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代表

民法代表

发布时间: 2021-02-19 16:23:48

1. 民法中代表和代理有什么不同

区别:

  1. 代表必须是群体内的成员或者说是直接利益关系人;但代理可以是群体的成版员,权也可以是非群体的成员,包括请来的行家。比如请律师、技术人员等等。

  2. 代表必须是经过大多数人推荐或同意的或者是认可的人;代理必须是有授权的委托方可代理。

2. 民法总则中民法的意思表示指的是什么

您好!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的司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版内心的意思因外权部表示而客观,合为一体。其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
(1)客观要件: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例如以传真订购书籍 ,停车于收费停车场,含羞点头答应男友之求婚等。
(2)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a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例如签名。b表示意识,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例如以邮件订货,投向咖啡自动贩卖器。c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购买A书,兼具表示意识及效果意思。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3. 民法上代表的概念

代表与代理相近,但是具体上有差别,就如法人代表和委托代理人一样,代理人往往是以委回托人的名答义活动,而代表则拥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非为自己的利益活动,而是为了他人利益的最优化而进行一系列活动,相比较来说,代表的权利要大于代理,但是相应地代表所承受的法律责任也相应地增大了啊!
代表即受他人或者其他主体的指派而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进行活动,代表范围内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为被代表人所承受.

4. 民法的含义是什么

民法含义: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如债权、继承权等)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版非财产关系(如劳动、权婚姻、家庭等)的各种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条。

(4)民法代表扩展阅读:

修订信息: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则制定于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条。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民法通则中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1.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条修改为:“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 删去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5. 民法包括哪些

    一、法学理论来上的体自系

    (一)小民法

    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亲属(婚姻、继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识产权法(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还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体系

    总则:民法通则

    物权:物权法

    债权: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亲属:婚姻法、继承法

    知产: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海商法、担保法,等等。

    6. 近代民法的代表是谁啊/

    不能说是错的,但个人觉着不太准确,拿破仑的民法典是第一部近代民法典,但那本书回似乎代表不答了英美法系

    其实没什么代表

    适用人口最多的是咱得民法通则,来自民国的六法,民国的民法典又是根据日本民法改的,民法一词就是日语,日本民法又受德国民法很大的启发,关系很乱的……

    7. 民法上的 意思表示 是什么意思

    意思表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是指行为人欲设立、变更、终止民事版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内在权意思表现于外在的行为.意思表现包括意思与表示两方面的要件或内容.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的意思,而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
    意思表示必须具备3个要素,目的要素,效果要素和表示行为要素.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目的要素:即合同成立的必备要件,缺少必备要件,则缺少目的要素合同不成立.
    效果要素:即主观上有没有订立合同的想法或意思,有就有效果,没有就缺乏效果要素.
    表示行为:很简单,即把上述的要素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1:对方是特定人的:采取到达主义,意思表示到达对方当事人才生效
    2:对方是不特定人的,采取发出主义.
    3: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采取作出主义,作出即成立,因为没有相对人,无所谓到达

    8. 简述民法中的意思表示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从生效时间看分为: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热点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刑法修正案九 发布:2025-09-16 09:57:53 浏览:460
施工升降机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6 09:57:20 浏览:94
特别行政法案例 发布:2025-09-16 09:48:42 浏览:7
婚姻法2020年5月份还让离婚吗 发布:2025-09-16 09:17:14 浏览:926
同事不按规章办事 发布:2025-09-16 08:53:35 浏览:148
道真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6 08:30:28 浏览:773
铁路规章都有啥 发布:2025-09-16 08:24:05 浏览:860
法律服务需求分类 发布:2025-09-16 08:18:25 浏览:502
武隆区法院 发布:2025-09-16 08:17:19 浏览:399
工厂倒闭劳动法赔多少钱 发布:2025-09-16 08:06:32 浏览:228