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

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 2021-11-27 12:11:59

Ⅰ 《志愿服务条例》有何明确规定

《志愿服务条例》共计抄六章四十四条。其中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第二章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

第六条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

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第七条志愿者可以将其身份信息、服务技能、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自行注册,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注册。

志愿者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八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志愿服务组织的登记管理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依法成立行业组织,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交流,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第十条在志愿服务组织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Ⅱ 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的第二章注册

第七条 基本条件
(一)年满十八周岁或十六至十八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十四至十八周岁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满十八周岁的在校学生申请注册的,按所在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二)具备参加志愿服务相应的基本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注册机构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 注册机构
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以及大中专院校团组织及其授权的志愿者组织为志愿者注册机构。
第九条 注册程序
(一)申请人直接到开展志愿者注册工作的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出申请或通过网络、通讯等方式提出申请,填写《志愿者注册登记表》(参考式样见附件2)。
(二)注册机构对申请人进行审核。
(三)审核合格,注册机构向申请人颁发注册志愿者证章。注册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为注册志愿者编制本地管理服务号码。

Ⅲ 江苏省志愿者网的江苏省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省志愿者的管理,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推进我省志愿服务事业,依据《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志愿者是指在志愿服务组织登记,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以自身知识、技能、体能等,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个人。
自愿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在承办项目的志愿服务组织登记并取得志愿者资格,经组织安排参加岗位服务的个人称为项目志愿者。
自愿通过基层志愿服务组织注册,成为上级志愿者协会的成员,长期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个人称为注册志愿者。注册志愿者参与具体志愿服务项目时也应按项目要求进行登记。 第三条 基本条件
(一)具有奉献精神;
(二)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
(三)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章程和其他管理制度;
(四)未成年人员参加志愿服务,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参加与其年龄、身心状况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注册志愿者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愿意长期参加志愿服务;
(二)原则上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20小时。
第四条 登记、注册机构
(一)省、市、县(市、区)志愿者协会,为志愿者注册审批机构。
(二)各级志愿者协会的分支机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省部属企业的志愿服务组织经同级协会授权,在其职责范围内开展志愿者登记、注册及审批工作。
乡(镇、街道)的志愿服务组织,经上级志愿者协会授权,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志愿者登记、注册及审批工作。
(三)社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学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含志愿者服务站、服务队等)及社会的NGO组织,经所在地县级志愿者协会同意可以成为登记、注册单位,开展志愿者登记及注册工作。
第五条 登记及注册程序
(一)登记程序
申请人根据自身愿望,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携带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向承办该项目的志愿服务组织提出申请,填写“江苏省志愿者登记表”(参考式样见附件1),经审核合格的发放项目志愿服务凭证,参加相关志愿服务。
(二)注册程序
1、申请人根据自身愿望,选择一个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含志愿者服务站、服务队等),携带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向该组织提出申请,填写“江苏省注册志愿者登记表”(参考式样见附件2);
2、该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初审并报所属注册审批机构;
3、注册审批机构进行审核,并于15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4、审核合格后由该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向申请人发放“江苏省注册志愿者证”、“江苏志愿者”胸章(证、章由江苏省志愿者协会统一式样,参见附件3)。志愿服务组织应在注册志愿者证上标注注册号(即注册志愿者的身份证号),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为注册志愿者编制本地管理服务号码。
第六条 注册审批机构和注册工作单位均应建立健全注册志愿者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网上注册和管理,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七条 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志愿者,由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取消其志愿者身份;对拒不履行义务的注册志愿者,由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上报所属注册审批机构取消其注册志愿者身份。
第八条 因特殊原因一年内无法完成志愿服务时数的注册志愿者,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依情况报所属注册审批机构批准,可保留其注册志愿者身份。 第九条 权利
(一)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接受与志愿服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四)获得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
(五)获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所必要的物质、安全保障;
(六)自身有志愿服务需求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
(七)志愿者可以申请退出志愿服务组织;
(八)法律、法规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 义务
(一)遵守志愿服务组织的章程和其他管理制度;
(二)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的志愿服务工作;
(三)不损害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保守志愿服务对象的隐私和秘密;
