内企业负担问题,同时他们也没那么多人手,太多企业都违法了。但是,只要你去社保局主张,社保局会支持你的,准备好劳动合同和工资记录去社保局投诉就行了,一般30天内可以补缴到位。

2.目前不能以公司少缴纳社保作为理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局暂时不会管社保这块的东西,你以这个理由要求解除合同的话,劳动局也不会支持你。

3.关于你的培训协议,你主要关注下培训的内容、形式和公司投入的费用。很多公司很简单的岗前培训也会要求签培训协议,其实这个协议签了也没有用。但是如果公司真的花钱对你进行了很专业的技能培训,比如送你到专业培训机构或请专业机构来公司培训的话,在签了培训协议的前提下,你如果提前离职是应该赔偿的,只是赔偿数额跟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不能太离谱。由于没有看到你实际的培训协议,不能给你更多建议。但是培训协议是目前阻止你离职的唯一问题,你可以到劳动局的法律援助中心咨询下,免费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㈤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如何确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如何确定?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在计算经济补偿时,以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或基本工资作为计算基数,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就必须理解“工资”的含义。 工资计算基数:《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3条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实践中劳动者的工资一般有基本工资、应发工资、实发工资之分。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应当以劳动者的应发工资作为基数,而不是以基本工资、实发工资为基数。基本工资仅仅是劳动者工资的一部分,显然不能作为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而实发工资并不能真实体现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比如,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克扣工资等违法行为都可导致实发工资低于劳动者实际的工资,显然也不能作为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㈥ 劳动法,有关于辞退补偿金的基数问题,我们这个应该要求以什么做为基数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㈦ 劳动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或赔偿等计算时,是按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计算还是我每月拿到的工资总额上计算呢

《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㈧ 2015劳动法年假补偿款基数

主动离职一般没有经济补偿,被动离职可以按实际工龄申请补偿;
不过如果公司在你在职期间确实没有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到是可以申请仲裁;不过最后也就是给你补上社保。

㈨ 中国劳动法!出现劳动事故问题!赔偿金额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正式雇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非法用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一次性赔偿,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及所需的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数额应当在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劳动能力鉴定按属地原则由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理,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伤亡职工或者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按照规定,一次性赔偿金按以下标准支付: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死亡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

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㈩ 劳动法赔偿金标准

一、入职第2个月开始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你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二、用人单位解除与你的劳动关系(或者说辞退、开除你)分以下三种情况,你自己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你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的,你没有过错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你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人工资,2N;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你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N+1;

3、你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你;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你解除劳动关系。


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39、40、46、47、82、87条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


热点内容
老河口市法院 发布:2025-08-18 08:50:47 浏览:404
施工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8 08:42:15 浏览:502
奶粉销售法规 发布:2025-08-18 08:27:13 浏览:841
政策的法律效力期限 发布:2025-08-18 08:14:52 浏览:546
决策法官 发布:2025-08-18 07:54:23 浏览:115
山东省劳动法 发布:2025-08-18 07:54:14 浏览:91
武汉佘法院 发布:2025-08-18 07:36:55 浏览:222
司法领带 发布:2025-08-18 07:36:54 浏览:1
城东区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5-08-18 07:31:21 浏览:437
司法鉴定所简介 发布:2025-08-18 07:23:23 浏览: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