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的特点
㈠ 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法律三大基本特征:
(一)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二)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
(三)法的社会性
二、法的特征
(一)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法律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触犯法律,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其教育,改良。
(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这是法律来源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国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国家认可形成的通常是习惯法。
(三)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权利和义务,它是由国家确认或认可和保障的一种关系,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它的实施就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的强力部门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五)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因为社会是指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而结成的人们的总体,法律的调整是指向人们的行为,是对人们行为所设立的标准,即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
(六)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1、普遍的有效性,在一国主权内法具有普遍效力。
2、普遍的一致性,法律不可以强人所难。
㈡ 美国侵权法的特点是什么 外国民商法
您好!
侵权法是美国法律制度的基础,这种基础性的地位源于美国法律中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其特点如下:
第一,宪法权利为基础。美国人身权诉讼自不待言,宪法修正案第4条,第5条,第14条等。著名的侵权诉讼多为涉及宪法权利的诉讼。
第二,强烈的竞争性。法院案件审理中除了法律的分析外,常常会采用一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例如汉德公式、风险与收益分析等,这些方式的采用,是为保证侵权法不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带来不正当的束缚。
第三,在强调社会保障的同时,强调个人的自我保护和风险承担义务。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侵权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赔偿对社会而方是损失,关键在于这种损失能否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所促进。在美国法院的判决中,正当防卫、自助以及各种特免权无可构成有效的免遭。在早期的诉讼中,法院坚持的严格责任原则,即一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损失应有赔偿。十九世纪中,法院采用过错责任原则,通过过错的分析,平衡社会利益。二十世纪,严格责任又有抬头,如产品责任中的瑕疵责任。无论任何年代,法院对于侵权中受损害一方是一味的支持。
第四,程序与实体并重。在侵权诉讼中,可以强烈地感觉到美国法院审理侵权案件中,对于程序的尊崇。法院在侵权法演进过程中,通过对举证责任的分配,对诉讼双方利益实施微调,如美国法中的prima facie和res ipsa loquitur等制度。
第五,高额的赔偿数额。高赔偿,对律师而言,就是高收益,美国做侵权诉讼的律师非常多,侵权案件的类型也非常多,数量也非常多。
如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㈢ 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问题是“建设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特点。民商法有调整人身关系,但不代表任何一种民商事法律关系都有调整人身关系。所谓“建设民商事法律关系”应该是指工程建设合同的法律关系吧。建设合同中主要就是财产关系,没有人身关系。所以答案没有问题
㈣ 民商法具有哪些特点
被调整主体的平等性。授权性、任意性。
㈤ 民法学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回范所确认和保护答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
民事法律事实,足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民法学可以说是政法干警的重难点,需要考生在申论和行测投入精力之余钻研民法学,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正因为如此,只要考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民法学知识,就能够在民法学的考试上取得突破,提高自身的成绩。
㈥ 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民商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民法主要包括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继专承法等;商法(包括属商主体法和商行为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业法、保险法、票据法、破产法、海商法等。
特点包括:被调整主体的平等性、授权性、任意性。
㈦ 学法学哪个大学好,麻烦介绍一下法学各个专业的特点,国际法,法理,民商法……
别把法学想的那么好学 司法考试是中华第一考 只有过了司法考试才有律师资格 你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过这个考试吧
㈧ 什么叫民商法
民商法部门由民法和商法两部分构成。
民商法是指民法与商法。关于民版法和商法的关系,有两种体权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谓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并指导和统帅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别法。如瑞士、意大利等国;所谓民商分立,是指民法与商法属两个并存的独立的部门法,通常在民法典以外还制定了商法典,如法国、德国等国。
(8)民商法的特点扩展阅读:
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古罗马时期,商品交换十分频繁。从事交易的人们渐渐需要一个共同遵守的交易规则来维护交易秩序,保障商品流通。于是,商品交换的习惯产生。进而,习惯发展为法。这就是民法的起源,民法既然以保护交易利益为主要内容,因而必须适应商品交换的要求。即人格之独立,能以自身的意志从事交易,所有权之确定性和、定立契约的自由。
㈨ 近代民法的特点有哪些
1、社会本位论
中国的民法典从清末开始即有追求社会化的倾向,迨至民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尤其是新三民主义更是为民法的社会化价值追求奠定了理论基础。
2、西方民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民事习惯的进一步磨合
《大清民律草案》常被人指责盲目抄袭别国民法的痕迹过重,相比之下,《中华民国民法》在总结清末变法修律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法律传统的取舍更理性一些。北洋政府时期继承清末传统,在政局动荡的情形下,仍继续进行地方民商事调查。
就立法层面而言,近代中国民法主要是移植西方的民法,但任何移植的法律都要经过本土化的过程,每一种制度都需与所依附的文化社会背景逐渐融合;就民法的现代化而言,它不可能是西方民法原则与中国传统习惯在立法层面的简单糅合,而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整合过程方能真正实现。
(9)民商法的特点扩展阅读:
社会本位精神在近代民法典的体现
1、维护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法律行为有背于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无效”(第72条);“民事所适用之习惯以不背于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为限”(第2条);“法人之目的或其行为有违反法律、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法院得因主管官署、检察官或利害关系人之请求、宣告解散”(第36条)。
2、为防止财产所有人因滥用所有权而造成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损害对所有权进行限制。
所有权必须“于法令限制范围内”行使(第765条);对于土地所有权,“除法令有限制外,于其行使有利益之范围内及于土地之上下。如他人之干涉无碍其所有权之行使者,不得排除之”(第773条);第774条至第800条关于相邻权或其他之规定,目的也在于限制绝对所有权的行使。
3、对契约自由进行限制。
“法律行为系乘他人之急迫、轻率或无经验使其为财产上之给付,或为给付之约定,依当时情形显失公平者,法院得因利害关系人之申请,撤销其法律行为或减轻其给付”(第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