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李广健
『壹』 机动车与行人发生无法查证事故成因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赔偿应怎样起诉请律师费用需多少。又怎样请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确定责任和进行后续处理的重要证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对责任主体应对事故承担的责任具体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这几种。除之外,还出现了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种类。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出具了“无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无法认定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书或者“无法确定双方谁有过错,无法作出事故认定”的事故认定书。何为交通事故无法认定?顾名思义,就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现有的证据来看,没有证据证明事故的任何一方对于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无法判断事故责任。那么,当事人一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由于交通事故的突发性、环境的变化性、个案的特殊性等情况,会造成一部分交通事故发生后,连第一时间赶赴交通事故现场的交通警察都无法取得事故相关证据,进而无法认定事故责任,这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是否交警作出事故无法认定的认定书就意味着任何一方都不用承担赔偿责任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由此可见,该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机动车一方规定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因此,在该类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推定机动车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如机动车一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一方存在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机动车方的责任。如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一方故意造成事故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事故责任。
因此,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是过错原则,于是在责任无法认定的前提下,任何一方都可举证对方存在过错,并要求对方根据该过错承担责任,如经举证并证实发现双方都有过错的,按过错比例分担责任。换言之,如果有证据证明一方有过错,那么也可以凭合法、有效、充分的证据去推翻交警已经作出的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责任认定书。但如果双方都没有相应的证据足以证明对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如何分配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没有进一步进行规定,湖州律师李广健提醒,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四条的规定,由双方承担公平责任。虽说,从事故的实际发生情况来说,确实可能发生一方责任小于另一方的情况,但由于事故现场没有留下相应的证据足以证明这一点,导致交警以及当事人双方都无法对事故举证,并还原出事故现场,从而证明一方存在过错,因此,从法律程序角度出发,以公平责任分配双方当事人的责任,是较为合理的模式。
三、至于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况首先,在实践操作中常有一个误区,即交通事故都是在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发生、或者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但是不少人通常忽视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非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因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项对于“车辆”的定义,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只要满足道路、车辆、当事人一方存在过错并造成了损害后果的构成要件,即可以构成交通事故。基于以上这一点,如发生在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道路交通事故,并且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同样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首先,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能够举证另一方存在过错的,就可以减轻己方的责任,如果能进一步举证对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己方可以不承担责任。至于双方都无法证明对方存在过错的,那么同样的,也应当按照公平责任,分担赔偿责任。
在新道路交通法实施后,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已经从原来的具体行政行为转化为一份证据,而只要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过错行为的,就可减轻己方的责任。因此,在交通事故赔偿过程中,并非仅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就可以作为最终赔偿责任认定的标准。
那么在上述几种情况下,当事人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无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书不服,是否可以进行救济?如果可以救济,则如何进行救济?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是可以进行救济的,根据《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六十二条,“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处理高级资格的交通警察组成的交通事故处理专家小组,负责交通事故认定的审核、复核工作。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或者接群众投诉经审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决定,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另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由此可见,在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当事人对此不服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如经查实,确实存在错误的,可以重新作出事故认定书。
