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司法解释
Ⅰ 民事诉讼法关于简易程序的疑问
当事人只能协议将本由普通程序审的案子转入简易程序审理,并且要经过法院许可。但是本应由简易程序审的案件当事人不可以协议变更为普通程序。
基于你说的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可能:
海淀区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受理此案后,那么在审理中如果发现案情复杂或是疑难,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可以裁定转入普通程序。但是如果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除了前面说的当事人在还没开始审理的时候可以协议变更之外无论发生了什么情况都不得转入简易程序。
所以不能说是海淀区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的协议,将本案转为普通程序审理,而应是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如果发现案情复杂或是疑难,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从而转入普通程序。
Ⅱ 民事诉讼中如何适用简易程序
《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版事案件,权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据此,适用简易程序的确需要原被告双方的一致同意,但还要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方可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恶意串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简易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一种,人民法院只能在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时方能适用简易程序。同时,在四级法院中,只有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能够适用简易程序。而且,只适用于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另外,《简易程序规定》第一条还明确规定了不能适用简易程序的几种案件:
1、起诉时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2、发回重审的(发回重审的视为一审,可以上诉)。
3、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
4、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
5、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
Ⅲ 民事诉讼法的简易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四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内义务关系明确容、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 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
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第一百四十四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
第一百四十五条 简单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不受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的限制。
第一百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Ⅳ 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规定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流程:
1、审理前的准备。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2、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后,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
3、开庭审理;
4、宣判与送达。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
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和证人、送达诉讼文书、审理案件,但应当保障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
简单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不受本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Ⅳ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什么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简单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同时,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Ⅵ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司法解释:
在1991年现行《民事诉讼法》颁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大量的与民事诉讼法有关的司法解释,其中重要的司法解释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28次会议讨论通过)法发〔1992〕22号(以下简称《民诉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92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7月18日起施行)法释〔1998〕15号(以下简称《执行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1日公布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证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80次会议通过2003年9月10日公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简易程序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04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1次会议通过)(以下简称《民事调解规定》);
其他比较重要的司法解释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1994年12月22日发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79次会议讨论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02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9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若干规定(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02次会议讨论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纠纷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的若干规定之一(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02次会议讨论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1998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95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7月11日起施行)
在这些司法解释中,《民诉若干意见》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该司法解释共320条,《民事诉讼法》的所有条文只有270条,从诉讼管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证据直至各种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民事诉讼的主要制度、程序都作了规定。《执行规定》共137条,《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的规定为30条,对执行机构、执行管辖、执行的申请和移送、执行前的准备、金钱给付的执行、交付财产和完成行为的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对案外人异议的处理、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执行担保和执行和解、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和参与分配、对妨害执行行为的强制措施的适用、执行中止、终结、结案和执行回转、委托执行、协助执行和执行争议的协调执行监督等问题作了规定。
《证据规定》共83条,《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的规定为12条,对当事人举证、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举证期限和证据交换、质证、证据的审核认定等问题作了规定。《简易程序规定》共34条,《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为5条,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起诉与答辩、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宣判与送达等问题作了规定。《民事调解规定》共24条,《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调解的规定为7条,对调解的适用范围、调解如何具体进行、调解与和解的关系、调解异议的处理等问题作了规定。
拓展资料:在上述司法解释中,《民诉若干意见》内容最全面、丰富,实际上可以说是《民事诉讼法》的实施细则,它的出台,与我国司法机关的传统做法是一脉相传的。国家颁布一部基本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就出台一个落实该法律的司法解释,以使得法律中的一些原则或概括性的规定好体制度或程序作出一些具体的规定。毋庸置疑,这些司法解释对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或者加强法律相关条文的可操作性方面在民事诉讼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国家在立法上的不足,法律条文的过于概括或粗疏,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需要司法解释来弥补。同时也说明我们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通过实践进行修改。而现行的这些司法解释,对我们修改《民事诉讼法》应当说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Ⅶ 为什么民事诉讼法要有简易程序
一、 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回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答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
2、意义 :
(1) 有利于实现两便原则。
(2) 有利于迅速及时地解决民事纠纷。
(3) 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简易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
基本范围:“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反向排除:(1)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
(2)发回重审的案件以及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
(3)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
(4)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
(5)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