(四)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五)维护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不以志愿者身份从事营利性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六)法律、法规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一条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由志愿者实施的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
第十二条 志愿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帮老助幼、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科技传播、医疗卫生、治安防范、心理咨询、社区服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公益服务。
第十三条 志愿服务组织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向志愿者发布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岗位,志愿者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志愿服务。
第十四条 志愿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通过服务协议等形式,明确志愿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的权利、义务。
第十五条 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由活动举办者与有关志愿服务组织签订专项志愿服务协议。
承担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组织根据需要,可以联合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的招募,可以通过组织招募或者社会公开招募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社区服务项目,制定服务计划,招募志愿者。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与社区内的志愿服务对象签订长期志愿服务协议,安排志愿者提供长期服务。 第十七条 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依法登记,从事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各级志愿者协会、协会授权的注册审批机构及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含志愿者服务站、服务队等)。
(一)省志愿者协会负责全省志愿者工作的规划、协调和指导,维护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表彰和奖励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宣传和对外交流合作。
(二)市志愿者协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推动本地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县级志愿者协会应积极发展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创建志愿者服务站、培育志愿服务伙伴,推动志愿者注册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四)基层志愿服务组织负责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应建立健全宣传动员、注册登记、理念培训、管理考核等制度。
第十八条 各级志愿者协会和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应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向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基本理念、志愿服务相关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志愿者骨干提供专门的培训,努力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十九条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志愿服务组织应使用统一的标识,江苏志愿者主标识采用原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主标识(参考式样见附件4)。志愿者应佩带统一胸章。志愿者旗帜和服装以红、蓝、白为基本色调。
第二十条 志愿服务组织可在重大活动时或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宣誓。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十一条 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建立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和绩效评价制度。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项目结束后,一般应由服务对象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等签署意见,并由志愿服务组织予以确定后,为项目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证明,为注册志愿者在注册志愿者证上予以标注。服务时间为实际服务时间(不含往返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计量。志愿服务证明由省志愿者协会提供规范格式(参考式样见附件5)。
第二十二条 各级志愿者协会和志愿服务组织都应依据《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的有关规定,维护志愿者的权益。
第二十三条 鼓励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进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可依托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社会公益机构,通过签定协议、命名挂牌等形式创建志愿服务基地。
第二十四条 提倡具有相同服务意向和志趣爱好的注册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组织指导下结成志愿服务专业团队开展服务。
第二十五条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因过错给志愿服务对象造成损失的,由志愿服务组织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志愿服务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志愿者追偿。
第二十六条 在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因自身过错给志愿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因其他原因受到损害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协助其依法获得适当补偿。
第二十七条 注册志愿者可在志愿者组织指导下参加管理工作,成为管理型志愿者。发挥管理型志愿者和志愿者骨干的能动性。 第二十八条 项目志愿者依据业绩可以参加其志愿服务项目的专项评选表彰活动。
第二十九条 志愿服务总时数累计达400小时的志愿者,可以凭志愿服务证明或注册志愿者证向所属县(市、区)志愿者协会申请核发志愿服务荣誉卡,已累计的时间应予以标注。志愿服务荣誉卡,由省志愿者协会统一印制(参加附件6)。
第三十条 各级注册审批机构应建立注册志愿者的星级认证制度,各级志愿者协会应建立奖章授予制度,依据注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予以认证。
第三十一条 星级认证制度
注册审批机构根据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认定其为一至五星志愿者。
(一)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小时的,认定其为“一星志愿者”;
(二)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60小时的,认定其为“二星志愿者”;
(三)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的,认定其为“三星志愿者”;
(四)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200小时的,认定其为“四星志愿者”;
(五)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0小时的,认定其为“五星志愿者”;
(六)注册审批机构对星级志愿者认定后,已累计的时间应予以标注;
第三十二条 奖章授予制度
各级志愿者协会根据“五星志愿者”认证后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授予不同级别的志愿服务奖章。
(一)注册志愿者自获得“五星志愿者”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200小时的,由县级志愿者协会授予奖章。
(二)注册志愿者自获得县级授予的奖章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0小时的,由市级志愿者协会授予奖章。
(三)注册志愿者自获得市级授予的奖章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800小时的,由省级志愿者协会授予奖章。