事实上,在实践操作中,很少会发生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交通事故认定书。因此,当事人另外一种救济手段即是通过向法院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通过取证、举证,推翻同处于证据地位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如果公安交警部门在交通事故上无法认定,就会导致在事故处理的民事赔偿方面比较复杂。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浙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五十九条本省依法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相应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机动车未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相当于相应的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超过第三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属于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一方已经采取了必要处置措施应当相应减轻责任的,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十至二十的赔偿责任,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五万元;(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赔偿责任;(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六十的赔偿责任;(四)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七十至九十的赔偿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失,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对于事故无法作出事故认定的交通事故,在起诉到法院后,由双方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进一步进行举证。如果不能证明相对方有过错的,负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如果能证明另一方有过错,则应减轻己方的赔偿责任,即己方承担80%左右赔偿责任;如果一方能证明另一方违反了交通法规,且己方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贰』 知识产权申请
申请知识产权
『叁』 调阅案卷需什么手续求解
你的案件已经宣判生效,想做申诉再审,作为原告你可以在法院调阅案卷,需要你本人身份证。可以复印相关资料。法庭笔录一般不能能复印。湖州律师李广健
『肆』 谈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如何救济及赔偿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确定责任和进行后续处理的重要证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对责任主体应对事故承担的责任具体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这几种。除之外,还出现了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种类。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出具了“无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无法认定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书或者“无法确定双方谁有过错,无法作出事故认定”的事故认定书 。何为交通事故无法认定?顾名思义,就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现有的证据来看,没有证据证明事故的任何一方对于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无法判断事故责任。那么,当事人一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由于交通事故的突发性、环境的变化性、个案的特殊性等情况,会造成一部分交通事故发生后,连第一时间赶赴交通事故现场的交通警察都无法取得事故相关证据,进而无法认定事故责任,这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是否交警作出事故无法认定的认定书就意味着任何一方都不用承担赔偿责任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由此可见,该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机动车一方规定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因此,在该类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推定机动车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如机动车一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一方存在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机动车方的责任。如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一方故意造成事故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事故责任。 二、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定事故赔偿?在道路交通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因此,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是过错原则,于是在责任无法认定的前提下,任何一方都可举证对方存在过错,并要求对方根据该过错承担责任,如经举证并证实发现双方都有过错的,按过错比例分担责任。换言之,如果有证据证明一方有过错,那么也可以凭合法、有效、充分的证据去推翻交警已经作出的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责任认定书。但如果双方都没有相应的证据足以证明对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如何分配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没有进一步进行规定,湖州律师李广健提醒,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四条的规定,由双方承担公平责任。虽说,从事故的实际发生情况来说,确实可能发生一方责任小于另一方的情况,但由于事故现场没有留下相应的证据足以证明这一点,导致交警以及当事人双方都无法对事故举证,并还原出事故现场,从而证明一方存在过错,因此,从法律程序角度出发,以公平责任分配双方当事人的责任,是较为合理的模式。 三、至于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况 首先,在实践操作中常有一个误区,即交通事故都是在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发生、或者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但是不少人通常忽视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非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因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项对于“车辆”的定义,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只要满足道路、车辆、当事人一方存在过错并造成了损害后果的构成要件,即可以构成交通事故。基于以上这一点,如发生在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道路交通事故,并且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同样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首先,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能够举证另一方存在过错的,就可以减轻己方的责任,如果能进一步举证对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己方可以不承担责任。至于双方都无法证明对方存在过错的,那么同样的,也应当按照公平责任,分担赔偿责任。 在新道路交通法实施后,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已经从原来的具体行政行为转化为一份证据,而只要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过错行为的,就可减轻己方的责任。因此,在交通事故赔偿过程中,并非仅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就可以作为最终赔偿责任认定的标准。 那么在上述几种情况下,当事人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无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书不服,是否可以进行救济?如果可以救济,则如何进行救济? 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是可以进行救济的,根据《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六十二条,“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处理高级资格的交通警察组成的交通事故处理专家小组,负责交通事故认定的审核、复核工作。