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外司法
A. 美国司法部长和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谁才是真正的美国司法机构的老大
美国司法机构领袖是美国大法官,美国司法部长虽然名字中有司法两个字,实际属于行政部门,不属于司法部门。
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门的领袖,并主管美国最高法院。在美国司法部长行使的是行政权,是美国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属于行政机构里而不是司法机构。
美国司法部长,是美国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司法部长被认为是美国政府首席法律顾问,他职责是替美国政府处理法律事务及对美国司法部门进行监督。美国司法部长是美国总统的内阁成员之一,是内阁中唯一不使用“Secretary”作为名称的内阁成员。
(1)近代国外司法扩展阅读:
美国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是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门的领袖并主管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美国最高司法官员,领导最高法院的事务并在弹劾美国总统时主持参议院。同时,按近现代传统,首席大法官还主持美国总统的宣誓仪式,但这样的做法没有《美国宪法》和任何法律作依据。
现任即第十七任首席大法官是约翰·罗伯茨,他由乔治·沃克·布什总统任命,2005年9月29日获美国参议院通过。
美国司法部长:
是美国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司法部长被认为是美国政府首席法律顾问,他职责是替美国政府处理法律事务及对美国司法部门进行监督。
美国司法部长是美国总统的内阁成员之一,是内阁中唯一不使用“Secretary”作为名称的内阁成员。美国司法部长在总统继任顺序中排名第七。美国司法部长是在美国总统上任后提名,由美国参议院批准产生。总统有权随时解除司法部长的职务。
B. 近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其确立标志分别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1 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临朝而不理政”;2 议会是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3 责任内阁制,英国首相从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内选出,一般是该党的党魁。首相可以任命内阁阁员,组成内阁,首相是英国的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当议会不信任内阁时可以发起倒阁,首相也可以解散下院,提前大选。4 两党制的运用,将政治斗争用一个有序的形式规范起来,避免了流血和暴力斗争。
美国:联邦制总统制的共和制。特点:1 国家实行联邦制,各州政府必须服从联邦政府,各州法律不得与联邦宪法的原则相违背,但各州又在各领域享有一定程度自主权。这种制度既维护了中央集权,又能充分调动各州的自主性和积极性。2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联邦总统行使行政权,联邦法院行使司法权。三权独立,相互制衡,避免了专制独裁。3 宪法修正案,使美国的宪法能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内容。4 两党制的运用。
法国:议会制的共和制。特点:1 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为7年,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在获得参议院同意后可以解散众议院,同时总统也是三军总司令,法国总统的权力很大,但要作为总统,前提是祖宗不可以统治过法国。2 这个我还没想到,不好意思罗。
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1 立宪是虚,专制为实。德国名义上的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可是只能在政府预算时对政府施加压力,对于损害德皇以及容克地主利益的决议一律不准通过。2 德皇是国家元首,集立法 司法 行政权于一身,军官皆由其任命,宰相也由其任命,宰相是政府首脑,对德皇负责。
1689年 权利法案(英)
1776年 独立宣言(美)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关系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版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权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三权分立制度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国国情不同而有不同形式。
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典型国家。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下级法院。根据三种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美国宪法还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建议和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通过弹劾案撤换总统,有权建议和批准总统对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宣告惩治叛国罪,弹劾审判最高法院法官;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有限的否决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总统还拥有特赦权、对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权;最高法院法官在总统因弹劾案受审时担任审判庭主席。此外,根据惯例,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无效。实行总统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采用这种形式。
D. 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法律文献
法律史是一门法学和史学的交叉学科。文献不但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学术进步的源泉。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曾用“入宝山不空归”来形容接触原始材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法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自古以来,书目提要就被视为读书的门径。近代以来,先后出版了多部法制史料的书目提要。1934年,孙绍祖撰成《中国历代法家著述考》,收集历来法学著作572种。1957年,国务院法制局法制史研究室李祖荫、杨清源、汪国堂等依据该局图书室收藏的图书(这部分图书绝大部分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继承),编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简介》,收集历来法学著作932部(法律出版社1957年)。1976年,台湾张伟仁先生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法制史书目》,收集历来法学著作2473部。1978年之后,大陆先后出现了高潮、刘斌《中国法制古籍目录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张伯元《法律文献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等著作。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编《中国法律图书总目》、中国法学会编《中国法学图书馆目录》、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法学卷等也收录了一些主要的法制史书目。其中,中国法学会编《中国法学图书馆目录》一书每条书目后都附有详细的馆藏情况,极便于读者查找。
1990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国家图书馆等法律古籍的主要收藏单位都纷纷将古籍数据上网。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也将本馆收藏的珍本法律古籍目录放在了网上。古籍的数字化进程还在继续。相信以后读者可以更多的通过网络查到资料。
E.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成就
帝国主义阶段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关系中充满着强国欺侮弱国、掠夺别国领土、争夺殖民地的现象,帝国主义国家对外实行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武装侵略的政策,国际法中进步的原则、规则和制度遭到破坏,产生了一些与帝国主义政策相适应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尽管如此,国际法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发展的:①它的领域从欧洲扩大到美国和整个美洲,扩大到土耳其、日本以及亚、非的其他一些国家。②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多样化了,出现了一些专门化问题有待处理,开始签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建立了不少的国际行政联合。③战争的连续不断发生及其残酷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对于制订战争法规的要求。从1856年《巴黎海战宣言》,经过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到1909年伦敦《海战法规宣言》,战争法规的人道主义化有所发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和制度也有所改进(见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际法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国际关系毕竟还在发展。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既为国际关系,也为国际法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提出了不兼并和不赔款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行,宣布废除秘密外交和不平等条约等等,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签订了《国际联盟盟约》(见国际联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号称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通过了《国际常设法院规约》,设立了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司法机构。接着,1928年在巴黎签订了《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非战公约》),反对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废除战争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反映出各国人民反对战争、特别是反对侵略战争的要求。这些使原有的进步的国际法原则得到了恢复和加强,新的原则开始不断地建立起来,表明新的现代国际法正在形成中。