Ⅳ 中国是否有关于志愿者利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但有少部分相关的法规。你可以参看地方性《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或者有关力组织文件如:《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等。

Ⅳ 志愿者管理制度及奖罚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规范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和和谐社区建设,健全和完善社区保障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区志愿服务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从社区成员多种需求出发,组建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开展各种无偿公益服务,协助解决社区问题,倡导社区居民互助,共同推动社区建设的公益服务活动。

社区志愿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志愿者各社区志愿者组织。

第三条 社区志愿者是在本办事处各社区志愿者组织登记并获得其同意,自愿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人员。

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由社区总支自愿者服务队和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组成。

第五条 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职责: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确立服务项目,落实服务活动,为社会公益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等提供服务。

第六条 一个规范化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必须具备“八个有”:有统一的标识〈统一悬挂“XX社区志愿服务队”标牌〉;有必要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档案;有相对固定的服务项目;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服务基地;有完整的活动计划;有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

第三章 志愿者的注册与管理、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 志愿者的管理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志愿者组织长期接纳志愿者的报名申请。

第八条 注册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凡18周岁以上的个人,志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并具有相应的服务技能,承认志愿者协会章程,履行入会登记手续,接受入会辅导,均可到社区志愿者组织申请。

第九条 注册志愿者的申请程序:凭本人有效证件到所在社区志愿者组织填写注册登记表,所在社区志愿者组织按照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档案。

第十条 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享有以下权利:

(一)志愿者接受志愿者组织的培训。培训分为:志愿者基本知识培训、服务技能培训;

(二)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请求志愿者组织的帮助解决;

(三)志愿者组织根据志愿者所从事志愿活动的需要,可要求相关部门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人身保险;

(四)志愿者享有监督、建议、批评、出入组织自由的权利。

第十一条 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

(二)遵守志愿者协会的章程;

(三)完成志愿者组织安排的服务工作等;

(四)维护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保证服务质量;

(五)开展志愿服务时应当佩戴统一的标志。

第四章 服务范围和重点对象

第十二条 社区志愿服务范围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帮困、社区治安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的服务工作等公益事业。这些服务以志愿者及其组织的行为能力为限。

第十三条 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是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具有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社会成员。志愿者组织根据服务对象的申请或者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是自愿、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第五章 保障与奖励

第十四条 社区要确保有专门的志愿服务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第十五条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可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 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要落实专人分管志愿服务工作。

第十七条 各级党、团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发挥主体作用。

第十八条 社区党员志愿者组织、妇女志愿者组织等统一纳入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接受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协调管理。

第十九条 建立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和绩效评价制度。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数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表彰志愿者的重要依据。注册志愿者每年至少要参加5小时的志愿服务。

Ⅵ 志愿服务的法律依据

2006年11月共青团中央印发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规定:“团组织版、志愿者组织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权求,向注册志愿者发布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岗位,志愿者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也可按照相关规定自行开展志愿服务。提倡具有相同服务意向和志趣爱好的注册志愿者在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指导下结成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服务。”
“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应通过与志愿者组织或服务对象签定服务协议书等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的权利、义务。未满十八周岁的注册志愿者可参加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
“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可依托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社会公益机构,通过签定协议、命名挂牌等形式创建志愿服务基地,探索建立志愿者经常性、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

热点内容
郭丽律师 发布:2025-05-21 11:07:48 浏览:421
小三怀孕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1 10:55:29 浏览:129
理想中的法院 发布:2025-05-21 10:54:00 浏览:284
济南商河律师 发布:2025-05-21 10:53:25 浏览:88
宁夏司法行政网 发布:2025-05-21 10:53:25 浏览:454
公司法共几条 发布:2025-05-21 10:51:12 浏览:815
中法学会 发布:2025-05-21 10:51:12 浏览:964
在某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发布:2025-05-21 10:47:01 浏览:318
未成年人辍学外出打工应负法律责任有哪些 发布:2025-05-21 10:33:56 浏览:662
婚姻法经济帮助金 发布:2025-05-21 10:33:56 浏览: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