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残日法律援助
① 国际助残日是哪一天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是一年一度的活动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残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他们通常健康状况较差,教育程度较低,也较少拥有经济机会。他们往往更容易失业,贫困率与死亡率也比普通人更高。此外,由于偏见和歧视,残疾人本应享有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80%居住在发展中国家。残疾人更容易遭遇歧视和偏见,他们面临许多障碍,经常难以享受到普通人所享有的教育、保障、就业及其他基本社会服务。
为残疾人做九件事,让每个生命都得到同样的尊重!
1.用微笑面对他们,不歧视、不嘲笑、不拒绝
2.平等相待
3.无论当面还是私下,不随意谈论他们残疾的状况与成因
4.在征得许可后,给他们礼貌的帮助
5.路上遇到残疾人,耐心的等他(她)先过
6.不占用盲道,接纳导盲犬
7.公交和地铁上,不占用残疾人专座
8.如果可能,为他们提供体面的工作
9.告诉自己的孩子,他们,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相比小心翼翼的同情和帮助,他们更需要的其实是尊重。和我们一样,有着健全、独立和渴求尊重的灵魂。
② 全国助残日
今年全来国助残日是源2019年5月19日 (四月十五 星期日)。
中国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每年都进行"助残日"活动。
“全国助残日”是宣传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要载体,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这种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有效地培育了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了全民助残意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2008年5月18日是第十八次法定“全国助残日”,这次助残日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在两个奥运会筹办的关键时期举办和组织好本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必将极大地提升社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对残奥会的关注程度,进一步营造关爱残疾人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③ 全国助残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全国助残日是在每年五月第三个周日。
中国人口众多,残疾人也占据着社会回的一答部分,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大多残疾人,因为身体的残疾,导致了受到社会中一些人的歧视,导致了他们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助残日则是给予这些残疾日帮助,鼓励的一个日子,被订在了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活动意义: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 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
④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 )月的第( )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内七次会议容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由于残疾障碍,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特别是农村40%以上残疾人家庭平均收入仍低于国家贫困线。残疾人仍是贫困程度最重、困难最多、扶持难度最大的特殊困难群体。
因此,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改善和提高贫困残疾人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创建文明城市与帮扶贫困残疾人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不断缩小残键差距。号召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残疾人、走近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扶助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⑤ 世界助残日是哪一天
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
每年一度的“全国残疾人日”动员了各级领导和数亿人从中央到地方。
群众参与形成了强大的势头和规模,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与有关部门联合签发“帮助残疾人日”活动文件,不仅增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各地“帮助残疾人日”活动的顺利开展。
各职能部门通过协调有关部委、部门和单位参与残疾人救助日活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要,贴近残疾人,加大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纷乱的田野。
通过充分动员公众媒体,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使广大了解和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团结起来,受到鼓舞。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人道主义,
形成了全国残疾人事业宣传报道的热点,形成了有利于社会环境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
⑥ 中国助残日是多少日
中国助残来日是每年五月自第三个星期日。
中国残联发言人表示,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近200万,残疾现患率、发生率在中高收入国家处于较高水平,预防体系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残疾预防形势依旧严峻。调查显示我国仍有46%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
助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
2、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
3、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
4、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
⑦ 全国爱眼日,全国助残日,全国爱牙日分别是几月几日
全国爱抄眼日是每年的袭6月6日、全国助残日是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全国爱眼日: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并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这一倡议受到眼科学界和眼科专家们的响应,决定每年5月5日为“全国爱眼日”。
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全国助残日:中国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全国爱牙日: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建立爱牙日是加强口腔预防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
⑧ 全国助残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五月第三个星期日