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使国际法又一次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但是,在国际关系中,国际法仍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相反,甚至大战结束之前,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战后,《联合国宪章》签订了;依据宪章,成立了联合国组织。特别是在战后,新的民族独立国家纷纷成立,使国际法的领域扩大了,包括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推动下,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层出不穷地出现新问题,如核武器(见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国际海底(见国际海底制度)、外层空间、环境保护等等,都要求国际法加以调整,使现代国际法有了显著的发展。
F. 近代中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第一,1844年中美签定了《望厦条约》,主要内容: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第二,1858年6月中国与英,法,俄,美,俄四国签定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
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
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 传教;
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第三,1858年11月中国又与英,法,美三国签定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主要内容:
1、规定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2、商税率比再次降低。
第四,1868年中美签定了《中美续增条约》,主要内容:
1、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这一规定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提供了合法根据。
2、两国人民均可入对方官学,并受优惠待遇;双方得在对方设立学堂。
3、两国侨民不得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为使清政府承担镇压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义务,以扩大美国在华传教。
第五,1901年清政府同俄,英,美,日,德,法,意,奥,西,比,荷11个国家签定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1.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其中这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工具。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G. 中国古代法律和外国近代法律的本质区别
中国古代法律虽有着很强的公正性,但是封建社会的本质决定了其维护皇权和贵族利益的原则!另外一方面,中国古代法律刑法特别发达,更为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乃是以刑法为基础的法律文化样式。通说认为,法律与社会规范(譬如道德和习俗之类)的“区别”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 具有强制力和惩罚性。当然,这种看法也许并非那末“天经地义”和“不可质疑”。有人指出:在早期 法律体系中,根本没有刑罚;而且,所有法律都是“指导性的”而非“命令性的”规范 。可是,假如我们追问:这种强制力和惩罚性究竟从何而来?如果按照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与法律学说,那么,答案似乎非常简单,来自国家权力。这是因为, 法律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乃是以刑法与官僚机构的组 织法和行政执行法以及附属的刑罚为特征,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同样是以刑事审判为特征,或者说,刑事审判构成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基干。还有个特点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崇尚以德化人,依据等级、尊卑适用法律,民刑合一,以法家思想为其本质,用重刑。
外国的近代法律则充分的体现了其向往自由,崇尚自由的精神!且非常的完善,各个方面都有法律对应,连公共场所抽烟都做了规定!以美国法律为例:美国法来源于英国法,又根据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作了较多的改变。美国建国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联邦宪法,但联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体系。联邦除在国防、外交、财经政策、国际贸易和州际商业等方面外,无统一的立法权;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权基本上属于各州。尽管官方和非官方机构提出过不少供各州立法参考的模范法典草案,但各州采纳程度不一。路易斯安那州原为法国属地,保留了法国法传统;西南部各州的亲属法则具有法国法和西班牙法的色彩。
H. 近代司法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以及“过错责任”三大基本原则。
三大基本原则蕴含着民法调控社会生活所欲实现的目标,所欲达致的理想,是我国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集中体现了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
尤其是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特征。它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确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制定具体民法制度和规范的基础。
(8)近代国外司法扩展阅读:
司法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司法公正,包括实体法的公正和程序法的公正。这是司法活动的性质和法的内在精神要求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包括 :
(1)、法律对全体公民平等。
(2)、公民依照法律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
(3)、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受法律的追究。
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即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排除主观想象、分析和判断的依据。要以法律的标准和尺度审理案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其中包括 :
(1)、国家的审判权和检察权分别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统一行使。
(2)、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司法机关在司法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正确的适用法律。这是由于司法权的三个性质即专属性、行使职权独立性和合法性决定的。
I. 国外的司法部有些什么职能与中国的有什么区别比如说美国或英法德的司法部
在西方国家,司法抄委员会的设置旨在保障司法独立,限制行政权对司法的干预。在没有司法委员会的国家,司法部(行政机关)通常有权决定司法官员的任用、提升、交流以及考核等。这就导致行政机关有可能借对司法官员的人事任免干预司法独立。在欧洲大陆国家,司法委员会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行政部门通过人事任免权间接地影响司法机关的公正判决。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在对本国司法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改革时,就借鉴了欧洲发达国家的作法,设立了司法委员会,其职责包括司法官的选任、考核,以及培训一审及上诉法院的法官。司法委员会对于上述诸如考核标准、免职等事项有最终决定权。除此之外,司法委员会的职责还包括颁布司法组织规则、编制预算、管理司法资源等。经验表明,通过设立司法委员会、将全部或部分的司法人事管理权由司法行政部门转移到司法委员会,对于保障司法独立、公正,以及防治司法腐败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借鉴这种做法,通过设立司法委员会,将司法官员的人事任免以及司法机关的资源管理等权限转移到司法委员会,从而将司法权从地方党政体制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中立性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