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或者接群众投诉经审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决定,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另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由此可见,在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当事人对此不服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如经查实,确实存在错误的,可以重新作出事故认定书。 事实上,在实践操作中,很少会发生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交通事故认定书。因此,当事人另外一种救济手段即是通过向法院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通过取证、举证,推翻同处于证据地位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如果公安交警部门在交通事故上无法认定,就会导致在事故处理的民事赔偿方面比较复杂。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浙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五十九条本省依法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相应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机动车未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相当于相应的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超过第三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属于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一方已经采取了必要处置措施应当相应减轻责任的,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十至二十的赔偿责任,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五万元; (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六十的赔偿责任; (四)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七十至九十的赔偿责任。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失,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对于事故无法作出事故认定的交通事故,在起诉到法院后,由双方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进一步进行举证。如果不能证明相对方有过错的,负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如果能证明另一方有过错,则应减轻己方的赔偿责任,即己方承担80%左右赔偿责任;如果一方能证明另一方违反了交通法规,且己方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伍』 有关交通事故处理的一些问题
先到交警队落实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事情,有了认定书后和对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到事故发生地法院起诉,起诉需要(起诉状3份、原告身份证复印件、事故责任认定书、医院相关费用票据复印件),一般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需要6个月时间,剩余问题发我 QQ
『陆』 李广健名字五行属性
【李】7画,字意:一生清雅多才,贵人明现,重情失败,中年劳,晚年隆昌。(木)
【广】15画,字意:刑克父母,一生清雅伶俐,身弱多才,中年劳,晚年吉祥,教育界大吉。(木)
【健】11画,字意:智勇双全,操守廉正,中年成功隆昌,清雅荣贵,出外大吉,官旺。(木)
『柒』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周素文和李广健两位律师,刑事案件请哪个律师好呢
首先 你说说 你的 案子是什么案子 我可以帮你分析分析
在当前中国的国情下 律师只是负责传传话 递交递交材料的
真是的 判决决议 与律师辩护并无太大关系 当前很多律师都是拿了委托人的钱瞎辩护
明明有罪 最后开庭时 还按照无罪辩护
刑事 案件 我们首先要确定 其中是否包含民事调解 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 你所在地 是县级城市 还是市级城市 这个也很重要
如果是 2,3线城市 那么 你必须请一个律师 否则公检法 会出现许多违规操作 与不公正
任何的律师 其效果都是一样 除非是 法学院的在职律师
我等你提问
如果涉及民事调解 那么 请一个一般的律师就够了 关键还是在于 民事协调
民事协调成功的情况下 被害人会出具 刑事谅解书 那么再跑跑法院关系可以出缓刑
『捌』 求问夫妻一方与他人同居又生了小孩就构成重婚罪吗
在我经办的一些离婚案件中,曾遇到过一方背着另一方在外面租房生活,且与他人同居已经生育小孩的这种案例。无过错的一方欲起诉离婚且追究重婚罪,并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或者以此为由多分得财产。湖州律师李广健试图从司法实践角度分析其可行性如何? 以上这种情况追究过错方犯重婚罪理论上成立,但收集证据很难,法院不一定支持你的请求,另外你希望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办法,以重婚为由多分得财产也不一定可行。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法律对人们的私人生活的干预越来越少。虽然重婚罪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予惩处,但它又涉及人们的个人私生活、情感生活,法律不宜过多强烈地干预。我国《刑法》将重婚罪的法定刑确定在二年以下,《刑事诉讼法》将重婚罪确定为自诉案件,即主要依靠当事人直接到法院提起诉讼。即使诉至法院,法院予以立案审理,自诉人与被告人还可以自行和解,撤回起诉。其次,重婚罪案件立案难,难就难在取证难。《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要求重婚的男女二人以夫妻名义对外持续地、稳定地、共同地生活,如果不是以夫妻名义对外生活,即使在一起生活,甚至生育子女,也不能认定为重婚,一夜情生孩子更不能认定为重婚,因为不能排除婚外情生活,或者不以夫妻名义以同居关系生活。是否以夫妻名义生活,当然不以重婚男女双方的说法为准,但也不以受害人的说法为准,而以周围人、一般大众的社会评价为准。第三,民事法律与刑事法律对重婚罪的规定不同,但毕竟刑事法律对社会秩序,对人的自由、权利影响较大,两者相比较,能通过民事法律解决的问题,就不通过刑事法律解决。第四,从诉讼法的角度讲,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不同,《刑事诉讼法》规定,因犯罪给受害人造成物质损失,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关系主要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它不属于因犯罪给受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部分。如果无过错方想多分割财产,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就可以解决。 如果无过错方坚持要求追究过错方的重婚罪,就必须要全面地收集证据,包括周围群众的证言(证人须到庭作证),两人重婚生活期间,在一起生活的照片、音像资料,租房和安装电话、宽带时的签名,婴儿出生时医院手术单上配偶的签名,婴儿出生证上父母的名字,甚至婴儿DNA鉴定等,彻底排除二人同居关系或者一夜情的情况才有可能。这恐怕也是许多一方明知另一方与他人同居甚至生育小孩而无过错方却没有去追究重婚罪的一个原因吧。湖州律师李广健
『玖』 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如何救济及赔偿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确定责任和进行后续处理的重要证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对责任主体应对事故承担的责任具体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这几种。除之外,还出现了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种类。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出具了“无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无法认定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书或者“无法确定双方谁有过错,无法作出事故认定”的事故认定书。何为交通事故无法认定?顾名思义,就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现有的证据来看,没有证据证明事故的任何一方对于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无法判断事故责任。