中国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近年来,“全国助残日”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正逐步发展成为“助残周”或“助残月”。助残日期间,全国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新闻媒体将广泛报道残疾人事业进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道主义得到大力弘扬,扶残助残蔚然成风。今年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开展更加扎实有效,更为丰富多彩的助残日活动,切实做好残疾人民生托底补短工作,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让广大残疾人分享更多福祉。
多方面入手帮助残疾人:
1、 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给予方便和照顾,如让座、按下车铃等。
2、 如果一些公共休闲场所能完善无障碍设施,让电梯的按钮再低些;台阶再平些;盲道再宽些,与残疾人的心就会再拉近一些。
3、 “平时除了与残疾人朋友及家人沟通外,就很少与外人沟通了,我和同学都期望在公共场所和普通人有更多沟通。”这是一个听力残疾人的心声,他们渴望与大家交流。其实只要懂一点简单的手语,大家与聋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并不困难。
4、 多数残疾人并不希望别人可怜他,因为可怜帮不了什么。所以,大家要特别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以对待健全人的方式对待他们。
⑨ 全国助残日的助残形式
每年助残日活动的主题,都是依据当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确立的。活动中,分别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温暖”、“走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残”等主题开展了活动。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是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全民助残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文化助残”活动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开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残助学”、“科技助残”、“爱心赠刊”、“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残“:倡导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科技工作者义务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实现科技致富。
“爱心赠刊”、“爱心赠书”:倡导杂志社、出版社及全社会向残疾人和残疾人文化设施赠送书刊及音像制品;倡导大学生义务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
“爱心送戏”:倡导文艺团体深入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学校、福利工厂和基层社区,义务为残疾人演出文艺节目,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图书馆、文化馆有无障碍设施,提供无障碍服务;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吸纳残疾人参加。 5月18日,由时尚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携手红五角行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海南省扶残助残爱心协会主办,海南易物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以 “温暖中国、感知生命的伟大”为主题的红五角行动慈善盛典在金色阳光酒店圆满举办。
海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符桂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365儿童救助基金执行主任赵丽萍、红五角行动公益发起人韩天杰、山东圣洲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邦伟、海南易物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杰等作为嘉宾出席慈善晚宴并发表讲话。
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5月18日正好是全国助残日。本次举办的红五角行动慈善盛典目的就是聚集基金会领导、爱心企业家及各位爱心人士共同来帮助残疾人群体。让更多的残疾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在展会同期举办红五角行动慈善盛典,这是一次将公益与奢侈品结合的盛会。红五角行动发起人韩天杰先生曾提出“奢侈品并不意味着浪费或享乐,它不仅仅只是涵盖了一种财富意义,更包含一种社会责任与荣誉。“身为此次展会总策划人不但希望用高端品牌来倡导精英人士高品质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希望能架起公益与展会这座桥梁,带动起高层的公益心与社。 “红领巾助残”活动是由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少工委、中国残联共同组织,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帮助残疾人,帮助残疾小伙伴,帮助困难残疾人子女等活动的助残行动。
自1986年,由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道德风尚的意见》以来,全国数以亿计的少先队员积极响应,“红领巾助残”活动遍及城乡,蓬勃开展。全国每年有近千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各项助残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实践证明,“红领巾助残”活动是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行人道主义教育的生动形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领巾助残”活动重在育人。以学校、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通过组织助残小分队,建立助残联谊网,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助残活动。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一助一送温暖”、“我与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帮助残疾人,着重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在奉献、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既培育了关心他人、扶助弱者的爱心,同时又是一次社会道德和拼搏精神的自我教育。
⑩ 国际助残日是几月几日
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抄人日。袭
1982年,联合国做出决定,在全世界开展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呼吁各国政府关注残疾人问题,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促进残疾人与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共享社会文明的物质成果。
1992年,在联合国大会上,许多第三世界的国家提出继续开展联合国十年活动,以继续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过大会讨论决定,每年的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提醒各国领导人关注残疾人问题,呼吁社会继续不断地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参与社会的环境和条件。
“国际残疾人日”的确立,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开始形成一个共识,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
庆祝国际残疾人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并消除影响残疾人充分参与到生活各个方面中来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