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民法典
① 民法典没答上怎么办
民法典的内容很多,一时间没有认真的、系统的学习,也就是说没有回掌握民法典的答具体内容,因此没答上是正常的。从现在起就要认真、系统的学习民法典的条文,尤其是要领会民法典的精神实质,这样在下次的考试或答辩中就会答上来了,可以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在学习民法典的过程中,首先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扎扎实实的学习,要勇于吃苦,来不得半点虚假。俗话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②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当如何对待民法典
民法典体现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发展的表现。
作为时代青年一是积极拥护民法典,二要积极学习了解掌握,三要积极宣传贯彻民法典的精神,作法制时代的引领者。
③ 什么是民法典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是民事权利专的宣言书和保属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民法典将民法总则整体纳入,作为民法典总则编,共10章,204条,基本保持了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的最后。
(3)掌握民法典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在掌握民法主体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习新增内容(后期也会有很多机构总结新增考点)。另外加强做题,民法学习非常注重做题练习。
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④ 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抚殈金应由什么人掌握,民法典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总则》是这样规定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4)掌握民法典扩展阅读:
相关法律《民法总则》
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第二十五条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⑤ 掌握民法体系应当注意哪些要点
您好,可以看下《中国民法体系研究》这本书,应该可以建立基本的框架。
⑥ 我国为什么需要制定民法典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民法典的必要性又显现出来,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更加充分。加快制定民法典,使民法典成为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律工具。
1、制定民法典是实现民法科学化的需要。
2、制定民法典是实现民法科学化的需要。
3、制定民法典是富民强国的需要。
4、民事立法不仅描述社会,更应引领社会发展。
(6)掌握民法典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当时领导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工作的彭真、习仲勋等同志深入研究后,在八十年代初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12月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
⑦ 民法典要如何备考
先背诵基础知识,请专家指导,多做考题训练。
⑧ 围绕民法典浅谈自己的认识
要说从《民法典》中学到什么,可能真的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也不应该是一个问答的量,前几天通过时,整个法律圈都炸了,《民法典》对人们生活影响实在太大。不过作为专业人士,看到这样他的问题难免又很感兴趣,加上前几天也初步的发了一些内容,所以我们还是来粗略的唠唠《民法典》这个话题。
一、体例结构
民法典的起草历时近70年,几辈法律人的心血成就了今天的国之重典,从结构上来说共计1260条,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家庭婚姻、继承、侵权责任七编,就在5月28日通过这一天,整个法律圈各种言论可谓万马齐喑,有说“专业选得好、年年似高考”的、有说“半生所学、毁于一旦”的,也有搬出第1260条来论证民法典的威力的,毕竟在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中,《民法典》内容最多,条文最多,也达到了十万字之最,更重要的是,《民法典》的出台直接废止了几十年来陆续通过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所以大家开玩笑说“半生所学、毁于一旦”。
二 具体内容
不过说到《民法典》的具体内容,就真的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了,虽然这部法律达到了1260条之多,但是它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制定法,这话怎么说呢,因为我们《民法典》的制定思路就是汇编制,先将各编制定成单行法,陆续施行,待各编都成熟后再汇编在一起,现有《民法典》各编中,只有人格权编没有制定单行法,但是人格权编的具体内容又实际上散见于《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等单行法律中,可以说,整部《民法典》95%的内容都是现行有效各单行法律规定了的,所以不管是内行还是外行,不必恐慌,只需要翻着《民法典》和相对应的单行法,找到对应发条,即可理解民法典的具体规定,关于完整的内容,请看下图:
把该图认真看一遍,即可了解民法典的体例及大致内容,再有针对性的学习其中一些新规,就可以熟练掌握民法典了。
三 《民法典》新规
要说到《民法典》新规,可以说几条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1、规定了离婚冷静期,民法典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2、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平台大额充值、在直播平台大额大赏主播的,可以退款;
3、职场、校园等场所性骚扰得到遏制,法律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4、高空抛物伤人,整栋楼同赔(除非能证明自己不是伤人者)、物管对高空抛物伤人担责,公安机关、城管等部门应当尽快调查高空抛物责任者;
5、网络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及行政处罚。民法典规定,APP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6,高利贷从此绝迹,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针对高利贷频发、网络借贷无序、金融借款变相高息,民法典有了明确态度,从此再有高利贷的,法律将严打,我们期待最高法院司法解释;
7、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业主共享,过去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看到,每个小区的电梯里都挂满楼宇广告,但绝大部门地区都没谁过问广告收益的归宿,实际上这个规定也不算新规,在《物业管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公共区域属于业主共有,收益也归全体业主共有,但一直未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次,民法典明确规定,该类收益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附言
鉴于民法典出台时间太短,我们也都还在学习过程中,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学习,一起总结,有什么困惑的,可以留言一起交流。
⑨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学好民法典践行法治理念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大学生应该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大学生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9)掌握民法典扩展阅读: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高空抛物、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然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的体现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解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