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发布时间: 2021-02-19 00:54:04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内容

第一百三十一条 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
任。

❷ 民法通则的第101条和134条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专禁止用侮辱、诽谤属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 停止侵害;
(二) 排除妨碍;
(三) 消除危险;
(四) 返还财产;
(五) 恢复原状;
(六) 修理、重作、更换;
(七) 赔偿损失;
(八) 支付违约金;
(九)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 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
,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❸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一款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第一款:经营者在市回场交易中,应当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❹ 在民法通则多选项时被害人可以自己主张其中之一吗例如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六)修理、重作、更换。~

能修就修,不能修才换

❺ 请问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

第一百三十条 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是说共同侵权人,在对受害人进行赔偿时,受害人向任何一方主张赔偿都可以。

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一款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来不自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第一款: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❼ 《民法通则》的第一百三十一条在《民法总则》的第几条

不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最晚应于2017年10月19日提起诉讼。如果2015年10月19日借款到期,可以向对方主张还款,要录音,诉讼时效会重新计算。

❽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恢复原状有哪些情形

一、恢复原状,是指要求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国采取措施使受到其不法行为损害的有关事物或局势恢复到该不法行为实施以前的状态的责任形式。这种责任形式一般适用于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给他国造成物质损害的情形,其具体措施按照损害的情况有所不同,通常包括归还被掠夺或非法没收的财产、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修复被非法损坏的使等。
二、广义的恢复原状是指恢复权利被侵害前的原有状态。例如通过消除影响使被侵害的名誉权得到恢复。狭义的恢复原状是指将损害的财产修复,即通过修理恢复财产原有的状态。恢复原状的适用以须有修复的可能与必要为前提,如玉碎即不能适用此种责任形式。恢复原状在不同的场合适用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合同法上,恢复原状主要适用于合同无效、被撤销或部分的解除场合,通过恢复原状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状态达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在物权法上,恢复原状作为物权请求权的一种,意在使权利人恢复对物的原有的支配状态。在侵权法上,通过修理、重作、更换等方式使权利人的损失得以补偿。

❾ 民法通则134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9)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条: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平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事责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强制性。民事责任的强制性是其区别于道德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的基本标志。民事责任强制性的表现主要有两点:

(1)在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或者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时,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当民事主体不主动承担民事责任时,通过国家有关权力机构强制其承担责任,履行民事义务。

2、财产性。民事责任以财产责任为主,非财产责任为辅。一方不履行民事义务的行为,给他方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通常通过财产性赔偿的方式予以恢复。

但是仅有财产责任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因此,《民法通则》也规定了一些辅助性的非财产责任。

3、补偿性。民事责任以弥补民事主体所受的损失为限。就违约责任而言,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达到合同获得适当履行的状态;侵权责任,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恢复到受损害以前的状态。

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 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利益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热点内容
法治合同 发布:2025-09-16 10:47:10 浏览:538
物业公司内部管理规章 发布:2025-09-16 10:46:28 浏览:667
刑法有趣问题 发布:2025-09-16 10:45:05 浏览:307
法律和道德的结合 发布:2025-09-16 10:44:52 浏览:496
旅游管理学中的社会矛盾法 发布:2025-09-16 10:42:43 浏览:881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发布:2025-09-16 10:19:11 浏览:456
最高人民法院刑法修正案九 发布:2025-09-16 09:57:53 浏览:460
施工升降机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6 09:57:20 浏览:94
特别行政法案例 发布:2025-09-16 09:48:42 浏览:7
婚姻法2020年5月份还让离婚吗 发布:2025-09-16 09:17:14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