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劳动法
1. 老板为什么不怕劳动仲裁
老板大部分不怕劳动仲裁,原因如下:
1、但凡劳动者去申请劳动仲裁,都是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通过劳动仲裁,劳动者拿回了本该享受的权益的一部分(全部拿回的比较少),单位也没受什么损失,毕竟该给劳动者的权益晚给且少给了。
2、老板手下都有人事部门,他们的从业经验会比劳动者丰富的多,因此,劳动者在劳动仲裁时基本处于弱势,尤其是在调解时,拿回的权益会大打折扣。
3、即使劳动仲裁单位输了,劳动仲裁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不会对企业予以任何处罚。
综上所述,劳动者去劳动仲裁,只是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部分权益,去申请仲裁的毕竟是少数,对于老板来说没有啥损失,所有,老板不怕劳动仲裁。
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而个人仲裁成本极高。 真正仲裁案子一打一两年很正常。企业不怕拖,但个人很怕。 花钱花精力不说,个人在这个阶段很影响新工作入职:
1、有些公司会因为有仲裁纠纷不给员工开离职证明,员工无法入职。
2、很多HR彼此有圈子,跟公司有劳动纠纷的员工会在圈内被HR集体封杀。
3、新单位不愿意用“告公司”的员工。 所以每个员工个人还得为生计和个人发展考虑,跟企业根本耗不起。只有极个别较真的会跟企业死磕到底,而且最后胜诉了,也只是拿到微薄补偿。
(1)但凡劳动法扩展阅读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是终局裁决的,终局裁决用人单位无权起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2. 劳动法,是不是一支空文
在大多数情况,企业都会被认定为强者,员工则处于弱势地位,而法律常常是用来“保护弱者专”的,于是,属但凡提到“不遵守劳动法”,普通人都会大肆宣传,奔走相告地来讨伐企业,以获得心理快感,但真正的事实是,企业经营者正面临着非常残酷的环境,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当大多数企业不能遵守法律时,仅有的几家遵守者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比如前文提到的加班费、五险一金等项目,都是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小型企业如果游走在灰色地带,会在价格上碾压竞争对手,久而久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更尴尬的是,有时候员工也未必喜欢“五险一金”,因为他们很难在一个企业任职15年以上,而跨省转保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倒不如以工资的形式立刻发放,所以,富士康、和硕这样的台湾企业和其他一些外资企业能严格遵守法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他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却因整体环境恶劣,而成了社会榜样,让人感慨唏嘘。
3. 国家有规定但凡工作十五天以上不论是被辞退还是主动离职都能得到工作时间一半的工资吗 请问是哪一条
没有这条规定。实际上是有上班就要付工资的,上班几天付几天工资
也许有的企业会因为新入职人员的稳定性,会事先告知员工上班未满几天内离职不算工资,这是双方协商的,虽然不合理,但是员工一般也会接受,如果要去讨工资也是可以的。
另外,劳动法规定的是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一个月内要求签劳动合同,所以未满一个月签合同没签合同不算违法。
4.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劳动法中,哪一条说明了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从该规定可以得出结论,劳动合同法并无溯及力,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是否支付经济补偿应当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处理。而按照劳动部之前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
但凡属国有企业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在劳动合同终止以后,仍应执行其中有关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详见
5. 老板大部分怕不怕劳动仲裁
在被执行劳动仲裁中,企业的老板该如何应对?劳动争议纠纷在所有民事纠纷中占据着很大的一个比例,每年,因为各种原因,单位被个人“告”到劳动仲裁,而很多单位之前并没有处理劳动仲裁的经验,甚至对劳动仲裁消极对待,结果因错误的行为将自己陷于被动,拿到败诉结果时才知道悔之晚矣。那么,被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后,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以北京地区为例)。
下一步,提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法律依据,带好证据材料原件,按时参加庭审。最后,领取裁决文书(调解文书),如对裁决结果不服,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在3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请注意,劳动案件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且有一定的地域差距,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劳动类法律易懂不易精,出现劳动仲裁后,单位HR或相关负责人员切不可以自己的单方理解任意操作,实践中因单位在劳动仲裁阶段处理不当留下不利记录,法院阶段已无力挽回的案例比比皆是,建议咨询或委托专业的劳动法律师进行处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有关劳动法..急!
1、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观念是,《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并非意味着原《劳动法》的废止,只是在其基础上更加详细的规范了许多内容。
2、新法的实施,本身就是对企业利益的一种维护。不能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对立开来分析。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体。只有更加详细与明确的规定,才能更好的维护双方的利益。
3、但凡与员工产生纠纷,困难需要处理的,新法的实施,都有着其积极的意义。能更好的维护员工的权益,能更加明确的指导企业的行为规范。
虽然短时间可能企业会因对员工的赔偿等问题,表面上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从长远看,这无疑能够更好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企业能走的更远更好。
4、本人感觉并非不适应,而是很及时。没有新法的实施,突如其来的危机只会造成更多的纠纷,而纠纷一旦没有办法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就可能激起更大的矛盾。于企业,于员工都不是好事情。
PS:说的可能有点偏题,但是想知道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区别,给你个网址,可以细细参考,这里无法一下全部引摘过来: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比较分析 作者:武志国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8362
7. 国家有规定要无条件服从加班的吗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加班不能强制的。
纵横法律网 贵铸律师
8. 关于劳动法问一下一些问题,我们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但凡国家法定节假日都是要放假(当然儿童节教师节这
您好,根据您叙述的情况:
1、法定节假日上班必须支付加班费,不可以调休。
2、周末休息日,可以调休。
3、可以到当地的劳动局举报。
这就是本律师对您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9. 劳动法是不是真的啊,为什么我跟劳务公司讲劳动法差一点都被打。还骂我是神经
不是劳动法错误,而是你沟通的方式不对。劳动法可以作为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工具,但不能直接作为沟通问题的工具。在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劳动法解决问题,但是既然还没有走到用法律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贸然谈及法律只会引起对方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