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征收法律服务
㈠ 征收集体土地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主要是各市州自己修订《关于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请示经省政府审专查。在征地补偿安属置中要坚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原则,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不适应的补偿标准,按程序报批。规定标准外的补偿项目,参照规定标准中相近情况补偿,不能参照的,参照市场价格,按实际损失合理补偿。
㈡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法律规定主要有:《土地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收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等
关于拆迁征地的问题可以咨询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有来自法院、行政机关的权威法律人士,毕业于双一流高校长期从事征地拆迁业务的资深律师构成了在明强大的律师队伍。借助丰富的审判经验,由前法官担任的资深法律顾问能够准确诊断客户的法律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流程。而在明拥有的十五个各具特色的律师团队均由执业达十年以上的督导律师领导,为客户提供从谈判到诉讼的全方位争议解决方案。
㈢ 集体土地征用的程序及法律风险有哪些
您好, 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采取追究刑事责任的办法,确保耕地数量的相对减少。
非法占用耕地,是指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登记、核发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而占用耕地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未经批准占用耕地,即未经国家土地管理机关审理核查,并报经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占用耕地的;少批多占耕地的,即部分耕地的占用是经过合法批准的,但超过批准的数量,且多占耕地的数量较大的;骗取批准而占用耕地的,主要是以提供虚假文件、谎报用途或借用、盗用他人的名义申请等欺骗手段取得批准手续而占用耕地,且数量较大的。
改作他用,是指改变耕地的种植用途而作其他方面使用,诸如开办企业、建造住宅、筑路、采石、采矿、采土、采河倾倒废物等。
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审批权限:
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征用上述规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违反上述有关土地管理的审批程序或所规定的数量而多征用、使用耕地的行为,就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司法实践中也可根据当时当地耕地面积的大小、质量优劣的状况等情况,综合衡量非法占用耕地的数量是否较大。
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是指非法占用耕地导致耕地种植功能基本丧失,如造成土地板结、沙化、盐渍化、水土严重流失、土壤肥力消失等。
非法占用耕地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法律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非法占用耕地。但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不违反有关耕地保护管理制度和通过正常的审批程序的前提下,依法占有耕地,享受对耕地的使用权,并接受国家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凡违反该程序私自占用数量较大耕地的居民,均可构成非法占用耕地罪。
单位非法占用耕地,主要是指单位在国家建设用地、本单位发展建设和乡(镇)村建设用地过程中,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这里的单位,既包括国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合资或独资、私人所有的公司、企业以及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的动机多种多样,但不影响犯罪构成。对非法占用耕地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㈣ 如何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1、关于如何提起行政诉讼的形式比较简单,准备好起诉状,必要的证据,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即可。自2015年开始实施新的《行政诉讼法》之后,立案比较容易。
2、鉴于上述的问题,其中的难点个人认为应当注意:
(1)、集体土地征收,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进行,其中包含了审批,公示公告,组织听证,调查确认,落实补偿,强制执行等多个具体行政行为,所以,在实际的司法救济操作时,需要确定要起诉的是哪个行政行为。
(2)、根据被诉的行为,确定被告,根据被告,确定法院的级别管辖。
(3)、上述情况确定后,又因为关于行政诉讼全国很多地方有实施了“异地管辖”或者“交叉集中管辖”,再确定具体的管辖法院。
(4)、在土地征收中,有些具体行政行为,只能复议,是不可诉的,也需要注意。尤其是,复议的期限是60日,不可错过。
㈤ 征收集体土地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城中村”集体来土地源批准征地、房屋拆迁涉及哪些法律文书? “城中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是否需要《房屋拆迁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迁公告》? 回复:你好!征收集体土地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按照规定,征收集体土地的,地方政府应对征收土地方案、安置补偿方案进行公告。您提到的《房屋拆迁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迁公告》,在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相关法律中并无明确要求。具体情况请向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咨询。(耕地保护司)
㈥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等。青岛属于可以自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城市,青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青岛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只要不违反上位法,就在青岛市具有法律效力。
㈦ 集体土地征用相关的法律
集体土地征收的法律规定是:集体土地征收应当履行报批手续、获得省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征地时应当与征收户签订补偿协议,补偿标准合理,保证足额到位。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㈧ 国家征收集体土地的法律依据
国家征收集体土地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九条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第十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第十一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三条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十五条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超过征地批准权限的,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第四十八条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第四十九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禁止侵占、挪用被征用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
第五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从事开发经营,兴办企业。
第七十八条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九条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四十二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第一百三十二条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