那么,当事人一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由于交通事故的突发性、环境的变化性、个案的特殊性等情况,会造成一部分交通事故发生后,连第一时间赶赴交通事故现场的交通警察都无法取得事故相关证据,进而无法认定事故责任,这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是否交警作出事故无法认定的认定书就意味着任何一方都不用承担赔偿责任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无法认定责任的交通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由此可见,该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机动车一方规定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因此,在该类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推定机动车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如机动车一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一方存在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机动车方的责任。如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一方故意造成事故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事故责任。
因此,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是过错原则,于是在责任无法认定的前提下,任何一方都可举证对方存在过错,并要求对方根据该过错承担责任,如经举证并证实发现双方都有过错的,按过错比例分担责任。换言之,如果有证据证明一方有过错,那么也可以凭合法、有效、充分的证据去推翻交警已经作出的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责任认定书。但如果双方都没有相应的证据足以证明对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如何分配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没有进一步进行规定,湖州律师李广健提醒,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四条的规定,由双方承担公平责任。虽说,从事故的实际发生情况来说,确实可能发生一方责任小于另一方的情况,但由于事故现场没有留下相应的证据足以证明这一点,导致交警以及当事人双方都无法对事故举证,并还原出事故现场,从而证明一方存在过错,因此,从法律程序角度出发,以公平责任分配双方当事人的责任,是较为合理的模式。
三、至于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况首先,在实践操作中常有一个误区,即交通事故都是在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发生、或者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但是不少人通常忽视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非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因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项对于“车辆”的定义,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只要满足道路、车辆、当事人一方存在过错并造成了损害后果的构成要件,即可以构成交通事故。基于以上这一点,如发生在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道路交通事故,并且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同样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首先,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能够举证另一方存在过错的,就可以减轻己方的责任,如果能进一步举证对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己方可以不承担责任。至于双方都无法证明对方存在过错的,那么同样的,也应当按照公平责任,分担赔偿责任。
在新道路交通法实施后,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已经从原来的具体行政行为转化为一份证据,而只要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过错行为的,就可减轻己方的责任。因此,在交通事故赔偿过程中,并非仅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就可以作为最终赔偿责任认定的标准。
那么在上述几种情况下,当事人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无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书不服,是否可以进行救济?如果可以救济,则如何进行救济?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是可以进行救济的,根据《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六十二条,“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处理高级资格的交通警察组成的交通事故处理专家小组,负责交通事故认定的审核、复核工作。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或者接群众投诉经审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决定,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另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由此可见,在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当事人对此不服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如经查实,确实存在错误的,可以重新作出事故认定书。
事实上,在实践操作中,很少会发生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交通事故认定书。因此,当事人另外一种救济手段即是通过向法院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通过取证、举证,推翻同处于证据地位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如果公安交警部门在交通事故上无法认定,就会导致在事故处理的民事赔偿方面比较复杂。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浙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五十九条本省依法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相应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机动车未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相当于相应的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超过第三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属于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一方已经采取了必要处置措施应当相应减轻责任的,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十至二十的赔偿责任,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五万元;(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赔偿责任;(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六十的赔偿责任;(四)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七十至九十的赔偿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失,机动车一方无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对于事故无法作出事故认定的交通事故,在起诉到法院后,由双方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进一步进行举证。如果不能证明相对方有过错的,负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如果能证明另一方有过错,则应减轻己方的赔偿责任,即己方承担80%左右赔偿责任;如果一方能证明另一方违反了交通法规,且己方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